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设备维修与设备保养的重要性

发表时间:2020/5/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期   作者:刘殿滨
[导读] 摘要:在电气行业发展过程中,电气设备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爱柯迪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宁波  315020
        摘要:在电气行业发展过程中,电气设备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电气设备的维修设备的保养工作,进行深入探究和分析,从电气设备维修的内容和环节入手,介绍电气设备故障时应该采取的检查对策。
        关键词:电气设备;维修;设备保养;重要性
        1.电气设备维修与保养的特点
        我国有大量需要长期在露天环境下运行的电气设备,它们极易受大风、高温、湿度、暴雨等天气环境的影响,也容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最终导致出现故障,影响电力系统运行。此外,我国现有的电气设备种类繁多、数量庞大、科技含量不同,因此难以全面实时监控其运行状态,工作人员也无法对其进行实时全面排查。如果无法针对电气设备的特点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最终会给社会带来巨大影响。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自动化与智能化在电力行业的应用也令人瞩目。电气化与智能化作业不仅让电气设备运行和维护工作更加安全更有效率,同时也延长了电力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了故障发生的频率,让电力系统的运行更加安全稳定。此外,科技的发展也为电气系统运行与维护管理提供了方便。利用自动化技术对电气设备进行维护管理能够在系统正常运行的状态下进行检查、维修与保养工作,并且,在实践的基础上,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也能根据以往数据和经验做出更加合理的设备维修养护方案。最后,通过自动化系统也能将电气系统故障及时传递给相关负责人员,保证系统能够及时排查故障,维持稳定运行,杜绝大范围事故的发生。
        2.电气设备维修的内容
        在电气设备维修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对电气设备展开检测工作,判断电气设备是否发生了问题,并且对可能发生故障的部位进行提醒,做到一定的预防工作,确保电气设备日后的稳定运行。从维修的状态来看,可以将维修的状态分为2种,分别是预测性维修和可靠性维修。二者之间虽然有一定的联系,但却在不同的范围:预测性的维修主要针对电气设备中可能存在的故障,进行离线或在线测量,是一种对还没发生的故障进行的维修工作。电气设备的维修状态是以现状监测为根本出发点的维修工作,对电气设备进行维修时,必须要配合相关的技术支持,才能够保障维修工作的顺利开展。
        3.电气设备故障的检查对策
        3.1类比法
        类比法指的是将检测到的数据信息与图纸的资料和平常针对机器运行所记录的参数进行对比,从而确定故障发生的种类。如果电气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没有进行相关记录,也没有与电气设备相关的资料,此时就要将发生故障的电气设备同质量较好的同类型的电气设备进行类比,对电路中的电器元件进行统一控制,采取控制变量的方法,来确定电气设备故障发生的位置或故障的种类。
        3.2观察法
        观察法指的是通过、观察、触摸、听觉以及感官的方式,对电气设备发生故障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外部表现来进行故障种类的判断,可以通过观察火花的方式,来确定故障发生的情况。通常情况下,电气设备的触点在电路闭合和分段的过程中会产生火花现象,因此,可以根据火花的现象来对电气故障进行检测。例如,在导线和螺丝钉之间存在火花,说明可能存在线头松动或接触不良的情况,而且电气的触点在电路闭合和分断的过程中,出现火花说明电路是导通的,否则说明电路的内部有断路情况。控制电机的接触器主触点两相有火花或是余下相没有出现火花时,说明这一相的电路断路或是接触不良。三相中两相的火花比正常的偏大,另一项的比正常的偏小,这说明是电机间出现了短路的情况。如果三相的火花同正常情况相比都较为明显,就说明电机发生了机械卡住的故障。如果在辅助电路中,接触器的线圈在通电之后,衔铁并没有正常吸引,就要判断故障是由这一相还是由接触器产生的,可以在按下启动按扭的同时,观看触点的闭合和分断是否有火花产生:有火花产生说明电路通畅,故障发生在接触器部分;没有火花生产,说明电路存在断路的情况。


