中药材种植应注意要点

发表时间:2020/5/21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1月2期   作者:王春全,黄玉玲,彭翠仙,李玲,杨玉玲
[导读] 我国有着悠久的中药材历史,
        摘要:我国有着悠久的中药材历史,就中草药种植而言也有近两千年历史。由此可见我国是典型的植物药种植以及销售大国。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如若不采取科学的种植举措,势必不利于整个行业的持续发展。故本文就中药材种植技术要点等方面展开讨论,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
        关键词:中药材;种植;要点;

引言
        近年来,中药材市场需求越来越大,中药材种植效益也在逐年提升[1]。当下,中药材种植已然成为部分地区实现经济发展以及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2]。为进一步推动中药材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对中药材种植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尤为必要。
1.品种选择要点
1.1栽种技术成熟的品种
        实际中药材品类众多,即便是当下科技技术已经十分发达的今天,依然无法对全部的中药材等进行培植,只能单纯的依赖野生采挖形式供给市场需要[3]。故而,在种植品类的选择上应当尽可能的筛选已经具备十分完善成熟的种植技术的中草药品类。如若相关品类的技术并不十分成熟,则应当切忌过度大面积的开种,以免影响种植效益[4]。
1.2符合当地的品种
        不同的中药材往往有着不同的产地特色,通过地方特色的种植环境以及炮制工艺,方能达到兼具医疗效果的药物作用。由此可见,中药材的种植环境尤为关键,品种选择时应当尽可能的以和当地自然生态环境适应度较好的品种。对于新型中药材引进种植期间,可以预先开辟小面积的种植测试,检验其品质符合标准要求后方可实施大面积的开种。
1.3市场需求较高的品种
        中药材的种植一方面是满足市场医药等领域的需要,而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能够为种植户带来种植效益,推动地区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而不同的中药材市场波动有比较明显,因此在品种的选择上应当尽可能的选择市场需求量较高的品种,从而规避增产不增收等尴尬问题。
2.种植技术要点
2.1科学的肥水管控
        首先,应当成分结合中药材的生长发育特质,从而采取有效的灌溉措施。各项灌溉措施的实施应当根据中药材的品类、需水量以及水分临界参数等开展综合考量,基于实力指标等数据制定切实可行的灌溉方案。大多数情况下,中药材种植适宜勤灌以及浅灌,在生长旺期则应当注意定期进行浇水处理。一般花期尤其强调用水管理,如若过多浇水则可能导致落花问题,而过少则可能干扰受精效果。而在果期,在不会导致落果的情形下,可以适度的偏湿,快要接近成熟期的情况下则应当终止任何灌溉作业。其次,切记规避田间积水问题。在雨季时期务必做好田间的排水措施,一旦存在积水情况则应当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排放,规避其根茎等长期缺氧死亡。
2.2合理的肥料管控
        肥料施用应当秉持以有机肥为核心,化学肥料次之的原因。尽可能的施加有机肥作为基肥,而使用化学肥料进行追肥。施肥期间应当注意下述几个方面:第一,结合不同中药材的收获部位选择搭配不同的营养配比,例如对于全草或者根类的中药材则可以更多的施加氮肥以及钾肥等,而对于收获果实以及种子的中药材则可以增加磷肥的量,并一定程度上降低钾肥的使用,而对于收获叶子的则需要加大对氮肥的使用;第二,结合地质环境施加不同的肥料,例如对于土地通透性比较好的沙土等种植环境,其保水保肥能力往往不高,且施加的肥料也比较容易受到雨水的影响而流失,因此需要采用少量多次的肥料施加原则;第三,结合气候环境施加不同的肥料,例如,对于气温较低、气候比较干燥的环境,应当施加已经腐熟的有机肥,以此来提升当地的土壤温度及其保墒性能,同时还应当尽量早的施加肥料,施加时注意深度施肥效果,以此充分发挥其肥力;而对于高温以及多雨等环境,肥料往往会立即分解,以此切忌过早施加肥料,追肥也应当减少量而增加频次,以避免养分的过度流失。

