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角下中职会计专业教学设计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0/5/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期   作者:唐箐
[导读] 摘要:在中职教学过程中,加强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与思想政治的有效结合,可以更好实现对学生良好职业素质和道德水平的培养。
        攀枝花市经贸旅游学校  四川攀枝花  617000
        摘要:在中职教学过程中,加强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与思想政治的有效结合,可以更好实现对学生良好职业素质和道德水平的培养。并且课程思政在推进的过程中,被渗透到各个专业的教学当中,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基于此,探究“课程思政”视角下的中职会计教学现状,以及结合中职会计在“课程思政”视角下的教学设计意义,寻找中职会计专业在“课程思政”视角下的教学设计方法和策略至关重要,有利于更好促进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促使中职会计专业教学,充分落实以学生为本和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目标。
        关键词:“课程思政”;中职会计;专业教学
        引言
        习近平主席认为必须要用好课堂教学这种方式,提高思政教育的效果,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面对思政教育偏重理论知识,教学形式单一等教学现状,改革思政教学意义重大。对中职会计专业来说,对会计专业教学进行改革势在必行,必须改变当前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和思政教学互不相干的现状,把思政教育充分融入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当中,教师要主动开展思政教育,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
        1课程思政的含义
        课程思政是一种综合性教育理念,它将思想政治教育完全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从而形成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实现协同育人的效果。课程思政最显著的特点是融合性,即课程思政不是一种独立的课程存在,它必须融合到具体的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中,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最终体现其人生教化和价值引领意义。会计专业每年为社会输出大量会计人才,所以在其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入思想政治教育,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为学生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2课程思政”视角下中职会计专业教学现状
        第一,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依然存在应试教育色彩,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方面缺乏创新,未能有效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定位,通常是以传统的教学理念为主,忽略对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在教学目标确定的过程中,未能结合课程教学的特点,积极将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忽略对学生创新精神和道德素养的培养,这对促进学生未来更好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产生不利影响。第二,在中职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没有及时更新会计教学内容的问题,在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知识方面存在不足,通常是以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和知识为主,向学生灌输大量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未能系统的将中职会计专业教育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进而导致学生不能更加全面和系统的了解与会计工作有关的特点和工作原理,影响对学生在会计处理过程中良好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3“课程思政”视角下中职会计专业教学设计的策略
        3.1转变会计专业教师的教学理念
        会计专业教师必须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时刻用课程思政的思想上好每一堂课。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学习,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专业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指导,自身的育德、育才能力也必须提升,这样才能把思政内容巧妙、自然地融入会计专业教学中,使思政教育在专业教育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会计专业教师要用好课堂教学,用好校园教育,用自己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专业知识、宽广的仁爱之心引领学生去追求真善美,用自身的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3.2提高会计教师课程思政开展能力
        课程思政和会计专业教学融合的关键是教师,只有会计专业的教师具有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能力,两者才能够实现真正的融合。首先,必须要提高中职会计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主动在专业教学当中开展思政教育。在会计专业个主要专业课程当中寻找思政教育元素,主动挖掘思政教育资源。其次,提高思政教育的能力。会计专业教师专业水平较高,专业基础雄厚,但是很少有会计专业课教师接受过专门的思政教育训练,思政教育能力不足。所以,需要提高其开展思政教育的能力,切实促进课程思政和会计专业教学的融合。
        3.3在课堂上进行了教学改革
        把该门课程分为会计法、票据法、劳动合同和社会保险法三大模块讲授。该门课程原本内容包括了税法方面的一些专业知识,在专业设置上把它归纳到另一门课程税收基础上,这样经济法课程在教学上更系统,更便于中职学生接受。经济法课程所传授的知识是中职学生对企业经济管理和社会服务工作所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经济方面的法律知识。在新时代背景下,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用型专业人才更为重要。在对该课程的讲授时,按模块教学,如在给学生讲授会计法的内容时,除给学生讲授会计法的基本内容外,还结合分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强调会计工作人员一旦违反会计法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操守;在给学生讲授票据法时,通过情景模拟教学,让学生对各种会计工作常见的票据加深认识,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了解一旦违反银行结算制度,要承担哪些法律后果;在对劳动法和保险法的讲授过程中,笔者上课前让学生去图书馆查阅资料,让学生去收集劳资合同纠纷的一些案例,等上课的时候先让学生把收集的案例拿出来,提出问题,如何科学解决劳动合同的纠纷问题,再引出授课的内容,这样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上师生互动起来更融洽;笔者给学生讲解案例时候,反复提醒学生在出去工作的时候记得与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要学会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避免在日常生活中上当受骗,时刻保持法律意识。
        3.4加强课程教学效果反馈
        中职会计专业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最后环节是加强对课程教学效果的反馈,了解课程设计过程中,是否注重对学生道德与技能病休的培养,以及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掌握方面的实际情况。从而更好实现对课程教学的总结,帮助学生深化对职业道德方面知识的认识。例如,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效果反馈期间,可以采用教师自主反馈的方式,也可以通过学生自我反馈的方式,了解会计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教育情况,进而使学生在自我评价和反馈的过程中情感得到升华,并且能够形成良好的自我价值观和道德观,充分发挥出课程思政教育在中职会计教育中的功能和作用,推动学生在会计学习过程中的全面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中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势在必行,但是不同中职院校之间,不同专业之间存在差异,适合其他院校、本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策略,未必适合本院校。因地制宜的制定适合自己院校的“课程思政”方案,才能保证“课程思政”实施的最佳效果。思政教育不能局限于思政课堂当中,需要贯穿专业课程教学的始终。作为热门的会计专业,实现课程思政和会计专业教学融合,不仅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还有利于提高会计专业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培养职业道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婷.基于“课程思政”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探析[J].纳税,2018(32):144.
        [2]贾瑶瑶.会计专业学生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情况的调查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02).
        [3]方忠良.会计专业的课程思政教育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8(18):47-48.
        [4]谢冰.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职“会计文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8(09):118-1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