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市固体废物和化学品服务中心 537000
摘要:当前,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也在不断的增加,不但严重污染了城市环境,还对人们的正常生活以及城镇化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是解决城市生活垃圾困境治本之策,有利于减少最终需要处理的垃圾量,从而将节省下来的人力、资金等资源用于提高“无害化”处理率。论文从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现状出发,对如何解决当前城市生活垃圾现状提出了几个应对策略。
关键词: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应对策略
前言:当前,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不断增加,垃圾占用土地资源、污染环境的状况以及对人民健康的潜在影响日益突出。由于传统垃圾管理体制的制约,政府财政难以承担过高的处理费用,且随着垃圾产量的逐年增长,垃圾处理的过程中往往需要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从而使得垃圾管理走进了恶性循环的怪圈,应引起足够重视。
一、城市生活垃圾概述
城市生活垃圾是指在城市日常生活中或者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城市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居民生活垃圾、商业垃圾、集贸市场垃圾、街道垃圾、公共场所垃圾、机关、学校、厂矿等单位的垃圾(工业废渣及特种垃圾等危险固体废物除外),是城市发展的必然产物。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组分复杂,处理难度较高。
当前国家卫生城市、无废城市建设的目标之一就是将城市内部的生活垃圾做到有效化的处理。但在过程中为了确保生活垃圾处理有效性的进一步提升,需要从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经济实力及处置时间等方面入手选择合适的垃圾处理方式,以便实现垃圾妥善处理和生态环境保护二者协调发展的目标。
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现状分析及存在问题
据国家统计局官方数据,2018年全国清运生活垃圾总量达22801.8万吨,并且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其数量也在不断增长。如何妥善处理这些城市生活垃圾成为了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
目前我国的城市生活垃圾主要采取卫生填埋、焚烧和堆肥等方式处理。卫生填埋法是传统的垃圾处理方法,优势在于一次性投资成本低,技术成熟且操作简单;缺点是需要占用大量土地资源,新选址困难,而且垃圾填埋发酵产生的恶臭污染物难以有效收集,渗滤液污染物种类复杂且浓度高,若防渗工作不到位则会造成周边土壤与水体污染,对环境安全以及周边居民身体健康具有一定的威胁。
焚烧处理法的优势在于厂房占地面积较小,垃圾减量化效果明显,恶臭等二次污染问题较小,焚烧产生的热量可用于发电;缺点是设施建设及运营过程的资金投入较大,焚烧活动受到垃圾热值的限制,且垃圾焚烧过程中会产生致癌物二噁英。
堆肥法的优势在于利用微生物法将生活垃圾中的有机质分解、腐熟、转化为稳定的腐殖质,进而应用为农田肥料,实现资源化目的;缺点是处理时间周期较长,且由于堆肥产品质量问题导致市场对其认可度不高,需求量小。
(二)当前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
1、相关的法律法规及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关于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备和细化,未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如,《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主要对城市生活垃圾经营性清扫、收集、运输、处置企业进行监督管理,对于产生城市生活垃圾的单位或个人约束性较弱。此外,我国目前仍执行“政企合一”的垃圾管理体制,市场产业化水平较低,不利于城市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发展。
2、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持续增长
从国际国内发展经验来看,地方经济越发达,生活水平越高,人均垃圾产生的量越多。随着我国经济、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以及快递、外卖等行业的蓬勃发展,城市生活垃圾的源头产生量将持续增加。
3、垃圾分类回收工作推进较为缓慢
以全国试点城市上海为例,1995年启动第一个居民区垃圾分类试点,历经分类推广、政策调整、强制实施等阶段,历时24年才摸索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的全程分类体系,推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资源循环利用。但目前全国多数城市仍处于生活垃圾混合投放、混合收集、混合处理的状况,垃圾分类回收工作推进较为缓慢,既不利于垃圾源头减量,也不利于垃圾资源化利用。
三、解决当前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的几个应对策略
(一)完善城市生活垃圾相关法律法规
制定完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垃圾回收、垃圾收费、垃圾清运、垃圾资源化等系列法律法规,明确城市生活垃圾产生者、回收运输者、利用处置者等各环节角色的责任与义务,制定垃圾强制分类和减量化技术标准,并推进形成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局面,规范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工作。
(二)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市场体系建设
市场经济条件下,可以通过垃圾处理市场主体的竞争来实现垃圾处理效率和垃圾资源化的最大化。要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市场竞争,首先需要改变政企合一的垃圾管理体制,利用政策、减税、退税、补贴、贷款等措施,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经营,培育垃圾处理市场的主体,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城市生活垃圾管理体系,推进生活垃圾处理产业化形成,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效能;其次,要建立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的信息管理大数据平台,收集汇总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的动态数据,实现从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分拣到处理的全过程监管,强化提高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的调节能力。
(三)实施城市生活垃圾强制分类
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是目前的首要工作,应推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要明确生活垃圾分类标准,探索建立“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联动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体系,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组织专业人员分类指导,将有效的激励机制与惩罚性措施相结合,全面提升生活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水平。
(四)完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
我国现如今采用的垃圾收费大多数是定额收费制度,每个人定期缴纳固定的垃圾处置费,不利于在经济方面提高公众参与垃圾分类和减量化的积极性。因此,城市生活垃圾收费应改革收费制度,研究对比选用合理的垃圾收费方案,解决收费率低、收费成本高等问题。
(五)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开发示范
针对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中垃圾自动分类、垃圾预处理、金属回收、塑料垃圾处置等关键技术,填埋、焚烧、堆肥等重点处置领域,组织开展技术研发、示范和推广工作,推进关键技术与装备国产化示范工程。如,研发创新垃圾填埋工艺中高性能防渗膜、压实机、渗滤液处理及沼气发电等关键技术与设备(产品)、焚烧工艺中炉排炉液压控制技术和炉排生产技术、垃圾生化堆肥无害化处理技术等,充分回收生活垃圾中的可用资源,优化弥补现有处置技术的不足,拓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途径。
(六)积极开展城市生活垃圾相关政策及知识宣传
公众是产生生活垃圾的主体,公众生态环境意识的提高对于垃圾分类的实施和减量化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应全方位开展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及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培养公众垃圾分类意识,深化生态环境保护理念,积极引导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城市、无废城市等的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结语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围城困境凸显,垃圾分类和减量化是解决问题的必由之路。实现这一目标应从建立健全垃圾分类和减量的法律法规并实施强制分类,改革垃圾管理体制开始,改革垃圾收费制度,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由单纯的末端处理向综合治理方向转变。
参考文献:
【1】王鸯鸯.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置途径[J].环境经济,2013(Z1):95-96.
【2】付杰,韩相奎,李广.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与有机垃圾处理方法探究[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5,(2):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