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大学 362021
摘要:意识形态的存在源于社会形式。我们党一直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且对理论进行了时代创新,形成了为人民服务等一系列理论指导科学发展,与时俱进,所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域在我国有一定的指引作用。
意识形态时人们对世界的理性判断,总结形成人类的思维,表现在观念、看法、思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意识形态的存在源于社会形式。我们党一直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且对理论进行了时代创新,形成了为人民服务等一系列理论指导科学发展,与时俱进,所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域在我国有一定的指引作用。
1把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制度化的原因
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制度化的原因可以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第二方面,所有的理论与奋斗都以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第三方面,马克思主义的鲜明政治立场以劳动人民为主。第四方面,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共产主义社会。另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我国历史、人民历经千辛万苦而得到的瑰宝,并且经过了我国反帝反封建革命、经济建设、国体实践反复运用证明的科学真理,是我们人民认识、改造、团结、奋斗的指引,实践证明,只有继续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会取得最终的胜利。
1.1意识形态工作是极端重要的工作
意识形态的存在源于社会形式,并且是社会经济、社会政治的一起活动的综合结果,在宏观上表现为法律法规、伦理道德、艺术文化、宗教信仰、哲学形态以及其它意识形式等。意识形态在我国是政治上层建筑的中心内容,它决定了社会政治稳定与经济发展的走向。我们党自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来,始终将意识形态确定为最极端重要的工作。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看,首先,在其它的社会制动住,意识形态也在竞争中不断的发展。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是当今社会最主要的两种意识形态,所以势必会带来竞争与较量。当今的竞争主要是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手段,竞争的核心就是阶级的竞争。西方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自由人权主义不断的侵蚀其它国家,对国家人民带来了不可磨灭的迫害。从历史唯物主义上看,完整的国家完整的社会完整的民族需要稳定的意识形态做基础。苏联就是因为意识形态的疏忽最终导致解体悲剧。其次,社会的全局深化改革离不开意识形态的辅助,它具有时代发展的重要的指引作用。
1.2我国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问题
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建设关系到国家的政体,也是立国之本。当今去实践的意识形态领域包括世界话语权、网络信息制控权、信息力度权、经济等规则的建立权、文化文明主导权等。这是场软权力争夺战争,通过此次新冠病毒可以看出,中国社会制度俨然为全世界最先进的,但意识形态领域建设会面临更多的问题。首先西方文化的意识渗透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现代信息传媒文化渗透我国。借用媒体更隐蔽更迷惑的传播渗透西方价值观,从而影响我国社会人民。其次,社会先进性的意识领域渗透。以宣传西方人权自由的名义捏造我国的社会的弊端。其次,歪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信仰。以苏联为例,肆意丑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扬历史终结论。多元价值取向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文化价值观的独立性、选择性、可变性和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主流价值观的主导作用,使主流意识形态受到冲击和稀释。信息网络化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控制力。信息网络对中国意识形态的控制力。与传统的文化传播方式不同,网络传播具有自由性、快捷性、交互性、开放性、大众性等特点。借助互联网这一新的技术平台,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获得了新的技术载体、新的传播渠道和新的话语空间,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力、吸引力和凝聚力。网络意识形态具有不对称性、渗透性。西方发达的网络技术和强大的文化输出考验中国意识形态的传播和防御能力。
网络的开放性、多元性、互动性,人们的信息量逐渐增大,并且有了更多的表达思想的方式,另一方面,网络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化解社会矛盾、疏通社会不良情绪的减压阀;另一方面,开放性,网络的多元性和互动性也为人们传播信息提供了新的途径,增加了中国思想控制的难度,人们可能无法应对海量的信息,进而被动地接受主流媒体的灌输和教育,不再简单地追随主流意识形态,导致主流意识形态身份的弱化。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提高主流意识形态对网络文化的控制和引导能力。
2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我们党已经提升为我国的根本制度。这不仅时我们党高度重视理论意识形态构建的表现,也是我们党意识形态不断完善以及运用理论经验总结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运用的发展体现。
2.1经验的总结与规律的深化
党和国家积极反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透彻批判和避免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侵蚀,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自身和完善老知识分子。不断的稳定发展党的基础群众路线的理论,显示出强大的自我净化和自我修正能力。总结经验与规律做好理论和舆论工作,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确立的思想领域基本制度,体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思想建设的经验总结。它反映了我们党和国家对社会主义思想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这是我们党和国家70多年来知识形态建设成就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党和国家的社会主义意义所在。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思想建设,自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确立了我们党和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
2.2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党的意识形态建设主要通过思想引导、政治认同凝聚、文化传承弘扬等途径,构建具有思想吸引力和政治凝聚力的社会主义系统意识形态。思想政治工作的复杂性和风险意识。经济基础及其活动是客观的,意识形态及其趋势也是客观的。意识形态不同于个人意识和日常意识,属于社会意识的深层次、系统的理论形态;意识形态不同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它主要关注思想政治上层建筑中的情感认同和价值取向。
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发挥着思想引领作用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这一优势在长期实践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领导创造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的两大奇迹就是明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提高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水平,必将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这一最大优势特点。
3结语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我国历史、人民历经千辛万苦而得到的瑰宝,并且经过了我国反帝反封建革命、经济建设、国体实践反复运用证明的科学真理,是我们人民认识、改造、团结、奋斗的指引,要践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制度的理论与需求才可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意识形态领域的昌荣,持续稳固全国人民的思想意识基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参考文献
[1]汪琼枝.基于人民主体地位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J].学术探索,2020(03):28-33.
[2]汤志华.毫不动摇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N].广西日报,2020-01-21(009).
[3]张彩云.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动摇[N].兰州日报,2020-01-14(012).
[4]侯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的重要意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03-18(007).
[5]朱思聪.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N].兵团日报(汉),2020-03-17(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