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毂毛坯自动分拣搬运装置设计与实现

发表时间:2020/5/20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5期   作者:马幸坤 毕建迪 曹政 孙彦超
[导读] 摘要:本文主要对一种轮毂毛坯自动分拣搬运装置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扬州  225127
        摘要:本文主要对一种轮毂毛坯自动分拣搬运装置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轮毂毛坯;自动分拣;搬运装置;设计;实现
        一、背景技术
        轮毂是轮胎内廓支撑轮胎的圆桶形的、中心装在轴上的金属部件。轮毂又叫轮圈,轮毂根据直径、宽度、成型方式和材料不同,分为多种。轮毂的低压铸造法:就是利用重力把铝合金溶液浇注到模具内,成形后经车床处理打磨,即可完成生产。
        二、轮毂毛坯自动分拣搬运装置设计与实现
       
        图1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输送架一的横向剖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减震装置的剖视图
       
        图4本实用新型的动力装置的剖视图
       
        图5本实用新型的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5所示的一种轮毂毛坯自动分拣搬运装置,包括输送架一1、减震装置2、动力装置4和置物装置14,输送架一1的底部四角焊接固定有减震装置2,减震装置2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有万向轮3,万向轮3的一侧安装有刹车板,输送架一1的底部焊接固定有动力装置4,输送架一1的表面对称焊接固定有两组安装块9,安装块9为空腔结构,安装块9的表面中间位置通过螺栓固定有液压油缸7,液压油缸7的型号为:TY290,液压油缸7两侧的安装块9表面上通过螺栓固定有支撑柱5,支撑柱5内开设有滑动槽,滑动槽内滑动连接有升降柱6,升降柱6的顶部焊接固定有固定板,固定板的表面通过螺栓固定有输送架二8,输送架二8的底部与液压油缸7的顶部焊接固定,输送架二8的内部结构与输送架一1的内壁结构相同,输送架二8的底部焊接固定有动力装置4,输送架二8的右侧设有置物装置14,置物装置14的一侧设有分拣机器人13,分拣机器人13的型号为:SP120,分拣机器人13现有技术已较为成熟,在此就不做过多的叙述。
        两组安装块9之间设有多组输送辊10,输送辊10的一侧通过转动轴称与安装块9转动连接,另一侧延伸至另一组安装块9内,并焊接固定有齿轮轴11,多组输送辊10上的齿轮轴11通过齿条转动连接,最右侧输送辊10的外壁上焊接固定有从动转盘12。
        减震装置2包括减震套筒15和减震柱18,减震套筒15焊接固定在输送架一1的底部,减震套筒15内开设有移动槽,移动槽两侧的减震套筒15内开设有滑槽,减震套筒15的顶板底部焊接固定有减震弹簧16,减震弹簧16的底部焊接固定有导向板17,导向板17的底部焊接固定有减震柱18,减震柱18贯穿减震套筒15的底板,并延伸至减震套筒15外,减震柱18的底部焊接固定有安装板19,当需要对输送架一1进行移动时,减震装置2在经过一些不平整的路面时,通过减震柱18挤压减震弹簧16,减震弹簧16形变,对颠簸产生的震动进行抵消,保证了转移过程中的稳定性。
        动力装置4包括电机箱20和旋转电机21,电机箱20内通过支撑架焊接固定有旋转电机21,旋转电机21的型号为:86BYG120,旋转电机21的输出端焊接固定有旋转轴,旋转轴贯穿电机箱20的侧板,并延伸至电机箱20外,旋转轴的外壁上焊接固定有主动转盘22,主动转盘22与从动转盘12通过皮带转动连接,电机箱20的一侧外壁上开设有散热口,散热口内通过螺栓固定有防尘网。
        置物装置14包括置物底板23和置物顶板25,置物底板23的底部四角焊接固定有支撑腿24,置物底部表面的中线上通过螺栓固定有两组液压油缸7,液压油缸7两侧的置物底板23表面上通过螺栓固定有支撑柱5,支撑柱5内滑动连接有升降柱6,升降柱6的顶部焊接固定有置物顶板25,置物顶板25的底部与液压油缸7的顶部焊接固定。
        该轮毂毛坯自动分拣搬运装置,在使用时,将合格的轮毂毛坯放置在置物底板23上,不合格的轮毂毛坯放置在置物顶板25上,通过分拣机器人13将置物装置14上的合格的轮毂放置在输送架一1上,不合格的轮毂放置在输送架二8上,启动旋转电机21,旋转电机21转动带动主动转盘22转动,主动转盘22带动从动转盘12和输送辊10转动,分别将合格与不合格的轮毂毛坯输送至不同的区域,当需要对不同规格的轮毂毛坯进行分拣时,通过液压油缸7的升降,能够调节输送架一1与输送架二8之间的距离,从而能够对不同规格的轮毂进行输送,所有轮毂毛坯输送完成后,关闭所有电气设备。
        三、结语
        本文主要分析了轮毂毛坯自动分拣搬运装置的背景技术及其设计与实现。
        参考文献:
        [1]刘克松.铝轮毂在数控加工自动化生产线中的定位分析[J].机械工程师.2014
        [2]张荣英,孙旋,崔向群.汽车轮毂的逆向建模研究[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
        作者简介:
        马幸坤(1998-),男,安徽淮北人,在读专科,主要从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研究。
        孙彦超(1986-),男,山东枣庄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PLC,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骨干专业建设项目(苏教高〔2017〕17号,序号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