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与桥梁的路线设计的隐患及解决策略 莫承傲

发表时间:2020/5/2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期   作者:莫承傲
[导读] 摘要:道路与桥梁选线和路线设计工作对道路与桥梁工程的后期使用效果和安全性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广西腾海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广西钦州  35000
        摘要:道路与桥梁选线和路线设计工作对道路与桥梁工程的后期使用效果和安全性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基于此,本文主要对道路与桥梁的路线设计的隐患及解决策略做具体论述,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给行业内人士以借鉴和启发。
        关键词:道路与桥梁;路线设计;隐患;解决策略
        引言
        设计单位应加强对道路与桥梁选线和设计工作的重视,遵循相关的选线原则和设计要点,保证道路与桥梁工程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安全性。详情如下。
        1道路与桥梁路线设计的重要性
        在道路与桥梁路线设计的过程中,选择更为贴合实际情况的设计方案,能够避免道路与桥梁建设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误差,设计合理的路线以及设施,能够提升道路与桥梁的使用价值,尤其是隧道等复杂的建设工作,更需要科学合理的路线设计,来确保道路交通的安全性。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让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质的提升,私家车及各用途车辆的数量也越来越多,这加重了交通的负担,在强化已经建设好的道路与桥梁基础上,也在不断制定新的道路与桥梁建设路线并开始建设和投入使用。路线的设计要在负荷当地实际情况的基本要求下,避免与已经建设好的道路与桥梁出现冲突,还要确保设计的路线满足驾驶者的心理需求,给予清晰的视野,降低事故发生的几率。
        2道路与桥梁选线及设计工作的原则
        首先是安全性原则。道路与桥梁选线和设计工作直接关系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一旦线路选择或者设计不合理,不仅会影响工程的使用效果,还会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影响。因此,设计单位进行线路选择和设计工作时,首先需要遵循的原则就是安全性原则。为此,设计单位要严格按照我国道路与桥梁工程的安全性标准进行设计,对不良地质路段以及地形地物受限制的路段要加强调查,尽量不要使用标准中的极限值,以提高道路与桥梁选线和设计的安全性。其次是效益性原则。道路与桥梁工程和其他工程相比较具有工程量大且施工复杂的特点,因此,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对人力、物力、财力的要求都很高,施工成本也较高。故而,进行道路与桥梁选线设计时,设计单位需要遵循效益性原则,注意节约成本,提高工程效益,严格按照经济基础进行线路选择和设计,进而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3道路与桥梁路线设计存在的隐患
        首先是线位调整。在道路与桥梁线路设计工作中,设计工作者需要实地考察,对周围的环境有了详细的了解之后再进行线路设计,这一工作极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一旦设计工作者在考察过程中出现疏漏或设计经验不足,都会导致路线方案不合理,在后期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路线调整的情况,这样一来不仅造成成本的浪费,还会延长工期,影响到后面一系列的进展。其次是变坡点的选择问题。变坡点的选择是道路与桥梁路线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实际设计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控制点资料不全或者变坡点没有按照相关的结构物和控制点来给出合理设置,导致变坡点的设计出现了偏差,直接影响设计后期的准确性,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修正处理,在后面的施工过程中,还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要对变坡点的设置有足够的重视。
