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 张旭燕

发表时间:2020/5/21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3期   作者:张旭燕
[导读] 摘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各大建筑类企业为了站稳脚跟,纷纷顺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趋势,在深入研究信息化的背景下,开展建筑工程管理创新。
        中铁隧道集团一处有限公司  重庆
        摘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各大建筑类企业为了站稳脚跟,纷纷顺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趋势,在深入研究信息化的背景下,开展建筑工程管理创新。在当前信息化时代,建筑工程的信息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当前我国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信息化背景下建筑工程管理的优化对策。
        关键词:信息化;建筑工程;人才培养
        1典型信息技术手段
        1.1虚拟施工技术
        作为BIM技术的重要分支,应用虚拟施工技术的主要目标即为实现建筑设计合理化,利用计算机提供的载体支持实现差异化建筑数据的立体分析,构建建筑物的物理观测模型、空间特征观测模型,在正式开展施工前预先进行建筑设计试验,为建筑施工质量创设完备保障。
        1.2碰撞检查技术
        基于BIM技术开展三维碰撞试验,由设计人员与业主共同创建BIM模型,设计人员利用碰撞检查技术进行指定图元的检测,例如结构梁、结构柱、支撑、门窗、楼板等。通过分析检测报告明确其中存在的冲突行为,进而制定解决冲突的具体方案,借助预先模拟防范后续施工建设过程中出现软硬碰撞情况,为施工进度、工程质量提供保障。
        1.3工程算量技术
        利用计算机处理系统配合BIM技术可以构建建筑构件的立体模型,自动完成构件几何信息的计算,取代传统设计图纸实现构件材质、规格参数、数量等信息的可视化呈现,并且便于后续产生工程变更情况下及时进行施工数据的修改,只需利用BIM模型便可实现变更数据的更正,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效率。
        2信息化在现代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2.1有利于提升管理效率
        目前,我国建筑项目越来越多,同时施工也越来越复杂,导致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难度较大。在传统管理模式下,各项文件的载体是纸质的,同时要通过电话沟通或现场沟通,管理过程中的交流比较麻烦,导致工作效率难以有效提升。而借助信息化手段,则可以使管理更加完善,一方面可借助网络进行文件收发和施工设计,另一方面互联网打破了交流沟通的时空限制,从而使交流沟通更加高效。
        2.2有利于降低管理成本
        借助信息化手段,一方面提升了管理效率,使管理更加高效。另一方面,由于各种技术手段的运用,很多传统的管理环境和管理工作被替代,例如可以减少现场勘查的次数和频率,可以降低差旅费用等,这些都有利于降低管理成本。
        3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3.1项目决策阶段
        建设单位应基于技术、经济两个视角进行建设方案的可行性论证。利用BIM技术针对不同建筑方案所涉及的数据进行转换处理,基于标准数据完成三维模型的建构,通过观察模型可以实现建筑主体结构、景观环境、光照情况、热舒适性等指标效果的仿真显示。同时利用三维模型所反映出的建筑各结构、构件信息进行工程造价的预估,综合比对多项建设方案选取最优结果,为决策方案的编制提供合理依据。
        3.2招投标阶段
        (1)工程量清单编制
        由建设单位基于BIM模型完成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工作,其模型内部涵盖建筑构件的材质、规格、数量、安装工艺等信息。利用三维立体模型可实现不同构件物理信息、空间位置的直观呈现,进而将生成的工程量清单导出,提高工程量计算精度,也为造价管理工作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2)投标报价优化
        由投标单位利用BIM技术完成施工方案、资源配置计划的编制,在模型内部选取进度、成本等参数构建关联性,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进行资本分析,进而依据进度计划计算出工程项目各阶段材料、设备、资源的利用情况,为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提供参考依据。在此基础上,完成资金用量计划的编制工作,由投标单位完成投标文件的编制,提高施工方案、工程造价管理计划编制的合理性,从而更好地提高其报价的竞争力。


        3.3施工质量控制
        管理人员借助BIM模型可以及时获取到有关项目的施工信息,动态掌握施工现场具体情况、施工进度、安全质量等信息,便于实现对施工现场的规范化管理。同时,利用BIM模型可实现施工质检、监理信息的实时记录。质检人员或监理人员可将其在施工现场检验到的不合格信息进行即时上传,由施工人员查看BIM模型寻求到存在质量问题的具体位置,并结合意见进行改进,优化工程建设质量。
        3.4竣工验收阶段