第四,切忌过度使用单一肥料,比如虽然微生物肥料的绿色环保效果较高,但是其也无法彻底的代替化学肥料,应当注重两者的有效融合,以尽可能的发挥肥料效力。
3.病虫害防治管控
        长期不规范以及不合规的农药施用势必会导致中药材残留部分农药情况,这无疑不利于国产中草药的市场竞争力。所以,在种植期间应当秉持防、治结合的理念,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基于生物手段、化学手段以及物力手段等从各个方面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以免影响种植效益。
3.1加强植物检疫
        作为关键的防护性以及预防性措施之一,加强对植物的检疫工作十分关键。对于新的种植区等在调运种苗期间应当严格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条例要求,加强对种苗的检疫工作。一旦发现存在病虫害隐患等问题,应当立即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处理,避免人为因素导致病虫害问题的蔓延。
3.2加强农业防治力度
        常见的农业防治措施主要包含深耕细作、肥料施用以及除草等等。对于不同的中药材间的轮作措施,可以大大降低土壤病虫害等的隐患的影响,规避以及减缓连坐造成的病虫害问题。深耕细作可以将潜藏在土地中的病菌以及虫害等翻露出来,从而在紫外线以及天敌等的作用下有效去除虫害。科学的肥料施加和适当的除草能够避免杂草等争夺养分以及养分不足等问题,从而促进中药材植株的快速生长,并提升植株的抗病能力。实施水旱轮作,维持田间排水效力,可以很好的避免包括根腐病以及白绢病等的影响。
3.3加强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技术主要包括电磁波技术、超声波技术、辐射技术以及温度等等。也可以选择粘虫网或者粘虫板等形式对病虫害进行捕杀作业,基于昆虫等的趋光性,利用糖酒以及引诱剂等进行诱杀等等。
3.4加强生物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技术主要为天敌防治、细菌以及病菌防治等等。选择天敌的防治技术可以选择瓢虫等对蚜虫进行捕杀,通常对于初期爆发的蚜虫,可以在十二天左右完成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捕杀效果;而选择白僵菌以及绿僵菌则可以较好的防治食心虫以及地老虎等的影响。因此对于不同的病虫害还形式,可以选择不同的生物防治策略,相较于药物防治技术更为环保、副作用更低。
3.5加强化学防治
        该办法也是较为常见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形式,见效最快、经济效益最高。而如若不合规使用等极有可能影响益虫等的生长,同时也有可能促使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对于环境也会造成一定的污染。所以,在采用该办法防范病虫害等的影响时,应当综合性的考量相关措施可能对环境的影响,从而合理的配置使用量。如若必须采用该办法时,需要尽可能的选择毒性较低的农药,并严格依据说明书有关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最终收获的中药材中农药的残留不超过保准规定。
4.结束语
        中药材不仅仅可以很好的推动医药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地区经济效益增加,丰富地区农业产业形势。种植中药材期间需要对各方面进行综合考量,把控种植要点,否则极有可能造成经济损失。种植品种的选择一旦结合市场需求、气候环境以及种植技术等方面进行考量,而种植期间则应当综合不同的种植品类选择不同的肥水管控措施,确保植株不受病虫害等的影响,提升种植品质,切实为农户等带来种植效益。
参考文献
[1]魏建和, 杨成民, 隋春,等.中药材新品种选育研究现状、特点及策略探讨[J]. 中国现代中药, 2011, 013(009):3-8.
[2]梁成刚, 喻武鹃, 汪燕,等. 无公害药用金荞麦种植技术探讨[J]. 中国现代中药, 2018, 20(12):74-80.
[3]王宪楷. 中草药有效成分在药材种植、加工与提取过程中的变化[J]. 中成药研究, 1981(4).
[4]陈静, 顾文华, 陈盛新,等. 突发事件应急药材保障中药材品种需求特点和选择的思考[J]. 药学实践杂志, 2011(02):59-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