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日常养护工程标准化施工及质量控制 郝清珍

发表时间:2020/5/2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期   作者:郝清珍 王佳颖
[导读] 摘要:在高速公路运营过程中,日常养护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对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保持公路使用性能,保证行车安全、舒适、畅通的有着重要意义。
        浙江沪杭甬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省杭州市  310000
        摘要:在高速公路运营过程中,日常养护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对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保持公路使用性能,保证行车安全、舒适、畅通的有着重要意义。然而,随着养护里程不断增加,交通量逐年攀升,高速公路养管单位的管理养护水平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高速公路日常养护工作具有规模巨大、养护项目纷杂、技术复杂、难度大、频次高、时效性要求高等特点,涉及路面、路基、桥涵、隧道、交通安全设施、站区、绿化等诸多专业,而养管单位的人员数量、能力等条件有限。标准化管理可有效缓解两者之间的矛盾,降低从业各方的工作强度和难度,提高效率,保证质量,从而提升养护管理水平,促进了高速公路交通事业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高速公路;日常养护工程;标准化施工;质量控制
        前言:
        当前,国内为了促进经济增长,提升交通能力,高速公路的建设里程在持续增加。在高速公路投入使用后,养护管理对保障对于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保证通行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保证养护质量,需要加强标准化施工并且采取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以稳定公路的使用性能。
        1养护管理的重要作用
        由于国内经济的稳定增长,车辆保有量的增加,高速公路的通行车辆也在持续增加,许多高速公路桥梁长期处于满负荷状态,会导致公路的使用寿命会缩短。此外,国内的高速公路需要穿越不同的地域。复杂的地理条件也会加剧高速公路的损坏。因此为了保证高速公路的安全稳定运行,养护发挥着重要作用。公路的养护管理可以有效提升公路的使用寿命,保持路面质量。
        2高速公路日常养护的标准化施工
        2.1养护施工的信息化管理
        由于高速公路规模的扩大,日常养护任务也在增加。传统模式下的养护管理难以满足当前高速公路的发展现状。传统模式下,巡查人员用纸笔记录公路情况,再借助内业完成整理汇总,导致养护报表汇总效率低下。传统的粗放型管理难以保证养护作业闭合,对于养护人员难以实现高效管理、养护质量受到影响。由于信息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养护管理单位结合养护管理的需要与作业流程的特点,建立日常养护管理系统,借助系统可以实现巡查任务及时下发、养护信息可以实现动态管理、对于养护人员和养护施工可以实现实时监督,养护管理体系可以实现高效运行,还可以降低养护管理成本,提升管理效益。
        2.2养护的安全标准化管理
        当前部分高速公路的日常养护施工没有强化安全管理,体现在缺少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缺乏完善的安全风险控制措施,因此安全风险控制整体能力偏低,易引发安全生产事故或发生交通事故,导致人员伤亡,产生经济损失,并且会造成负面的社会影响,针对高速公路养护工程需要有配套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要保证养护施工的安全生产,需要有完善的管理,对于安生风险要实现可控,要强化事故的预防工作。安全管理要将事后处理变为事先防范,将被动应对安全风险改变为主动消除安全隐患,实现安全管理的前移。要保证这一目标,就需要推行闭环管理,将安全管理的内容、职责、流程、措施加以明确。安全管理要实现动态化,要保证人、机、物、法、环的共同作用,从源头上加强管理。安全管理要保证预控能力,对于养护中的各类风险要加以识别,风险识别要作为于养护的全过程,要分析养护中存在的不利因素,要覆盖到人的行为、物的状态以及管理上缺陷,借助风险辨识,保证管理目标更加明确。借助风险评估,对不安全因素划分相应的等级,明确管理的重点,实现重点控制。养护施工养护要保证安全管理的效果,关键是要实现预先控制,要对养护中存在的危险源加以评估,建立危险源防控体系,对于危险源要预先控制,切断危险发生的条件,对危险源动态监控,分析监控中的问题,采取控制措施,对于新的危险源要加以识别,为安全风险管理提供直接依据,实现对危险的预控,这种方式体现出预防为主的理念。


        2.3借助制度推动标准化
        要保证养护施工中管理控制的效果,需要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在养护施工中,管理制度的健全是保证管理效果的基础。管理制度是施工管理需要依据的标准与规则,施工管理中存在问题的解决需要借助相应的管理制度。但是从一些高速公路养护施工的管理情况来看,针对施工管理方面没有科学完善管理制度,制度存在不合理因素。部分施工单位针对施工管理出台了配套的管理措施,然而管理制度的内容比较粗放,在管理也难以保证执行到位。而且部分项目管理人员没有高度重视制度的健全,施工管理制度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需要发挥管理的作用,以保证施工作业的标准化。
        3质量控制措施
        3.1做好对策措施与应急预案工作
        对当地的地质情况、气候情况、交通量、常见病害有所了解,要深入实地进行考核,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较全面的详细的养护措施并根据可能会出现的安全问题以及交通问题及时进行预测,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根据不同的养护内容合理调配人力、物力、财力,工区分布合理,便于调度,确保不会出现资源短缺和浪费的情况且响应及时,提高工作效率。
        3.2加强材料管理
        在材料采购和储存、出库、使用过程中,审核和检查一定要严格,对于那些不合格的材料,绝对不能使用,这样才不会出现因材料问题造成的安全事故或者质量问题。提高质检人员的综合素质,组织质检人员接受培训,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审核效果。在审核完进场材料之后要对数量和质量进行登记,在后期维护和调度的过程中也能更加方便,防止因人力原因造成的材料损坏,在日常中也要定时维护大型的机械设备,这样机械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才不会因为质量问题而造成安全事故。
        3.3机械作业标准化
        采用先进的机械设备提高机械化施工程度,实现智能化、机械化施工,不但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能够减少人工作业带来的误差。例如,沥青路面热再生修补车,可快速修补坑槽、裂缝、拥包、沉陷、网裂等多种病害,作业灵活快捷、安全高效,修补强度高、施工成本低,全天候作业,实现路面沥青材料的100%循环再利用和废料“零排放”,只需配备2名操作员即可提高3倍养护工作效率且施工质量更易保证,更好地延长道路使用寿命。因此,应根据养护项目特点、任务规模、设备成本、养护投入及养护目标水平来综合确定养护机械类型和数量的配置,提高机械作业水平。
        3.4施工工艺标准化
        在养护工程施工过程中,选择正确有效工艺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影响着整体的质量以及整体的安全性。通过日常养护实践检验施工工艺的可行性与实用性,根据一线管理人员、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反馈意见对工法进一步优化完善,针对以前错误、落后的施工工法,通过对比分析,淘汰落后的施工工艺,保证施工工艺的先进、有效、经济,在此基础上,形成具体成熟的施工工艺标准。同时,加强技术管理和施工作业人员的技能培训,熟知掌握施工工艺的各项环节和技术要求,确保每个工序的工程质量都能得到保障。
        4结语
        综上所述,为有效保障高速公路的服务质量,延长使用寿命,日常养护施工质量起着至关重要作用,本文从高速公路日常养护工程施工标准化和质量控制出发,提出高速公路日常养护标准化施工及质量控制要点,与现有传统日常养护管理模式相比,管理水平和施工质量都得到很大一定程度提高,可为高速公路日常养护标准化管理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王瑞成.公路智能化日常养护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天津:天津大学,2017.
        [2]张静.智能化日常养护管理系统在普通干线公路中的应用[J].交通世界,2017,(21):14-15.
        [3]夏晶晶.公路养护的施工工艺及标准化安全管理措施[J].中国标准化,2017,(9):104-1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