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规合一背景下的村庄规划

发表时间:2020/5/21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4期   作者:彭麒晓
[导读] 摘要:村庄规划作为我国规划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支撑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促进村庄空间合理布局及保护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南宁市勘察测绘地理信息院  广西南宁  530000
        摘要:村庄规划作为我国规划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支撑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促进村庄空间合理布局及保护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面对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关于建立和实施国土空间规划的重大部署,村庄规划如何与之相适应和衔接,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基于多规合一背景下,对村庄规划进行了初探。
        关键词:多规合一;乡村振兴;村庄规划
        2019年5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在乡村规划方面,《若干意见》指出在城镇开发边界外的乡村地区,以一个或几个行政村为单元,由乡镇政府组织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通知》中指出村庄规划要结合县和乡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优化村庄布局,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等,按照“应编尽编”的原则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规划。
        一、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
        1.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的特点
        结合我国《村庄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的各项内容及实施要求,首先,多规合一村庄规划具备时代性的特点。伴随当前我国经济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领域越来越关注经济发展的质量,更加关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性,可持续发展理念已经成为后续经济发展过程中重要的指导理念之一。结合当前时代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的设计理念中必然蕴含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更新的发展理念,以此实现村庄规划的高效率、高质量、高环保发展,这也是解决当前我国村庄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一项重要措施;
        其次,多规合一村庄规划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村庄管理部门在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需要以土地资源利用为基础综合考虑多项不同的规划体系、规划内容,例如村庄产业发展规划、村庄经济建设发展规划、村庄土地利用规划、村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政府部门必须做好上述规划内容的综合安排,切实考虑当前村庄人口发展的现实和长远需求,确保村庄人口结构、经济结构、环境结构、空间结构、土地结构的协调发展。
        2.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的任务
        结合当前我国村庄规划的实际开展情况和实际基本特征来看,在《村庄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的指导下各级管理部门应充分完成多项任务内容,包括明确村庄经济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明确村庄产业的发展规划、优化村庄布局和建设用地规划、统筹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统筹村庄生态资源保护与开发、强化村庄生态环境的修复与保护、强化村庄古风古貌保护与传统文化传承、明确各项规划的实施保障措施等等,从而充分落实《村庄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的各项要求,实现各项规划的统筹安排和协调发展。
        二、多规合一背景下村庄规划编制实现路径的思考与创新
        1.明确村庄规划的定位
        村庄规划编制是一项科学化的工作,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导,在村庄规划编制的过程中,应该率先明确规划的定位,同时结合村庄自身的资源以及特色等,实现科学的村庄规划,整体保障村庄规划的成效。在村庄规划过程中,部分地区并没有给予清晰的定位,也没有进行充分的规划,这不仅影响村庄规划的成果,同时也容易造成较为严重的资源浪费。因此,在村庄规划的过程中,必须清晰把握它的定位。一方面,村庄规划是一种空间层面的规划,在找准规划定位的过程中,必须规划以“全域空间+全类型要素”为对象,综合统筹全域国土空间,充分利用乡村地区的空间资源优势,以此来形成发展合力。另一方面,在村庄规划过程中,还应该高度整合各个要素,将影响或者涉及村庄发展的各个关键要素等全面统筹起来,如村庄地区的特色资源、土地要素以及水利事业等。

村庄规划是一项系统且综合性的工作,在清晰把握它的定位的过程中,必须立足于全局,同时整合各个关键要素,以此来整体提升村庄规划的成效,全面挖掘村庄的发展潜力,进一步推动乡村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生态文明进步。
        2.技术底图的统一
        “三调”截至目前已有显著的成果,此次调查使用的用地分类标准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可满足空间规划工作的要求。统一规划底图,绘制一张蓝图。结合目前空间规划技术导则所提供的流程,技术底图主要以“三调”数据、最新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等作为数据工作底图,然后以“双评价”工作为引导,综合校验核定之后,明确“三区三线”,在校核与反馈修正之后即可作为空间规划的底图。“三调”数据和“双评价”体系能够解决基础数据、工作底图不统一的问题,但在农村区域,“三调”数据精度还不足以指导居民点的详细规划布局。因此,笔者建议在空间规划体系的工作底图基础之上,村庄规划中村域范围内采用“三调”数据作为基础,技术底图比例尺不小于1∶2000。对于居民点的详细设计,有条件的情况下建议采用1∶500比例尺的数据作为技术底图,这些更高精度的数据通过外业补充调查获取。
        3.以空间价值增值为“依归”
        判断村庄规划是否实用的第五个标准是“有用”,村庄规划的编制实施,必须落脚到村域空间资源资产价值的增值上。村庄规划要体现国家意志,通过对村域空间的调整和优化,实现农田集中连片、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其结果必然是促进村域空间的资源资产价值的增值,这才是夯实村庄规划实用性的根基,具体将体现在村庄土地及房产价值的提升上。
        4.优选村庄规划的模式以及顺序
        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整体提升村庄规划编制的成效,应该结合村庄的地域性特色以及民俗特色等,科学选择村庄模式,充分彰显村庄规划的自身特点,全面推动村庄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在村庄规划编制过程中,还应该优先选择合理的规划顺序。为提升规划工作的质量,避免造成比较严重的资源浪费,在规划过程中要进行科学的试点作业,待试点取得一定的成效后,再进行大范围的推广。如在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应该进行科学的试点,以此来研判村庄地区自然资源或者民俗资源的市场吸引力。
        5.优化乡村空间布局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社会居民的最终目标,乡村的布局不合理是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乡村现存的优势在于环境的美好,所以建设用地布局优化要体现在生态环境优先上。布局的规划包括道路的规划,“想致富先修路”,很多村庄的道路问题依然是老大难问题。近年来,国家加大对于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以求优化乡村发展布局,在道路维修方面,应充分考虑到民意,尽量避免占用农田等农作物,保证居民根本权益,同时注重地域特色体现乡土风情。
        结语
        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村庄规划、新农村建设,同时它也是一个巨大的发展趋势,能够有效保障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因此,相关部门在规划控制村庄期间,要紧紧围绕着新农村的建设目标,以村庄原本就有的理论结构、方便农村生产活动为前提,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彩云.\"多规合一\"背景下的村规划编制方法探讨[J].低碳世界,2018,00(01).
        [2]李桂媛,刘迪,凌志常.多规合一背景下乡村规划实证研究——以宜昌市车溪村为例[J].华中建筑,3(1).
        [3]单媛,臧卫强.宁夏镇村规划编制中“多规合一”的探讨[J].小城镇建设,0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