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自然资源局南城分局1 523073 东莞市南城测绘队2 523073
摘要:土地是我们生存最为重要的自然资源,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目前,我国的人口总数在全世界排行中已居前列,可是土地资源却相对贫乏,我们要呼吁人类保护土地资源,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本文简单阐述了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变迁,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土地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即法律意识薄弱,执法能力低、管理模式欠缺、补偿制度不完善这三个问题,重点从供给侧结构下创新土地管理制度、制度化管理视角下完善土地管理制度讨论了建立和完善土地管理制度的有效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土地管理制度;现状;有效策略
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土地管理制度经过了多次改革,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我国土地政策逐步完善。《土地管理法》自颁布以来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土地有效利用的制度保障,同时也使得我国土地资源得到有效性保证。但是目前我国土地管理制度中还存在些许不足,出现高消耗、低产出以及水土流失严重、耕地滥用等等一系列不利于我国土地管理制度进一步改革完善的问题。土地制度改革发展要求我国必须解决当前存在的用地问题以及违法占地等问题,推动土地制度有效性改革。
一、现阶段我国土地管理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土地管理中行政规章制度已不能完全满足实际发展需求
土地管理制度作为关系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对我国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的价值。我国土地制度要不断改革,推动城市化进程的同时增强经济发展实力。但是目前我国土地管理制度中还普遍存在一些问题,法制建设还有待加强,土地管理规范性法律还不够完善,规范性法律的数量也有待增加,很多地区的土地管理主要还依靠当地行政法规。另一方面,我国《土地管理法》自颁布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时间,这三十多年里,我国房地产行业得到迅速发展,因此,现今施行的《土地管理法》中很多法律条文已经不再满足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很多条文与当前实际发展情况不够贴合,面对近些年来新出现的情况也没有较好的针对性。最重要的是,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下,国家与地方行业管理对于土地管理都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在施行中导致了国家法律规章制度与地方行政法规不完全一致的状况,阻碍了我国土地制度有效改革的进程。
1.2土地管理制度中储备制度还有待完善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应该为人民谋利益,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巩固国家发展。我国土地储备制度主要指的是为了加强对土地的统一管理,政府依照国家相关的法定程序,灵活运用市场机制,将本辖区内的土地以收回、收购以及置换、征用等形式对土地进行开发利用及储备,实现人民利益的最大化。但是目前我国在土地管理制度中存在的现状却是,土地储备制度要求政府调控必须以市场配置为前提,不能擅自扩大土地市场边界,要完善土地供应量等。除此之外,由于土地储备制度所需资金多来自银行贷款,使得银行及土地储备机构在资金方面存在很多的隐患。
二、建立和完善土地管理制度的有效策略
2.1供给侧结构下创新土地管理制度及策略
2.1.1改进土地供应制度
供给侧改革制度作为土地管理制度的基础,管理部门应当结合实际与市场需求改进土地供应制度,使得制度本身符合产业标准及求。在政策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按照企业生产期限及实践情况对土地资源进行预估与划分,再根据其产业发展方向调整制度,以供给侧结构为基础进一步实现土地供应制度的优化,提高土地管理部门对企业用地情况的创新管理,进一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及实践性,以保障土地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1.2科学分配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科学配准也是供给侧结构下的重要问题之一。在对土地资源进行划分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区域特点,在实际规划时提高土地规划管理的合理性,侧重于土地开发,秉持“不浪费”管理原则,对闲置的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分配。
2.1.3土地收储发展策略
土地管理创新过程中应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发展多元化的管理手段,促进土地收储制度发展。在土地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要对政府收储土地的范围进行适当压缩,促进土地储备主体以多元化的方式发展,同时以政府收储、企业自由转让的形式建立新型企业兴盛模式,进一步增强土地管理工作的实践性以及应用性。
2.1.4优化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和执法监管体系
首先,要保证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性,加强其权威性和约束性,落实规划的修编工作为土地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结合市场规律和社会需求制定规划目标,将规划的刚性和弹性相结合;其次,要保证土地执法监督的有效性,在现有土地监察制度的基础上设立土地监察委员会,健全执法监管体系。
2.1.5进行土地财税制度改革
要处理好政府、中央、开发商、农村集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明确农村集体和个体应有的权利,积极构建新的土地财政模式,保证土地财政的可持续性,抑制土地闲置、囤积等现象,提高土地的有效利用率。另外,还要进行政绩考核制度的改革,避免造成土地资源的破 坏和浪费。
2.2制度化管理视角下完善土地管理制度
2.2.1构建平等的制度体系
现阶段土地管理的核心问题就是利益问题,构建平等的制度体系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首先,从人民角度出发,土地管理部门赋予土地以及房屋所有人相应的权限,即使用权、处分权等,商业用地可以通过土地市场实施交易,这样在进行土地征收的过程中防范了财产分割的问题;其次,从政府角度出发,应当建立平等的土地义务,土地持有者必须按规定缴纳相关的税费以及其他费用;最后,通过构建土地和房屋的权限以及义务对等的制度体系,土地权益人可以得到合理的收益,政府也能够获得合法的税收,这样就确保了国家、集体以及个人的利益,从基础上解决土地管理问题,进一步完善土地管理制度。
2.2.2改革政绩评价体系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自然资源局政绩评价体系往往都是位高权重的领导层面获得的评价最高,评价的高低关系着岗位晋升可能性的大小,在土地管理部门政绩评价体系的重视程度不是很高。有的管理部门为了达到市场经济的需求以资源耗费、影响环境为代价获得进步空间,严重制约了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2.3建立社会监管体系
国家土地管理权利向人们大众分散也是加强土地管理制度的一项可行性策略。现如今管理权利在社会中的地位以及作用变得尤为重要。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国家法律法规对非管理机构进行权利分散,使其在土地市场、经济管理等方面保障人民利益的过程发挥积极的作用。在土地管理方面,相关政府管理部门可以建立社会管理机构,结合律师、会计等有关行业的特点组成独立的社会监管体系,进一步督促管理部门土地管理制度的完善。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土地管理制度不仅是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的有效保障,还是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影响因素,并且对我国经济实力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立和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已经成为土地建设问题的重中之重,土地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设施资源,也是确保经济发展以及生产活动顺利发展的前提。因此相关土地管理部门应当在土地资源管理过程中,以保护土地资源、发展国民经济为基本目标,创新并完善土地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迈向深水区[J].柯善北.中华建设.2019(12)
[2]“一带一路”国家的土地管理制度及启示[J].王燕青,武拉平.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4)
[3]中国现行土地管理制度的问题与缺陷分析[J].高春阳.南方农业.2017(21)
[4]关于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建议[J].罗鑫.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30)
[5]试论我国土地管理制度主要问题及改革策略[J]. 梁广珍.赤子(上中旬).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