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机电一体化的创新及发展方向

发表时间:2020/5/20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3期   作者:朱康
[导读] 摘要: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通过对机械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信息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变换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接口技术、软件编程技术等的综合应用,充分发挥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作用和价值,在提升工业生产效率、质量的基础上,推动我国工业领域的长久发展。
        身份证:32072319850208XXXX
        摘要: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通过对机械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信息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变换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接口技术、软件编程技术等的综合应用,充分发挥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作用和价值,在提升工业生产效率、质量的基础上,推动我国工业领域的长久发展。基于此,以下对论机电一体化的创新及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创新;发展方向
        引言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机电一体化技术开始普遍应用在工业领域。在工业领域中通过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为企业带来大量的经济效益,确保产品生产的质量。因此,要想促进我国工业稳定发展,必须要重点研究分析机电一体化的应用方向和发展趋势。
        1机电一体化的定义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以电子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为前提,综合运用传感技术、机械工程技术以及串口通信技术等等,是一项系统工程技术。机电一体技术在具体应用中通常包括多个方面,比如:控制模块、动力驱动以及传感测试等等。首先,控制模块。其是设备的核心部分,利用对传感测试检测的所有数据和外部直接输入的指令,实施集中处理,通过整合自身程序规定和数据分析结构,对所有执行元件发出对应的指令,进而对运动执行机构进行科学的控制,做好对应的动作。然后,动力驱动。在设备运转中其主要动力来源是动力驱动,结合控制模块的制定,将其动力输出,进而确保设备稳定运行。最后,传感测试。就设备来讲,其感知模块是传感测试,对系统运转中所需要感知的本身和外部环境的不同类型运动和设备运动状态做出感知。
        2我国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现状
        我国机电一体化发展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将简单的机械与电子相结合,依然停留在理论层面,并没有具体的实践行动;第二阶段,技术发展阶段,期间越来越多的理论思想出现,电子技术随着快速发展的社会取得显著的进步,不过在实践中虽然应用理论思想,无法促使电子技术与机械技术的融合发展;第三阶段,电子技术智能化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红外线感应技术被各个领域广泛应用,这为机电一体化提供了扎实的理论知识,推动其在各个行业领域中应用。
        3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3.1小型化和微型化
        就现代化工业产品来讲,微型化是主要趋势之一,很多电子信息设备不得体积都越来越小,因为微米技术以及纳米技术的高速发展,导致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的产品开始逐渐朝着小型化以及微型化的方向发展。并且对于一些工业机器人应用不同的微型传感器,能够在搬运系统或者生产线中完成节奏相当快的工作,而这里的微型传感器最常见的是磁敏式以及感应式等等,而其结构属于紧凑型,在机房内可以预留出足够的操作空间。利用优越的性能以及微型结构,工业机器人在设计方面是非常自由的,能够实现普遍应用,这就表示着其具有相当强的灵活性。
        3.2网络化
        网络系统化技术的高速发展,与计算机技术密不可分,需要相互促进,共同提升。此外,网络技术的全球化发展脚步越来越快,作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新产品,在产生之后,一定会伴随着网络的壮大,完成全球化应用的目标。此外,因为发展的基础为网络,所以远程控制以及监视技术的发展也非常快,远程控制中的终身设备,自身便属于机电一体化的技术产品。
        3.3系统化
        目前,在系统结构设计中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通常是结合模式化以及开放性等特点,实施总线系统设计,利用对系统的自由组合和裁剪,实现同时管控若干个子系统,利用光学技术来改造传感系统以及动力系统,保证系统是非常完善,而且可以促使系统生成信息,充分体现出系统化的发展趋势。

结束语
        3.4智能化
        智能化发展是各个领域都在积极探索的重要方向,机电一体化技术智能化具体来说,是机器的一种行为,其基础为控制学科理论,涵盖了人工能、智能等非常多的新思想以及新方法,实现了模式人工智能的目标,并具备相应的判断能力以及推理能力,有一定的逻辑思维,所以可以进行一些自主决策,这样可进一步实现更高的控制目的。但是,人们也渐渐意识到,该技术并不需要与人完全相同的智能。微处理器的性能更高,速度也更快,所以机电一体化会具备低级智能。
        4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路径
        4.1在计算机制造相关领域中的应用
        在计算机方面的集成制造系统当中,也能实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有效运用,使得核心系统所具有的功能得到更好提升。在这其中,可以将该系统简称为CIMS,在进行技术的组合、集成当中,并不是分散式系统的一种简单整合,而是借助该技术的有效运用,使得全局的动态变得更加综合化和最优化,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在这样的模式下,就能实现整个系统的升级,使得原本部门间的一些限制、界限得到真正的突破,实现部门和部门之间的结合等,实现对产品生产、开发的一种综合化的管理。因此,在该领域当中,伴随着技术本身的不断发展,能实现各个因素之间的良好配合,并在应用下不断优化,使得功能得到显著性的提升。
        4.2机床改造中机电一体化的应用
        数控机床在整个运行阶段对其精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其在整个运作过程中,对工作台与道具的运行轨迹误差都要予以严格的约束,如此才可以使得制造质量满足设计的标准。此外,数控机床设备构成并不复杂,而且成本较低等,很可能会大量使用。滚珠丝杠的最为突出的特征便是其转动效率很高,而且有良好的稳定性,另外在运行期间可以结合实际的要求予以优化,以保证加工精度达到要求。大量调查结果显示,国内现在对数控机床设备的改造差不多都集中于Z80-CPU上,改造此类的数控机床设备的原因并非完全是应用投入低、而且有良好的通用性,以及设备性能稳定,有利于维护,同时其自身所具有的I/O指令,为输出步进脉冲的处理准备了良好的条件。
        4.3在工业机器人相关领域中的应用
        第一,在初步引入技术时,需要让机器人根据相应的技术指示来实现动作、操作的完成,并实现重复性的运用,使其可以对周边的工作、对象逐渐熟悉,使得其本身的灵活性、适应性得到不断的提升,实现最大化的开发。第二,以第一阶段为基础,让机器人所具有的传感元件变得更加先进,进一步优化敏感度,通过在技术上的一些简单操作,来对工作环境方面的一些信息进行获取,并进一步作出相应的整理、分析,在最终的判断上也非常准确。而在这之后,就可以进行相应的信息反馈,传达到动作上,对动作进行相应的控制,实现技术的自动化。第三,应该巧妙地借助该技术,推动机器人朝着智能化的方向更好发展,不仅提升敏感程度,对于环境所具有的适应能力也应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使得应用价值得到更好的展现。
        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其创新性和功能性将有助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本文分析机电一体化的概况,指出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并就如何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推动机电一体化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为人们生产和生活带来更多便捷,为社会发展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胡文彬,刘艳.探索机电一体化的创新及发展方向[J].南方农机,2019,50(19):227.
        [2]刘贝宁.浅谈机电一体化的创新及发展方向[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8(02):252.
        [3]廉佳玲.试论机电一体化的创新及发展方向[J].山东工业技术,2017(24):143.
        [4]李晨曦,葛欣晖.机电一体化的创新及发展方向[J].科技风,2017(19):165.
        [5]居剑文.对机电一体化的创新及发展方向的研究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6(16):143-1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