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信建设有限公司 湖北宜昌 443000
摘要: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建筑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大好机会,伴随着建筑行业日趋激烈的竞争形势,建筑业的安全管理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建筑安全管理新模式,走出新路成为了这一历史阶段的主题。文章通过回顾建筑安全管理体系的发展,指出现今建筑安全管理的不足,并以优秀企业安全管理为案例,详细阐述其关于微观安全管理变革的新手段,最后对安全管理方式提出一些建议,具备一定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建筑业;安全管理;发展;变革
引言
目前,建筑行业现在逐渐发展成为了我国的国民支柱产业,加强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成为了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强对建筑行业的安全问题的管理更是形势严峻。
1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
在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中确保建筑安全管理水平的质量以及安全文明的施工现场建设是安全管理的主要方面,对提升建筑安全管理质量,减少施工现场的事故以及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和设备财产的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建筑施工过程当中进行安全生产管理能够有效的帮助企业实现安全生产建设的目标,满足行业当中对于安全管理的技术要求,能够有效的提升施工的安全质量。
同时提升建筑的安全性能够进一步了规范施工的标准化,进一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的整体建设以及安全管理水平。在进行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的过程当中企业管理团队应当积极的加强对企业施工人员安全管理意识的提升,帮助施工人员掌握合理先进的安全施工措施,将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落实到安全工作当中,在企业当中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管理。在施工的过程当中企业的管理人员应当明确地树立施工人员的安全保护对策,为提升现场的安全施工质量提供一定的保护对策。
2建筑安全管理的现状
2.1安全制度得不到落实
在建筑施工中,需要结合安全制度来规范日常的操作行为,但是从众多建筑的实际施工当中,可以得知众多安全制度形同虚设。众多建筑工人仍然存在着较大的疏忽,这与其安全意识不足有着直接的联系。从整个工程项目建设当中可以看出,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操作人员,都必须要根据规章制度来进行工作。但是众多高层建筑实际施工时,众多规章制度仅仅是一种形式,管理人员并没有履行自身的管理责任,导致操作人员出现违规操作时并没有受到严格的管理,这严重影响了现场的施工安全,容易引发较大的安全隐患。尤其是施工人员在实际工程当中疏忽大意时,会引发严重的后果。
2.2政府的监管部门没有起到很好的监管作用
只是注重形式,在安全方面也只是发发文件,草草了事,没有从根本和实质上重视安全问题。并且工地上的检查也没有透过现象看本质,大多时候还是只是简单的解决了最为表面的问题,而没有深入了解和解决工地上关于安全方面所出现的实际问题,没有把监督做到位。
3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优化策略
3.1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建筑安全管理必须要在相关制度的基础上来进行安全制度,不仅要对于建筑的整体施工进行全面规定,也需要明确的安全施工当中的具体细节,保障施工人员每一项任务都有具体的制度来进行管理。
因此完善当前的管理制度,结合全新的安全管理理念来保证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
3.2引入第三方机构,致力隐患透明化
近年来,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尤其是建筑业事故频发给安全管理模式敲响了警钟。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安全意识普遍提高,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舆论焦点。《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中就指出:要充分发挥第三方服务机构作用,积极培育扶持一批风险管理、安全评价、安全培训、检验检测等专业服务机构,形成全链条服务能力,为其参与企业安全管理和辅助政府监管创造条件。政府职能部门不断更新公共管理理念,转变政府职能,改变以往传统安全监管实践的思路和方法。这种时代大背景下,地方安监站、质检站等执法部门在项目安全检查中引进第三方检查。聘请更加专业化、系统化的团队公正客观地对项目安全隐患进行更加科学的评判,帮助建设单位及时发现安全问题,消除安全隐患,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发生、改善施工现场安全环境。
3.3励项目领导及施工人员等积极参加安全教育培训活动
在进行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中应当严格的落实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加强其实践技能的培养和提升。这两类群体是工程安全管理时的主要培训对象,同时由于不同人员的思想意识不同在工作当中存在着不少的难点,如何更好的加强各级人员的技术引导,确保施工中安全管理的高效性,对于工程的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日常的安全教育与培训的过程当中,管理者首先要积极地加强安全生产法律政策、规章体系及操作技巧等方面的掌握和了解,并及时将学习到的知识灌输给现场一线的操作人员,同时,要及时地检查一线操作人员的落实情况,并根据安全生产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相关人员出现的违章事件、违反生产纪律及操作要求等造成的安全事故等进行第一时间的教育和警示,引起作业人员重视并激发作业人员重视安全,并主动学习安全生产知识,使他们认识到提升安全生产意识并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对于自身安全的重要性。
3.4利用BIM技术合理分配施工空间
建筑工程具有空间复杂性,原因是其空间里集中了各种机械设备、不同材料和不同的专业施工作业人员等。由于这种空间复杂性,势必造成工期调配、施工作业安排不合理等因素出现,从而引起各种冲突,进而导致各种安全隐患的出现,造成建筑各方经济的损失。因此有必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提前合理地调配工地资源,实现施工场地空间的合理使用,有效提升施工工期的合理性,减少成本的损失,避免和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BIM技术可以有效优化各种施工空间,很好地利用空间的价值,避免了各种因素的冲突,方便了安全管理,从而保障了施工过程中各项任务的完成。
3.5注重精细管理,强化安全队伍建设
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安全生产领域关键技术岗位准入制度开始施行。为进一步规范化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2019年颁发了《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规定》、《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注册安全工程师级别设置为初级、中级、高级。注册安全工程师专业类别划分为: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建筑施工安全、金属冶炼安全、道路运输安全、煤矿安全、化工安全、其他安全(不包括消防安全)。这一文件的颁布,是我国建筑安全走上精细化管理的关键一步。以职业分类为基础,培养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更加专业化的建筑安全管理人才队伍,为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结语
我国建筑施工企业转型升级,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不断革新安全管理模式,推动技术促安全,提高建筑行业的安全管理能力,保障施工安全是建筑生产的重要内容。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充分发挥国家、社会和企业的力量,国家应加强安全管理的立法工作,社会应加大对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监督工作,施工单位则要加强自身安全管理的执行,三者结合,推进建筑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一同建设探索适合我国现阶段的建筑安全管理新模式。
参考文献:
[1]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S].中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2004,(01):12-15.
[2]纪松华.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施工管理措施探讨[J].江西建材,2017(21):299-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