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材料性能检测影响因素研究 秦海霞

发表时间:2020/5/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期   作者:秦海霞
[导读] 摘要:工程建设中,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混凝土质量的影响,如果混凝土质量不达标,就容易引发一些复杂问题。
        海南瑞泽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海南三亚  572011
        摘要:工程建设中,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混凝土质量的影响,如果混凝土质量不达标,就容易引发一些复杂问题。在普通混凝土中,其主要成分就是砂、石子、水泥和水等,在其中添加适量的掺合料和外加剂,可以进一步提升混凝土性能。但要保证添加合理,且适用于工程建设,就要对其性能进行有效检测。特别是当前住户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需要研究高强度、高耐久性的混凝土,并合理应用于施工中,这样才能达到工程建设要求。
        关键词:混凝土材料;性能检测;影响因素
        1 影响工程实体检测结果的因素
        结构实体检验是对已完工工程的功能性项目的实体进行检验,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出整个施工过程中对质量控制的结果。结构实体的质量合格与否直接关系着对整个工程质量的最终判定。实体结构检测的对象为混凝土强度、钢筋保护层厚度以及现浇板厚度,其中混凝土强度的检测最为关键。
        1.1 混凝土强度检测
        混凝土是实体结构中最主要的受力材料,其强度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安全和使用功能,对工程设计和质量验收也具有重要意义。一般而言,立方体的抗压强度即为混凝土的强度。
        表1  检测混凝土强度的几种方法及其优缺点
 
        从表1可以看出,相比于其他检测方法,回弹法在检测速度、检测成本、准确性、操作简便性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优势,因而该方法在混凝土强度检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不过,回弹法存在的缺陷也是不容忽视的,比如,检测精度不高,对老龄期的砼、特殊成型的砼、内部产生缺陷的砼、内外层质量明显不同的砼等不具有适用性。运用回弹法测量砼的表面,可以获知砼的表面硬度,然后根据表面硬度与强度的关联性推算出材料的实际硬度,基于此,这种检测方法也被视为一种间接推定法。采用回弹法检测砼强度需要考虑以下3种问题:(1)回弹值与砼表面硬度密切相关;(2)回弹仪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不同,将会影响回弹值;
        (3)混凝土是非均质材料,表面硬度分布不均匀,不同部位回弹值有差异。钻芯法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强度检测法,但通常与回弹法结合使用,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对混凝土的强度进行准确鉴定。采用钻芯法检测时,首先借助于专门的钻芯设备从结构实体中钻取圆柱体试样,然后通过压力试验即可测出当前龄期的混凝土强度。尽管这种方法测得的数据更加真实可靠,但其影响因素却比较多,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点:(1)取样的方向、位置或数量存在一定的差异;(2)钻芯过程中容易出现颤动,致使样品受到损伤;(3)芯样端面处理不平或者工艺出现误差。以上这些因素加上操作不便、钻芯昂贵等缺陷,导致钻芯法无法得到推广普及,只能同其他方法结合使用或成为最后鉴定的手段。结构实体强度的检测方法应由监理、施工等各方共同选定,在检测过程中,监理或者建设方应设专人在场。由于不可能对结构实体的每一处都进行检测,考虑到原料质量、钢筋和关键部位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以及其他重要位置决定了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因而选择检测点时务必遵循以下原则:(1)立柱、主梁、剪力墙的底部加强部位等结构受力较大位置;(2)结构传力的关键位置;(3)结构比较薄弱的部位;(4)缺陷容易引起严重后果的部位;(5)具有代表性的结构构件或部位;(6)在实际工作中应抽取楼层数目的30%进行检测。
        1.2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是混凝土结构实体检测项目中的一种,常用的检测方法为依托于钢筋扫描仪的电磁感应法。钢筋具有一定的延伸性,在混凝土结构中设置钢筋保护层,不仅能够防止混凝土因脆性大和抗压强度大而产生开裂,还能够承受压力并保护内部钢筋不受腐蚀,从而确保结构实体产生良好的安全性和耐久性。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构件的选取应均匀分布,对于非悬挑梁板类构件,应抽取其数量的2%并保证受检构件不少于5个;对于选定的梁类构件,应根据设计图纸对纵向受力的钢筋保护层厚度进行全部检验;对于选定的(一般选择跨度较大的)板类构件,应抽取其中部分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验(不少于6根)。在检测过程中,应对选中的每根钢筋的位置进行标记,对具有代表性的不同部位进行检测,量测3点取其平均值作为检测结果。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允许偏差和偏差限值如表2所示。
        表2  钢筋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和偏差限值/mm
 
        对钢筋保护层厚度正式检测之前,应当用探测仪对构件预先扫描,以便于了解钢筋的品种、大体位置及其排列方式,确保在进一步检测中可避开钢筋之间的相互干扰。对于每批次的检测结果而言,不合格位置的最大偏差不得超过检测标准中允许值的1.5倍,否则说明钢筋可能已出现较大位移,将会对结构实体的安全性构成威胁。如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认为相邻钢筋会影响检测结果、混凝土材质和成型工艺与校准试件不完全相同,或钢筋的直径、位置与数量不合乎设计要求,应选定占比不低于30%,且实际数目不少于6根(实测钢筋数目少于6根应当全部选取)的钢筋,并采用钻孔、剔凿等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方式。
        2 混凝土材料性能管控策略
        2.1 合理制定质量检测方案
        要保证工程施工中应用的混凝土材料性能良好,就需要对其进行科学的检测工作。施工企业要事先根据实际作业环境等,对其质量测定工作进行合理规划。质量检测技术人员要分析混凝土原材料配比和测定方式等,以保证使用的混凝土质量;并且要确定好检测的重点、次序与区域,科学、有序地完成质量检测工作。检测过程中,检测技术人员要将其原材料相关数据和信息收集记录好,在后期检测工作进行中,也可获得良好的数据信息基础。
        2.2 保障混凝土性能检测人员职业素质
        在实际检测工作中,检测技术人员负责检测工作的所有流程,在检测技术人员的职业素质较差的情况下,难以保证其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因此,要保证混凝土材料检测成果,就要做好人力资源管控工作,对检测部门用人管控机制加以优化,做到全部技术人员持证上岗。同时,企业要积极组织检测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在完成培训后还要进行考评,考评结果合格才可任用,否则应继续接受培训。
        2.3 加强混凝土施工管理
        工程施工前,参与各方和施工班组要对施工流程制定合理方案,设计师需根据工程实际情况与建设标准,对各项因素和采用的作业工艺进行全方面分析,以科学应用机械设备、合理规划施工方案。在具体施工中还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优化,这样一来可以更好地提升施工方案可行性,以保证混凝土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混凝土材料耐久性、强度、和易性检测过程中,存在较多影响因素。因此,混凝土材料性能检测人员应结合具体工程要求,综合考虑砂、石子、水泥、掺合料、外加剂等因素,采用合理的检测方式,确定混凝土材料性能。并根据检测结果合理调整混凝土拌合比例,保证混凝土材料检测结果与设计数据相符,提高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贾 婧. 混凝土材料性能检测和影响因素探索[J].居舍,2019(6):27.
        [2]陈 俊. 混凝土材料的性能检测以及影响因素[J].交通世界,2019(Z1):230-231.
        [3]徐卫忠. 混凝土材料性能检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7(11):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