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黄海波

发表时间:2020/5/11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2月6期   作者:黄海波
[导读] 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快速发展,高层建筑日益增多

         摘要: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快速发展,高层建筑日益增多,桩基础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得以广泛应用。该技术对高层建筑施工质量及安全产生了较大影响。目前基础施工水平虽然有所提高,但是桩基础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中依然存在较大的局限,因此,认真分析高层建筑桩基础施工技术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桩基础施工技术
         现如今,我国城市建筑用地处于相对紧张的状态,高层建筑在城市建筑规划建设中日渐增多。桩基础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能够满足高层建筑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的基本要求。施工人员应依据高层建筑工程的主要特点,合理选择桩基础施工技术,以增大工程的经济效益,为住户营造舒适的居住空间。
1 高层建筑工程桩基施工的积极作用
         高层建筑体量大,重心高,与普通建筑相比更容易受到风、地震等外力作用的负面影响。高层建筑建设的过程中可能产生明显的倾覆力矩,此时在高层建筑设计中需全面考虑建筑抗倾斜能力。为此,工程施工中对基础沉降差异及稳定性提出了较高要求。结合项目地质概况,工程人员需采取有效措施合理选择基础形式,注重建筑结构稳定性。桩基础通常由桩群以及桩群组合的工作承台共同组成。桩基础能够将荷载传送至地层深部强度较大的土层,以满足承载力和沉降的基本要求。如项目地质土块概况无法满足结构承载力及结构变形需求,则应合理选择桩基础形式,严格把控高层建筑基础差异沉降,增大结构的安全系数。
2 高层建筑桩基础施工
         桩基础施工前,应做好施工现场勘察工作,制定科学有效的技术措施,结合工程施工的要求完善施工组织和施工现场准备工作。地质勘测工作中,要组织施工人员检查工程现场,了解施工现场的地质水文条件、气候以及周边建筑物、电缆和管道的分布特征,确保施工计划的有效落实。
         完成施工现场勘察工作后,要求施工人员结合工程现场概况和高层建筑项目的主要特征和要求,采取有效技术措施,保护周边的环境和结构。在制定技术措施和施工计划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深度考虑施工方案、设计图纸、施工资料,另一方面也应考虑工程施工方法、施工设备和供需关系,从而加强工程项目规划设计设计的科学性及合理性。
         施工现场准备工作中,施工人员需在工程施工前全面清理施工现场,清理施工现场中的所有障碍物。建筑物周边的架空线、地下管线迁移、施工现场道路、布置临时水电设施,平整施工场地,全面清理施工现场残留物等。施工现场准备工作能够促进后期桩基础施工的有效开展。另外,高层建筑桩基础施工主要采用群桩施工技术,桩基进场前需要施工人员科学处理工程施工场地,进而优化桩基础施工的整体水平。
         施工组织需在完成前期工作后,根据工程施工计划、施工项目图纸等,确认施工现场的组织活动。施工组织活动中,需复核施工场地、控制线、布桩尺寸、设计要求编号和标记等重要参数。施工现场的整体情况直接关乎施工现场控制点的准确性,因此,务必确保施工组织工作的有效开展。
3 桩基础技术在高层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现阶段,高层建筑桩基础施工中采用的施工技术较多,常见的技术有灌注桩施工技术、预制桩施工技术和静压力桩施工技术等,施工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差异明显,因此工程施工技术的要点及适用范围也有所不同。以下笔者就将结合工程实例,简要分析桩基础技术在高层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3.1 工程实例
         某高层建筑高93.5m,地下共设3层,结构平面为不规则平面,主体结构采取框架剪力墙结构形式,地基基础设计为甲级,施工人员深入工程现场对现场概况进行了全方位勘察,最终决定采用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


