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 530000
摘要: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促进了城市化建设进程,人们也越来越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对城市道路生态化设计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城市道路设计过程中运用生态绿化理念能够有效改善城市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因此,文章主要阐述城市道路设计基本理念,探究生态绿化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的运用。
关键词:道路设计;生态绿化理念;有效运用
引言
在城市建设中,道路设计决定了人们出行质量,因此道路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道路设计不仅能够保证施工进程,还能减少工程成本的投入。要不断提升道路设计水平,为工程建设提供更好的服务,在城市道路设计中充分运用生态绿化理念,在完善道路设计的同时,还能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1城市道路设计基本理念
1.1生态环保理念
在进行城市道路设计的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尽管城市道路并不是城市生态系统保护的主要内容,但是却和生态系统保护有着紧密的联系。在设计道路之前要对道路进行勘查,并结合周围的自然环境因素,进行全面、综合性的分析。在城市道路施工中,难免会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为了有效减少这种破坏,需要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恢复方式。
1.2安全保障理念
在道路设计的过程中,特别要重视道路的安全问题,不仅要保证道路项目的质量安全,还要保证施工人员的施工安全。安全保障是道路设计的关键,要贯穿于整个道路设计过程中,道路项目质量安全和后期人们的出行安全是主要目的,施工人员的安全是基本保障。要保证道路设计完成后的安全性,采取有效安全防范措施,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预防。
1.3持续发展理念
在城市道路设计过程中,要关注道路的使用寿命,让道路能够长时间为人们服务。因此,如何让道路项目长时间使用,就需要在设计阶段进行分析,考虑持续发展问题。让资源和环境保护相互协调起来,改善城镇环境质量,美化道路环境。
2城市道路生态绿化存在的问题
2.1绿化植物种类单调、结构配置不合理
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种类单调,配置方法和结构不合理,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乔、灌、草立体种植结构的绿化带;植物种类的选择季相变化少,夏、秋季节开花的花灌木种类少,设计手法单调,没有能够加大常绿、半常绿乔灌木及宿根花卉的应用力度,因此没有达到“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的效果,没有充分发挥道路绿化带的潜在生态效能。
2.2道路绿化设计水平不高,缺乏理念创新
城市道路绿化设计缺乏整体科学性,规划与建设脱节。许多地方在规划时没有综合考虑各种实际情况,如没有留足够的绿化用地,造成在后期绿化过程中面临绿化面积不够,无法栽植,参差不齐,达不到预期效果。道路景观设计没有有效地充分利用地形及最大限度地利用道路空间进行绿化,使其成为绿色廊道,因为道路的绿地直接构成和影响城市绿地系统,影响着整个城市面貌。
2.3道路绿化管理养护滞后,缺乏制约激励机制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扩张,道路绿化建设虽然发展迅速,但“重建轻养”的问题依然存在,道路绿化养护水平相对滞后,绿化成果难以巩固,大大影响了绿化效益。
2.3.1行道树养护管理误区。行道树是城市
道路绿化重点,除了可以美化城市,还具有防风和调节城市道路温湿度的作用。但不少管理单位以为行道树只需在建植当年浇水施肥,长势稳定后就可以粗放管理,不需要再浇水施肥;新种植的行道树不需要修剪,任其自然生长、自然整枝,到树冠很大,下垂枝很多时才开始修剪。
2.3.2修剪程度太大,影响景观效果,也不利于树木恢复
近年来出于对雪灾和风灾的考虑,市区一些行道树修剪程度较大,有些路段本身树木生长缓慢、枝叶细弱,但还是进行了重剪。这既影响了景观效果,也不利于树木的恢复,同时由于施工人员在树上的时间太久而且安全措施不到位,施工安全方面也应引起足够重视。
3生态绿化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的运用措施
3.1路面施工中的运用措施
将生态绿化理念运用到城市道路路面施工中,要从材料的选择入手,使用一些污染性较小、可再生环保的材料,而且可以应用一些最新的技术,减少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1]。①可以合理调整混凝土和沥青的混合比例,以保证路面承重能力为前提,增加路面的排水功能,在雨雪天气能够及时将其排出;②应用彩色沥青技术,减少路面吸收的热量,避免路面温度过高;③应用温拌沥青混合技术,在对沥青材料处理的过程中,保证其不受温度的影响。
3.2路面再生中的运用措施
城市道路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难免会出现一定范围的损坏。采用路面再生技术将原有路面翻过来,利用热加工破碎的方式,将路面和新材料重新混合,形成一个新的路面,并达到原有路面的标准,以便起到节省建设材料,延长路面使用时间的作用。目前常用的路面再生技术有厂拌、热加工和冷加工三种技术方式。
3.3路面环保中的运用措施
在生态绿化理念下,城市道路建设应该侧重对环境的保护。在设计阶段,采用各种环保设备和环保技术,减少道路的噪声、汽车尾气排放等。对住宅小区、学校附近的道路进行降噪处理时,可以在道路两旁设计合适的绿化带[2]。绿化带不仅能够阻挡噪声传播,而且有效吸收汽车尾气。目前这两种方式都有广泛应用,能够有效减少噪声影响。
3.4完善机制、加强管理及养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在1987年,联合国就曾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它的本质就是要求环境和经济相协调发展,使人类同自然能够和谐共处。道路生态绿化工作在该理论指导下渐渐转向生态型、节约型以及可持续型。市民可以参加一些公益林建设的活动等,有效地树立起爱绿、护绿、建绿以及管绿方面的意识。对相关法律法规加以完善,加强执法力度,发挥各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防止毁绿行为出现。加大投资力度,以此调动各单位积极性。采用“监护人”制度,各单位通过认领、认建、认管活动,明确监护责任,巩固已有的绿化效果。加强专业人员培训,增强责任心。此外,还应实行绿地分类分级管理, 建立专业化养护队伍。在技术上建议提高灌溉自动化水平,发展“节水型”绿化种植模式。
3.5搞好规划设计
道路的生态绿化主要以提供绿荫、美化并且改善道路附近生态环境,从而构成美丽的风景为主要目的,它并非属于单一的植物栽培,要求多部门以及多学科一起进行综合建设与管理。所以,有关部门应当做好协调,统一对其进行规划设计,审批需要严格,防止重复以及盲目地建设。道路生态绿化建设需要提倡生态、绿地优先,对其进行高标准地规划与建设。所以,道路生态绿化需要考量城市道路工程在施工与运营中对土壤、水以及大气带来的污染及破坏,以便尽可能地避免使用污染源材料,提倡低污染,应用可回收再生材料。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交通系统建设也趋于完善,但是在生态绿化理念的发展下,人们对道路设计规划有了更高的要求。道路设计不再只考虑经济方面的效益,更多的是为了环境保护。因此,需要在城市道路设计过程中,坚持生态环保、安全保障、持续发展等理念,应用新的技术材料,促进我国道路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洁琳.浅析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提升生态设计方法[J].建材与装饰,2019(17):56-57.
[2]黄金凤.生态道路城市建设背景下徐州城市道路绿化系统植物配置模式优化研究[J].绿色科技,2018(17):70-72.
[3]向前.浅谈旬阳县城市道路生态绿化[J].农业与技术,2017,37(18):222.
[4]李玲玲.城市道路景观生态绿化设计探究[J].建材与装饰,2016(53):59-60.
作者简介
周立群,男,广西南宁,市政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