        4道路与桥梁的路线设计的隐患的解决策略
        4.1纵断面线形设计要点
        道路与桥梁的路线设计的隐患的解决策略之一是纵断面线形设计要点。(1)坡长。为了避免车辆频繁换挡,影响驾驶速度,纵坡设计要尽量均匀、平缓,长度要适当增加。采用最短坡长作为变坡点间距是最符合规范标准。

最短坡长设计要符合相关标准,且要能对直坡段承载。同方向竖向曲线在设计时,也要保持适宜的直坡段长度,这样才能避免产生断背曲线。因凹形竖曲线容易被错看成线形的一部分,直坡段整体看起来不够平顺。如果是过长的直坡段,则容易将其作为半径较大的竖向曲线,三心复曲线通过与两端连接而形成,可将不平顺问题有效解决。反向的竖向曲线在设计过程中,其长度也要控制在标准内,一般不低于设计速度3s行程,直坡段适合增设在曲线中间段。(2)变坡点与竖曲线。为了将行车动量变换减少,所有的变坡点都适宜设计成竖向曲线,从而满足视距要求,也可保证汽车前灯的照射范围足够。通过合理组合竖曲线与平曲线,线形的平顺度增加,从而将车辆驾驶舒适性增强。因车辆经过变坡点后重心会出现,此时,运动轨迹与抛物线类似,为此,竖曲线设计采取二次抛物线方式最为适宜。但因为抛物线曲率半径变化不大,接近于圆曲线,所以在设计上可用曲率半径表示竖曲线。对于竖曲线半径,要保证离心力在标准内,一般要在车辆弹簧承受范围内。
        4.2行车视距设计要点
        道路与桥梁的路线设计的隐患的解决策略之二是行车视距设计要点。道路与桥梁工程线路设计中,保证每条道路都具备停车视距方面的要求是最基本的设计原则。不管是双车道还是单车道以及道路中是否设置了分隔带,都要满足停车视距方面的要求,保证具备科学、合理的停车视距。如果道路与桥梁分快车道与慢车道,或者是道路中间有标线并分道行驶车辆,虽然没有对超车视距做特殊要求,但是,要具备停车视距的相关要求。在相关规范标准中,明确规定了二、三、四级道路与桥梁行车视距要比停车视距高出2倍左右,并且要有其他路段满足超车视距要求。这些规定出台的原因主要是很多道路与桥梁中间没有标线,加上非机动车对其产生一定干扰,造成车辆都集中到中央区域行驶,当有其他车辆超车时才返回原车道内行驶,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行驶安全隐患,将视距放宽非常有必要。为对设计合理性进行验证,可借助三维模型影像,科学地判断与分析路线空间组合设计效果。
        4.3路线规划设计方式的优化
        道路与桥梁的路线设计的隐患的解决策略之三是路线规划设计方式的优化。在设计道路与桥梁路线的过程中,需要在始终坚持优化全面原则的基础上,将沿线地区的地形及地质条件作为路线设计的重要参考数据,尽量将一些不良地质的地段进行规避。并且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在山区中开展道路与桥梁建设工作的时候,需要格外重视沿溪线、山腰线等问题,并且需要全面分析各种设计方式的优劣势,选择最为合适的设计方案。比如,曲线型和直线型相比,更为平滑及优美,在一些地形条件较为复杂的情况下有着较好的适用性。除此之外,曲线型的道路与桥梁路线设计在缓解驾驶人员疲劳上有着极大的优势,对于驾驶安全性的提升有着一定的作用。在一些重丘地区设计道路与桥梁路线的过程中,在正常情况下,都是使用反向曲线相连接的S型曲线设计方案,但是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平纵线形长度之间的平衡,从实际的情况触犯,选择最为合适的平纵线形指标。与此同时,在设计道路与桥梁路线的过程中还需要始终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全面综合化考虑地形、桥梁等因素。并且需要从道路与桥梁建成之后运行情况将前期的路基、弯道等设计进行确定,保障设计方案和建设效果的一致性。
        结语
        总之,我们要重视道路与桥梁路线设计工作,不断加强设计工作者的专业素养,深度结合地方环境,找出适合当地地形的设计方案,同时还要注意生态发展,在设计过程中避免对环境的破坏。在设计过程中还要考虑驾驶感受,尽量拓宽驾驶视野,提升舒适度和安全性,在道路与桥梁建设竣工并投入使用后,还要定期对道路与桥梁的使用状况进行检测,方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参考文献:
        [1]《中国道路与桥梁学报》编辑部.中国隧道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15[J].中国道路与桥梁学报,2015,28(5):1.
        [2]洪开荣.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近两年的发展和展望[J].隧道建设,2017,37(2):1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