3.2 钻孔灌注桩施工
         钻孔灌注桩施工的复杂性较强,为确保施工质量,最大限度地完善工程性能,施工中应当高度重视细节的把控。
3.2.1 测量桩位,埋设护筒
         高层建筑桩基础施工中,施工人员要认真分析建筑工程概况,依据施工图纸测量灌注桩各项指标,同时利用经纬仪保证桩位测量的准确性和基础控制点,测量误差不得超过10mm。另外,科学测量桩高度和埋深等指标。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必须高度重视护筒埋设。工程施工期间可使用4mm厚的钢护筒,采取有效措施规避护筒变形损坏。工程人员可在护筒上焊接加筋。护筒埋设施工阶段,要确保护筒的轴线与灌注桩的中心重合,使二者紧密贴合,护筒埋深应在100-150cm之间,顶部需与地面相距50cm。
3.2.2 钻孔及清孔
         工程桩基础钻孔施工中,主要利用泵吸反循环成孔施工的方法。钻孔施工前,需要使用塑料布和沙袋设置小型围堰,围堰要设置于桩孔附近。钻孔施工中,砂石泵能够将砂浆抽出沉淀池的一端,之后将泥浆泵固定在沉淀池的另外一端,将沉淀池上层低密度砂浆送至泥浆车当中。靠近桩孔的泥浆车中应设置阀门和出浆口,阀门打开后泥浆直接流向小型围堰,随后可流入桩孔中循环。钻孔施工中所有系统同时运行,直至钻孔成功。钻孔施工后,需及时清孔。施工人员要上抬钻头,与孔底相距80-100mm。在确保孔壁安全的前提下合理稀释孔中的泥浆,稀释后将泥浆注入孔内循环转动,规定循环时间为0.5-1h,从而加强孔底岩石屑和泥块的清理效果。下放钢筋笼前,利用空吸泵法完成二次清孔,准确测量孔深,达到工程施工的规范和要求后,方可开展后续的建设和施工。
3.2.3 保证钢筋笼和混凝土灌注施工质量
         工程施工中使用的钻孔灌注桩较长,需要分段制作钢筋骨架,同时认真分析吊装和运输条件,合理确定分段长度。在钢筋笼制作的过程中,务必严格控制施工参数。箍筋间距偏差、骨架保护层厚度偏差、骨架中心平面位置偏差均不得超过±10mm。钢筋笼吊装施工阶段,要求孔位中心线与去中心线高度重合。为有效避免钢筋笼出现变形问题,应严格控制吊装作业的速度,确保钢筋笼平稳下落。在这,为有效防止钢筋笼的上移,可在钢筋笼到达指定位置后,用吊环筋在孔口位置固定钢筋笼。
         混凝土灌注施工的质量关乎高层建筑桩基础施工质量。在该工程建设和施工阶段,为切实保障混凝土灌注质量,施工单位必须结合工程规范和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认真分析和研究混凝土集料的配合比例,且采取有效措施做好试验工作,保证集料的配合比可满足工程施工的基本要求。
         另外,在工程施工中也要加大灌注质量控制力度。在混凝土灌注施工中,合理使用导管设备。导管必须深入孔内,与孔底相距300-500mm。灌注施工中还需认真检查并监督孔内概况,严格控制混凝土灌注速度和时间。完成混凝土灌注施工后,应当及时拆除钢筋笼固定装置,第一时间清理钻孔灌注桩头多余的混凝土材料。施工企业必须依据钻孔灌注桩施工的具体要求和规范流程完成施工作业,与此同时,参照工程实际制定科学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重视细节的检查和监督,确保施工参数满足工程施工要求,有效规避工程安全事故。
4 结束语
         目前,我国城市建设水平显著提高,高层建筑在城市发展中十分常见,其也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为了改善高层建筑施工的质量,桩基础施工技术得以广泛应用。桩基础施工质量的改进也成为了建设人员关注的焦点。为切实发挥桩基础施工技术的作用,工程施工前需做好勘察工作,施工中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和规范要求操作施工,注重技术的监督与管理,以此推动高层建筑的高质量完工。
参考文献:
[1]王鹏鲲.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J].绿色环保建材.2018(11)
[2]樊庆国.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8(24)
[3]刘兵.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9(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