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应用中价值分析 李娟

发表时间:2020/5/21   来源:《建筑模拟》2020年第4期   作者:李娟
[导读] 在我国可持续发展不断推进、经济建设逐步深入的背景下,发展已建成的建筑是实现建筑工业化的必然前提,而计算机化是建筑业现代化的一个基本特征。将BIM技术引入装配式建筑的产业化中,详细介绍了成品建筑的特点和BIM技术,结合具体案例分析表明,BIM技术贯穿于装配式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临沂鲁商地产有限公司  山东临沂  276000
        摘要:在我国可持续发展不断推进、经济建设逐步深入的背景下,发展已建成的建筑是实现建筑工业化的必然前提,而计算机化是建筑业现代化的一个基本特征。将BIM技术引入装配式建筑的产业化中,详细介绍了成品建筑的特点和BIM技术,结合具体案例分析表明,BIM技术贯穿于装配式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BIM技术;预制构件;应用分析
       
        引言
        借助BIM技术,可以有效提高预制构件的设计、生产和施工水平,使预制构件的施工、运行和维护的生产链更加紧凑合理,对我国实现节能减排、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建筑业发展和转型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但要实现BIM技术与已完工建筑的更紧密结合,在实践中不断努力和改进,这仍然需要建筑业从业人员的共同努力。
        1.BIM技术的优势
        建筑信息模型可以应用于建筑的各个方面,并且可以建立自己的模型,并且在建模过程中,使用多个坐标系对其进行限制,这些坐标系可以进行工程设置、施工和色彩等。一个问题是,由于施工技术中几个相关的特殊领域会在施工过程中独立导致信息不对称,这种情况在施工和施工过程中会产生负面影响,而利用BIM技术可以解决数据不对称的问题。
        2.BIM技术在装配阶段的应用价值
        2.1 BIM技术在建筑设计阶段的应用
        当传统的装配式建筑处于规划阶段时,很容易出现设计工作繁重、设计者差异大、产生虚假数据等问题。在装配式建筑正处于规划阶段的今天,BIM技术可以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而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是BIM技术的精髓。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应充分利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将装配式建筑以虚拟的形式展现出来,然后结合任何专业信息对错误信息数据进行验证和修正,这在传统的装配式建筑施工中是很容易做到的它还可以帮助建筑设计人员在设计阶段发现他们之间的差异和冲突,确保预制建筑的可靠性和直观性。在任何施工环境下,将计算机上获取的专业信息表示出来,以便能够很好地记录每个连接的施工进度,从而使施工过程相应标准化,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防止施工过程中的二次变化,提高了阶段效率,有效降低了建设和生产成本,避免了不必要的建筑措施浪费。
        2.2.改进预制部件的生产水平
        预制件的生产可以说是成品建筑生产周期中的一个决定性步骤,因为加工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决定后续连接和施工的顺利进行,为了保证及时准确地指导这部分零件的生产,相关生产单位可考虑通过BIM模型获取零件的几何尺寸和生产计划的项目协调,以避免后续施工进度的延误。
        2.3提高员工效率
        传统的建筑设计是由二维图纸进行的,二维图纸存在重复设计和修改的问题,给建筑设计和施工人员带来很大的负担和压力,BIM技术不同于传统的二维图纸。它是在装配项目开始前,在计算机上模拟建造全过程的一种技术。它具有协调性、形象性、信息的相关性、信息的完备性等特点。关了。它能从模拟过程中更好地识别出建筑设计和实际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被传统的方法所采用。二维图形有效地完成了建筑设计,弥补了我国的不足。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我们可以确保实际建筑与预制建筑的一致性和协调性,有效避免建筑设计过程中的多样性和冲突。
        2.4节约建设成本减少建设损失
        BIM技术在装配中的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浪费和消耗,减少建筑的进度信息、质量信息和成本信息等。无纸化反映和直接实施施工及处理技术,在可视化管理和可视化方面具有良好的优势,也可以与施工现场的总体规划或实际应用相结合,有效地提高建筑资料的质量,在整个建设项目管理过程中减少材料损失和成本投资,对管道进行碰撞试验,同时也可以对管道安装进行碰撞试验,组织碰撞试验,检查设计间隙,有效减少施工过程中设计偏差引起的变化。