        3.3短接法
        设备的故障主要可以划分为6个种类,分别是短路、断路、接地、接线错误过载、电器的电磁及机械部分故障等。在诸多的故障中,断路故障最为常见,主要包括导线之间的断路或是松动接触不良情况,触点之间的接触不良或是触点之间出现了假焊、虚焊等情况。对于这类故障,通常采用电压法和电阻法进行故障的检查和确定。此外,也可以用短接法来进行判定。短接法不仅简单,同时也有一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它指的是采取1根绝缘较好的导线,将怀疑出现断路的部位进行连接,如果断接到某一位置,电路恢复了正常的工作,说明这一处的位置出现了断路故障。
        3.4强迫性闭合法
        在对电信设备的故障进行排除的过程中,如果通过观察法和适当的仪表检测,都没有确定故障发生的位置,此时就可以采用绝缘棒,将有关的继电器、接触器、电磁铁等装置施加外力,通过外力的强行按下,保障它们的触点进行闭合,然后对电器的部分或是机械部分出现的现象进行观察。例如,电机的转动情况,设备每个不同组成部分的运行情况等等。此外,在进行维修的过程中,电气设备的不同也要采取不同的维修办法不仅可以保障维修的成本,同时也能够提升电气设备的维修效率。
        4.电气设备运行维修与保养的强化措施
        4.1营造良好的电气设备运行环境
        第一,确保运行环境通风光照良好,由于电气设备在运行中将会产生较多热量。为此,通风良好是对运行环境的基本要求,相反,运行环境湿度较大,则有必要采用防水、防潮措施以维护设备。第二,由于电气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将会产生热量,为此,有必要对电气设备做好防火与隔热工作,尤其是针对部分暴露于空气中的高压设备,采用防止短路的措施是极为必要的,同时,针对电气设备金属外壳,工作人员要做好接地、短路与过载保护等方面工作。第三,针对电气设备应采取必要的防雷措施,避免雷击对电气设备造成破坏。第四,如果电气设备发生故障,工作人员要及时做好故障排查工作,缩小停电范围,明确故障具体部位,妥善开展检修工作。
        4.2提高检修人员操作技术水平
        为提高检修人员在电气设备维修工作中的专业性,首先,应该使工作人员明确维修工作的重要性,然后再对其进行系统的专业性培训,并研究出一套企业电气设备维修维护方案,为维修人员针对方案展开实践活动,起到丰富其自身实践经验的效果,并提高其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使电气设备的维修及维护工作有序高效地展开;为了提高维修维护人员对检修工作的认识,企业管理部门还应该专门设立电气设备运行维护和故障维修部门,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对表现优秀的员工给予奖励,提高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的同时提高维修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4.3构建起科学合理的设备检修制度
        为了更好地对水电站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进行保证就需要有科学合理的安全检修制度。需要对所有设备的数据进行详细地归纳整理与保存,并且在进行日常巡回检测的过程中需要详细地记录设备数据,而且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应用能够实现对设备的安全性与是否存有安全隐患进行分析,而对于设备检修的记录也需要进行存储,通过这样来保证设备数量足以应对生产的实际需要,并且做到一经发现有设备损坏就能够第一时间进行替换;组织相关的工作人员对于电气设备相关知识进行培训,具体培训过程中培训的内容除了需要进行一些专业技术知识方面的问答以外还需要包括一些对于新电气设备运行管理技术的介绍,另外还需要向接受培训人员讲解维修工作与设备的使用说明,另外还需要加强工作人员在故障发生之后的应对能力。
        总结
        在电气设备运行过程中,不重视维修和保养工作,就会大幅缩减电气设备的使用年限,并导致安全隐患的发生。因此,工作人员应该加强对电气设备的日常检测和维修工作,注重日常的保养,确保在路障发生时,能够第一时间解决故障,保障电气设备正常运行,为生产工作提供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夏洪.浅谈医疗设备的管理、维护保养及维修的重要性[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2,S1(4):323-324.
        [2]孙建中.定期检修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村电气化,2013(8):36-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