        利用BIM模型可存储竣工信息、变更数据,生成工程数量的汇总结果,为监理单位的竣工验收工作创设便捷条件,还有助于提高工程结算效率。同时,利用BIM技术还可实现对建筑空间、设施、隐蔽工程等方面的管理,例如利用BIM模型可迅速定位消防疏散通道所处位置,并查看周围是否有消防器材、报警设备等,为人流疏散、应急逃生提供重要支持。
        3.5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与系统
        由于建筑工程管理涉及面广,环节多,采用普通的信息化管理软件或平台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基于此,建议加快研发力度,开发出适应建筑工程管理特点、满足建筑工程管理需求的定制化建筑工程信息化软件,以及囊括施工现场管理、项目多方协作、项目远程监控等多环节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和平台。同时,要使该平台有效发挥作用,还应加强数据信息的交互和整合,避免数据孤岛,统一基础数据,实现信息流、数据流在企业内部及企业与外部相关部门或单位之间的流通和共享。
        3.6加强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培养
        在信息化背景下,提升建筑工程管理领域内人才的素质显得十分关键。拥有足够的高素质、高水平管理人才,是建筑类企业强化建筑工程管理,提升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建筑类企业可针对性地引进一些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等比较擅长的专业化人才,另一方面,则努力加强对有建筑工程从业经验的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增强其信息化意识,提升其信息化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能力。逐步培养出既懂得建筑施工,又懂管理,又懂信息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3.7建立完善的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控制体系
        由于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信息化技术的运用还不成熟,因此要确保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的有效实施,建筑类企业应强化监督管理,建立有效的责任分配机制,将责任落实到各个部门、各个员工身上,一旦在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出现问题,可以第一时间找到问题环节,找到责任部门及责任人,并在第一时间解决问题。
        3.8可视化交底
        伴随现代建筑业的发展,建筑物的结构形态、功能需求日渐复杂化,部分关键节点对于施工设计、工艺技术、施工组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应基于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实现建筑工程设计的可视化交底。利用基于BIM技术的Revit软件构建建筑的三维信息模型,将建筑设计要点直观呈现给施工人员,并详细梳理关键工艺节点、施工流程与安全质量要求,最大限度降低返工率、减少成本浪费问题。同时,在正式开始施工前利用VR技术进行施工现场的安全可视化交底,明确定位基坑、脚手架等危险源,引导施工人员充分认识到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配合虚拟实景强化业主对建筑实体的观赏体验,便于业主及早提出问题,降低后续工程变更概率。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化时代,建筑类企业要强化建筑工程管理,提高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必须充分借助信息化手段。目前我国建筑类企业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对信息化技术手段的运用还不成熟,相关企业应增强信息化管理意识,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与系统,加强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培养,并建立完善的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控制体系。为建设项目的如期完成提供重要技术支持,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栾京蒿,李君潇.建筑工程管理中常见问题及对策[J].工程技术研究,2017,(1).
        [2]吕家明.基于信息化背景下的建筑工程管理探究[J].中国标准化,2016(17).
        [3]陈明燕.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工程项目管理的影响[J].中国市场,2017(12):211-212.
        [4]袁志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ERP的应用探讨[J].建筑技术开发,2018(4):33-34.
        [5]申耀,罗卫.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信息记录材料,2019,20(9):155-1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