        2.5在整个装配过程中交换信息
        传统的装配工程过程具有分工合作、独立生产的特点,而BIM技术在装配建筑中的应用,可以在施工过程中利用信息交换的形式,将不同的建筑连接连接起来,使建筑的完整性得到有效保护,信息可以统一在一个共同的平台上,实现信息的集成和交换!不仅如此,BIM技术的应用还可以有效地激发专业建筑工程师对建筑设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将建筑理论知识学习用于实际操作,进而总结自己的建筑经验,完善和优化预制构件的设计,使预制构件工程顺利完成。
        2.6参数化改进BIM实施管理
        与过去相比,今天的建筑都配备了全寿命的设备,所有的组成部分都可以清晰的表达,并且可以进行数据信息管理工作。这些技术特点可以成为整个预制构件建筑工程的有力工具,特别是在施工期间,有管理和操作人员在工程变更、建筑安全等方面,施工质量和时间在等级和尺寸统计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参数化更好地捕捉整个施工连接中的重要数据。
        2.7加快装配式建筑模型试制过程
        为了保证设计的进度和质量,在预制建筑设计完成后,设计师应与预制构件制造商共享BIM模型中包含的不同构件的信息。制造商可以直接获得产品尺寸、材料、预制构件中的钢筋等参数信息。BIM模型中预制构件设计信息与预制构件生产系统的直接联系,提高预制构件生产的自动化程度和生产效率,还可以通过3D打印直接打印预制构件建筑的BIM模型,为了显著加快预制构件的样板制作过程,并根据印制的预制构件模型验证原设计的合理性。
        3.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运行维护阶段的应用
        3.1.提高维修水平
        在装配楼的运行和维护阶段,应用BIM技术可以建立一个有效的设备运行和维护系统,通过使用BIM技术管理数据和应急管理功能,在发生火灾时,消防员可以通过建筑和设备信息在BIM信息系统中进行火灾定位,同时采取有效措施,为扑灭火灾,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同时在维护和维修过程中,操作人员可以从预制组件和设备中检索BIM模型中的信息,可以显著提高维护效率。
        3.2.改进预制构件的库存和现场管理
        在成品件的制造过程中,成品件的分类生产和储存需要大量的人员和材料,容易发生故障。包含预制构件生产过程中的安装、用途等构件信息,直接读取预制构件的相关信息,在传统的人工验收和物流模式下,实现电子信息的自动比对,减少验收数量的偏差和结构,出现堆垛位置偏差、出库记录不准确等问题,当然可以节省时间和成本。施工人员利用RFID技术直接传递预制构件的相关信息;控制预制构件及其他必要项目的安装,提高预制构件组装过程的质量管理水平和安装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BIM技术在装配楼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BIM技术贯穿于从施工、生产到施工、运营、维护、管理等整个装配周期,利用BIM技术可以有效避免繁重的设计工作,使设计人员之间产生分歧,在传统装配中产生虚假数据等诸多问题,而BIM技术在装配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装配的设计效率,提高其施工性能,从而促进我国建筑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天华,袁永,张明媛.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中BIM与RFID的应用[J].工程管理学报,2012,26(3):28-32.
        [2]王延魁,赵一洁,张睿奕,等.基于BIM与RFID的建筑设备运行维护管理系统研究[J].建筑经济,2013,(11):113-116.
        [3]孟森,刘欣,张世洋.浅谈基于BIM的工程造价管理[J].工程建设,2012,44(5):74-78.
        [4]齐宝库,李长福.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问题研究[J].施工技术,2014(15):25-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