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气象服务中心 四川成都 610071
摘要:长期以来,国家财政拨款成为我国机关事业单位为工作人员缴纳养老金的主要方式。本文首先简述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并重点针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的重难点问题提出几点有效的解决处理措施,以期能够为完善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进而确保改革工作的有序推进等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重难点
引言
养老保险作为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一项重要保障。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如何在原有的养老保险制度上进行改革进而保障每位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职工的生活水平与质量已经成为众多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及相关政府部门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因此,本文结合当前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工作的实际情况,着重分析了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的重难点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有效的解决处理措施,对于高效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大大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较好地体现社会公平,进而促进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1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目前,现有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已经无法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相适应,既无法与工作人员的广泛需求相符合,又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因此,积极针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非常有必要。
1.1明显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
我国机关事业单位类型众多,由于工作性质与部门设置等不同,导致机关事业单位往往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近些年来,在事业单位设立时间、编制结构组织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导致机关事业单位当中的退休人员数量大幅增加。然而,目前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险多是由政府财政缴纳,随着退休人员数量的明显增加,政府势必会不堪重负,最终将严重威胁到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因此,积极推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既能够为机关事业单位内部结构调整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又能明显减少养老保险金的支出及政府财政负担。
1.2推动社会稳定、健康发展
机关事业单位现有的养老保险制度未能较好地体现出离退休制度与养老保险制度之间的差异性。通常情况下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养老保险均是由政府部门统一进行保管与使用,但是部分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额却存在着明显差异,部分离退休人员往往会为了个人利益而发生社会群体事件,进而对社会的安全、稳定运行与发展产生严重影响。因此,推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并单独设立养老保险制度,既能够有效解决离退休制度与养老保险制度之间的矛盾,提升工作人员参保的积极性,又能更加规范与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并为社会的安全、稳定运行起到一定程度的推动作用。
2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的重难点问题
2.1未能与企业制度进行有效衔接
以保障对象为依据可以将我国现有的养老保险制度划分为以下几种:一为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为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提供养老保障;二为企业养老保险制度,为企业职工提供养老保障;三为行政机关养老保险制度,公务员为其主要保障对象。结合当前的养老保险制度能够看出,尽管企业与部分事业单位的工作性质保持一致,但是受到一些规章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企业养老保险制度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之间存在着严重脱节现象。对企业职工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养老保险待遇进行对比能够发现,由于制度之间的差异性导致出现了众多的不公平现象。
2.2部分养老保险条例不够明确
要想较好地实现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必须出台与其相对应的完善的法规、条例。一旦养老保险法规条例缺失,必然会对养老保险制度的贯彻落实产生严重影响。就目前机关事业单位开展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来看,依然存在着众多不完善的地方,突出表现在制度体系不够完善、养老保险条例较为模糊且未明确划分权责等,进而严重阻碍了养老保险工作的顺利开展。自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之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缴纳比例与社会企业之间仍然存在着明显差距,使社会企业员工极易产生不满情绪,进而严重影响着工作效率与质量。另外,自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之后,养老金的替代率明显缩小,再加上部分养老保险条例较为模糊,既无法有效保障员工的权益,又极易引发不公平事件,进而对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2.3部分机关事业单位的资金压力过大
在开展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之前,机关事业单位往往以发放养老金的方式为单位职工提供养老保险保障。自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之后,要求各机关事业单位应当职工缴纳一定量的养老保险用于投保及职业年金,进而导致部分差额拨款及自收自支的机关事业单位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
3解决处理措施
3.1明确改革思路,为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营造良好的环境
养老保险制度在有效保障退休职工基本生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必须引起各机关事业单位的高度重视。首先,应当与事业单位及职工人员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尽可能为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营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就改革思路而言,应当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以确保改革工作的有序推进。应当首先针对全额供养及人员编制较为完善的机关事业单位进行改革,之后再对差额拨款及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进行改革。若事业单位的编制不够规范且改革不到位,要待其满足改革条件之后再对其进行整改落实,以保证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有序性与稳定性。另外,还要加大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宣传力度,并积极组织培训活动,分批组织辖区内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并为其解疑答惑,以尽可能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铺平道路。除此之外,还要及时做好信访维稳工作,既要允许职工对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有自身的观点,又要为其开通改革信访诉求通道使其能够及时表达自己的不满,相关部门再据此采取有效的方法以化解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当中的不稳定因素,进而推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有序、健康发展。
3.2强化养老保险管理
强化养老保险管理也能够为顺利开展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起到一定程度的推动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对养老保险管理机构的责任与权利等进行明确,并对养老保险管理单位的工作进行规范,以实现管理效率的显著提升;(2)构建省级统筹管理机制,并明确划分各级养老保险征收、支付与管理等各项责任;(3)各单位应当成立专门的账户用于管理养老保险金;(4)相关部门应当严格做好养老保险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工作,以期能够以规定的开支范围为依据规范使用养老保险基金。
3.3完善政策法规
有力的政策保障与法规支持是有效落实与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前提。因此,我国应当与机关事业单位的本质特性、养老保险改革目标等相结合,构建与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应当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纳入到《社会保障法》当中,并对相关细则进行完善。另外还要针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职业年金资金投资与管理等制定有效的法律法规。另外,还要确保各个地区、不同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保持一致,并为其配备规范的制度保障,使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科学性、规范性、法律性与完善性实现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王鹏祥.新时期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研究[J].卷宗,2019(150:287。
[2]卓小恋.浅谈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策略[J].四川水泥,2019(8):309.
作者简介
王焱(1989-),男,汉族,重庆万州人,研究生,助理工程师,从事研究方向或职业:专业气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