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成本控制中的全面造价预算管理浅析

发表时间:2020/5/18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5期   作者:王艳梅
[导读] 摘要:在日益激烈的建筑行业中,成本控制的重要性愈加凸显,而传统的预算管理方法已难以适应现代化建筑施工需求,同时,全面造价预算管理因其在建筑成本控制中的卓越成效,受到建筑企业的足够重视。
        四川省第十五建筑有限公司
        摘要:在日益激烈的建筑行业中,成本控制的重要性愈加凸显,而传统的预算管理方法已难以适应现代化建筑施工需求,同时,全面造价预算管理因其在建筑成本控制中的卓越成效,受到建筑企业的足够重视。本文首先就全面造价预算管理的内涵及特点予以概述,指出了全面造价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提出了具体的全面预算管理实施对策,希望对建筑成本控制有所帮助。
        关键词:建筑;成本控制;造价预算;管理
        现阶段,经济发展进入产业结构调整期,对各行各业生存和发展带来极大冲击,而建筑行业也存在较大产业结构调整压力,竞争的加剧提升了对建筑成本控制的要求,同时也受到建筑企业重视。然而由于建筑规模及复杂程度的提高,造价控制的难度也显著增长,使得传统成本控制模式不再适用。为此,全面造价预算管理概念的提出及落实,促进了建筑造价控制水平显著提升,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下文将针对全面造价预算管理的概念、重要性以及实施策略予以详述。
        一、全面造价预算管理概述
        (一)基本内涵
        全面造价预算管理在建筑工程成本控制中有着重要应用,这也是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有效手段,要求全方位的分析和预测企业整体的经营及财务状况,并进行统筹规划,设定建筑工程预算管理目标,通过实施全过程监控,更好的掌握建筑工程预算管理的实际情况,进而对建筑成本控制采取调整措施,提高建筑工程成本管理效率,推动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全面造价预算管理特点
        具体表现在:其一,全员性特点,由于建筑工程全面预算管理强调的是全员参与,并且还要将预算管理目标分解至个人,预算管理责任的落实,促进了建筑工程全面预算管理效率的提升。其二,全面性特点,作为建筑成本关系重要手段,全面预算管理涉及到建筑工程的各个环节及施工要素,全面预算本身涵盖了财务预算、业务预算以及投资预算等诸多内容,只有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才能使建筑成本得到更为高效的控制。
        二、全面造价预算管理对于建筑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对于传统的建筑工程预算来说,所涉及到的局限于某个时段内的建筑工程成本支出状况,预算工作相对简单,而全面造价预算管理具有全面性和全员性特点,采取的是定量化管理方式,建筑成本控制也更为高效。也可以将其理解为建筑资源的优化配置,可将预算管理渗透到建筑施工的各个方面。其作用在于可以帮助建筑工程项目参与者更清晰的掌握成本控制的目标及方向,进而借助于全面造价预算管理的方式,促进建筑成本控制效果的进一步提升。同时,还可以有效预测企业未来经营状况,帮助管理者更好的掌握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的盈亏状况,进而对可能发生的建筑成本管理问题,采取有效决策手段予以预防。这有助于建筑施工成本偏差的有效规避,更好的实现预算管理目标,提高建筑成本的可控性。全面造价预算管理能够对建筑工程实施产生量化的预算数据,这使得建筑成本控制措施制定更具针对性,也更加的精确,有效提升建筑成本控制质量,这也充分体现了全面造价预算管理工作对于建筑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三、全面造价预算管理对策
        (一)构建全面预算管理组织机构
        经调查发现,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全面造价预算管理的发展较为缓慢,整体应用水平较低,而且在全面预算管理组织机构方面,多数建筑企业因重视不足而存在较多缺陷,限制了全面预算管理作用的发挥。为此,建筑企业应对全面预算管理加以重视,并不断的完善其组织机构。而全面预算管理组织机构的建设,需以建筑项目经理兼任组长,而部门领导要担任其副组长,并要将全面预算管理职责细化到人,这样就能建立起全面的预算管理组织体系,更好的发挥机构成员的积极性,提高了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及相关政策的实施效率,有助于建筑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


        (二)完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为更好的控制建筑成本,应当有一个相对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建筑预算管理工作要求。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建筑上要有明确的重点,并结合建筑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与建筑市场相结合,保证产品质量过关,提供的服务到位,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的全面预算管理指标,便于进行成本管理。在此过程中通过不同的价值形式来调整相关决策(投资、销售等方面)和针对目标等,使得企业能够按照流程和计划有条不紊的运行,进行合理的决策(筹资和销售等方面),有效规避风险,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通常来说,筹资预算、业务运算和投资运算等方面都需要包含在全面预算管理规章制度当中。当然,在施工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施工,因此在规章制度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市场动态来对建筑工程建设(尤其是工作量大、建设周期长的情况下)进行合理的调整,改变企业的发展策略,在不影响企业发展的前提下,按照全面预算管理规章制度控制好相关因素,将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实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
        (三)落实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
        首先需要根据工程实际需要来分解全面预算管理文件,分解完后再将其进行传达。在项目审核完毕后根据项目总价进行再分解,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好分解力度,保证在执行过程中不影响预算目标的实现。项目分解完毕后,对应施工单位根据实际工况再将其进一步分解到下一级单位,一切准备就绪后,开始制定预算控制目标,通常会有长期和短期目标(年目标、月目标和周目标等),有利于对成本进行精确地核算,更好地控制项目成本,成本运算通常会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机械维修保养、新设备的购买、财务支出、工期支出和项目部支出等费用。费用划分十分明确,便于有关部门进行针对性分析和管理。然后就是进行工程总预算,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通常来说,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外来因素的影响,影响正常施工进度,很难保证工程的稳定性,而各种预算也会跟着改变,会出现预算过多或者预算过少的情况,因此实际项目总预算会根据工程合同的变化和其他意外事故的发生而变化,为了保证施工,需要对其及时进行调整;一般不会对项目年度预算进行调整。一旦发生重大事故(洪水、火灾等灾害、国家政策的调整和市场经济的变化等状况),对原有的预算编制基础造成巨大的冲击,严重影响预算支出,变动很大,此时相关部门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预算调整。
        (四)及时反馈全面预算实施情况
        由于建筑成本控制是一项长期的管理活动,全面造价预算管理工作亦是如此,而随着工程进度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状况也在实时地发生变化,只有将本时段信息及时反馈,上级部门才能根据预算执行状况,清晰的了解建筑成本控制效果,并且能够通过对比工会曾预算与实际开支,更好的明确差距所在,以便为后续成本控制制定新的对策。此外,通过及时的反馈全面预算实施状况,还能够使管理层更准确的掌握相关人员对于成本预算管理的工作成效,有助于人资管理的优化,并显著提升员工对于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积极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更好的升建筑成本控制成效,应当积极采取全面造价预算管理的方式,这有利于“提质增效”这一建筑行业发展要求的落实。然而全面预算管理的实际应用并不多,整体水平较为有限,这也是建筑成本控制的难点所在。所以,建筑企业应当积极转变预算管理模式,构建全面预算管理组织机构,完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并着重于预算工作的有效落实,进而取得更优的成本控制效果。
        参考文献
        [1]党艳丽.建筑成本控制中的全面预算管理策略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6(08):215.
        [2]张华.全面造价管理在建筑成本控制中的必要性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33):182-183.
        [3]王晓瑞.全面预算管理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应用[J].四川水泥,2019(05):2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