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与管理会计I》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0/5/20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5期   作者:夏丹 刘程 赵靖宇
[导读] 摘要: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成本与管理会计I》在课程设计方面要贴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支撑专业学生毕业要求为主要出发点,并要以工作过程导向为依据,结合社会需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课程;在课程实施方面引入企业真实的经济业务,以学生操作和演练为主,提高知识的应用性。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  齐齐哈尔  161005
        摘要: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成本与管理会计I》在课程设计方面要贴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支撑专业学生毕业要求为主要出发点,并要以工作过程导向为依据,结合社会需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课程;在课程实施方面引入企业真实的经济业务,以学生操作和演练为主,提高知识的应用性。课外通过完成综合的项目,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关键词:成本;教学改革;课程
        《成本与管理会计I》作为齐齐哈尔工程学院财务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在培养学生专业核心能力、财务思维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传统的章节教学设计、讲授式的教学实施、单纯的考试评价已经不能够满足应用型学生的培养。针对这样的现状,应用型本科《成本与管理会计I》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一、课程定位
        《成本与管理会计Ⅰ》是财务管理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以成本核算为对象,研究各种费用归集、分配的原理、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程序。它是在《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其中成本会计部分涵盖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该课程是后续相关课程《成本与管理会计II》、《财务分析》等课程的支撑课程,其后续相关课程将在成本会计提供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管理、预测和决策,最终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本课程在财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如图:
       
        图1  《成本与管理会计I》课程与毕业要求的关系图
       
        图2《成本与管理会计I》课程前后续课程及相关知识技能支撑
        二、课程设计
        主要培养学生掌握成本核算、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给学生灌输初步的成本管理理念,培养学生具有相当的综合核算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一定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主要部分通过产品成本计算的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的学习训练学生的综合核算能力,通过成本报表的分析训练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通过成本控制模块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综合模拟训练、成本核算软件操作等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团结协作、计算机操作等能力,提高学生严谨务实、诚实守信等综合素质。
        授课原则有三个方面:其一,以教学情境为载体,变章节的学习体系为成本工作的实际情境;其二,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组建学习团队,区分自学和讲授内容,学习中以学生为主导,教师或课代表负责考核;其三,培养学生会计的职业素养,将成本的核算与处理与生活中的故事及新闻相结合,锻炼学生的成本核算思维,培养学生关心国家经济发展,进而实现职业素养的全面培养。
        表1  教学内容划分
       
        三、课程实施
        本门课程分为三个部分。为使学生掌握成本核算的知识技能,本课程以成本计算的三种方法为载体来设置教学情境组织教学,将职业行动领域的工作过程融合在训练中。
        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不仅可奠定专业学习的基础,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学生在课堂上所学与毕业后所要做的工作直接对接,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用结合,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体现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教学采取三种形式进行:
        1.先学后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自学任务单和预习内容,进行课上展示和汇报。
        2.先教后学:教师引入案例,学生根据基础知识思考,在教师情境的引导下,完成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3.温故知新:教师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整理出每个核算方法的全部知识点,同时准备思维导图的每个知识点的小卡片;学生根据小卡片进行知识卡片的拼图,并补充相关知识点的知识内容,学生展示教师评价。
        教学过程中,每节课加入课程思政的内容,每次课所涉及到的课程思政部分内容在备注栏中注明(标号),所标注的为该节课用到的,但未标注的并非该节课用不到,如成本会计的内容等政策要求会贯穿整个课程,关于成本管理会计的职能能够认识昨天、看清今天和预测未来的有关规律认识要贯穿整个课程。
        四、课程评价
        本课程采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考核在期末和平时成绩比重分配的同时在平时成绩中加入了多种考核元素,如出勤考核、笔记考核、课堂表现、双基测试、实训环节、技能大赛等。
        其中,课堂表现评定分为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课堂回答及自学内容回答或汇报;第二部分为成本知识竞赛活动,评定分为一、二、三等奖;其余分数由学生在网络课堂的积分进行折算。对于违反纪律同学实行团队连坐,以团队的形式进行监督。双基测试为两周一小考,共考核8次;一月一大考,共考核4次,每次考试以百分制登记,期末取平均成绩进行折算。
        实训环节分为两个主要方法的实训,分别是品种法和分步法,此部分内容教师制作《成本会计核算资料手册》实训的内容要参照指导书的要求进行完成,以小组为单位上交并进行考核。
        同时教师根据学习产出标准评定学生成绩。
        总之,《成本与管理会计I》教学在财会专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应用型本科教育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课程的应用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做到课程的设计与实践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以学习效果为中心。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等六部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Z].2014-06-16.
        2.李征博,曹红波等.哈佛大学商学院案例教学运行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8(11)::66-71.
        本论文是《财务管理专业成本与管理会计I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JGYB2019006)课题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夏丹(1980-),女,汉族,黑龙江齐齐哈尔,研究生,副教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