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隧道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难点及解决办法田敬尧 陈文广

发表时间:2020/5/9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2月6期   作者:田敬尧 陈文广
[导读] 桥梁隧道是我国交通领域的重点工程项目
         摘要:桥梁隧道是我国交通领域的重点工程项目,在具体开展施工建设的过程中,因为施工环境比较复杂,导致风险隐患多发,而严重影响工程整体质量,鉴于此,本文主要就桥梁隧道的工程质量控制具体方法和举措展开有效分析。
         关键词:桥梁隧道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难点;诱因;解决办法
         一、桥梁隧道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难点分析
         (一)裂缝问题
         在桥、隧工程领域,混凝土施工占据重要地位[1]。但是,在实际开展施工作业的过程中,裂缝问题经常发生,是制约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裂缝问题可能会导致工程整体结构稳定性降低,严重情况下还会造成坍塌等不良风险发生。而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有多个方面,包括材料的选择不当、人员操作的不规范,以及受自然环境的不良影响等。因此,若想全面提高工程质量,相关单位就需要想办法解决裂缝问题。
         (二)漏水问题
         漏水也是桥、隧工程的典型问题,具体因为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排水功能匮乏。漏水严重还会导致工程结构稳定性以及承载能力降低,导致使用寿命明显缩短。同时,材料选择不规范,防水性能不达标也是导致漏水风险出现的主要原因。这些问题都是工程质量控制的难点。
         (三)特定地区的施工问题
         我国地域广阔,部分地区的地势条件和自然环境相对来讲比较复杂,在该区域开展桥、隧工程作业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隐患和作业难度相对较大。例如,一些地区地势高低不平,或者需要开发的隧道工程规模较大,周期较长,再加上恶劣的自然因素,导致作业人员在开展工程作业的过程中面临着一定的坍塌风险,严重威胁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针对上述施工难点,相关部门需要树立正确的施工理念,在关注作业周期、进度的同时也要加强对管理工作的重视。明确具体的风险要素,并构建完善性的质量管控机制,从而保证所构建的施工环境更加的安全与稳定。
         二、桥梁隧道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难点的诱因分析
         (一)施工技术不规范
         在桥、隧工程视域下,之所以施工质量难以得到保障,甚至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归咎原因主要在于施工单位在技术方面的应用上并不规范。未能做好充分的施工准备,在技术工艺方面缺乏创新,导致工程施工水平低下,同时也埋下了一定的风险隐患,给工程的质量建设造成了很大的威胁。比如说,在路基、路面以及给排水系统设计领域,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均不规范,导致所呈现的工程效果与实际标准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影响工程正常运输功能发挥,造成坍塌等不良风险发生,而严重影响桥、隧工程运输环境的安全性。因此,对此,施工单位需要加强思想重视,并根据不同施工环节对具体的技术工艺进行优化。
         (二)施工环境复杂化
         不同于其他的工程项目,桥、隧工程所呈现的施工环境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尤其是在一些特殊的地域范围内,因为地势条件比较复杂,所需要开发的隧道工程规模比较庞大,工程整体周期较长,导致施工隐患显著增加。在实际开展施工作业的过程中,施工单位对环境监测和风险智能分析方面缺乏思想重视和投入力度。一味关注施工进度,追求成本控制,而对于质量管控和安全防范缺乏关注度。未能在实际开展施工作业之前做好环境调研,是导致工程质量管控存在一定难度和挑战的主要原因。同时,因为缺乏风险智能分析,也给后期的质量管控带来一定挑战,严重情况下不仅威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更给负责单位的经济效益造成不利影响。对于这一诱因,施工单位需要明确其影响地位,并结合实际情况加强环境监测,做好风险预判。
         (三)安全管理不到位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桥、隧工程在建设期间关于裂缝、给排水方面的问题十分突出,归咎原因,主要在于施工单位在具体开展工程建设时,在安全意识方面比较薄弱,对工程现场管理缺乏思想重视。管理体系不周全,导致管理工作不到位,而诱发工程变更等其它不良风险。首先,在材料、设备管理方面并不规范。包括在采购、存储以及使用之前的性能测试方面,都未能形成规范性的工作体系,而因为材料、设备的使用不规范,而给工程质量造成不良影响,甚至还会导致工程出现变更,而阻碍工程进度顺利进行。同时,在现场环境监控方面也缺乏思想重视,在监控体系和技术手段开发方面投入力度不够,导致质量管控工作因此而受到阻碍。此外,在验收方面的管理工作体系不规范,缺乏BIM等先进技术的引入,在验收管理方面落实不到位,缺乏资金投入和监督力度,导致验收结果不够精准,给工程质量判定造成一定误导。在监督渠道和载体开发方面,施工单位未能端正态度,尤其是在外部监督载体建设方面在思想上有所疏忽,导致验收工作环境存在一定的风险性。
         (四)施工队伍素质薄弱
         在桥、隧工程施工进程中,施工单位在人员素质建设方面有所疏忽,是导致质量管控工作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面临诸多阻碍的主要原因。要知道,施工人员是工程建设的主要执行者,其所具有的专业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工程质量。然而,在负责具体工程项目时,施工单位一味强调成本控制,关注工程进度,而在人员素质建设方面缺乏重视。导致施工队伍学习空间匮乏,所掌握的技术工艺也缺乏一定的规范性。不仅如此,在队伍素质考核方面也缺乏完善性的管理与监督体制。导致部分施工人员仍然延续经验施工思想,未能严格按照工程标准开展作业施工,导致工程施工建设期间出现风险隐患。同时,考核机制不完善也导致施工队伍对自身的工作岗位缺乏责任意识,工作态度不严谨而增加作业风险。


         三、桥梁隧道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解决办法分析
         (一)加强混凝土施工技术优化
         在进行桥、隧工程作业期间,相关单位必须对裂缝问题加强思想重视,并从技术层面进行有效优化。首先,做好混凝土材料的科学配比[2]。按照工程的具体施工要求对不同材料要素的配比进行规范设置,从而有效规避配比不科学而造成的裂缝风险。同时,对具体的作业流程进行规范。包括模板的设置、拆模等操作进行优化。重点加强浇筑、振捣工艺规范,根据工程实际规模对具体的作业方式进行优化,在规模较大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分层作业的方式,从而保证作业施工的规范性,也能够避免混凝土模板出现裂缝的问题。
         (二)加强排水体系完善
         为解决漏水问题,规范桥、隧工程作业,相关单位需要针对排水体系进行功能优化,对内部的排水结构和空间布局进行规范设置,从而保证排水功能正常,避免出现渗漏问题而严重影响工程结构的稳定性。首先,做好工程所在环境的全面调研。对地质条件、气候条件以及降雨量等参数进行调研,了解基础的环境信息。之后,合理设置排水系统施工方案。对排水管道数量、布局进行明确。同时,重点加强防水材料选择,加强防水性能检测,从而保证其符合工程的防水要求。例如,在材料方面尽量以塑料、橡胶为主,合理设置止水带。最重要的是,要在混凝土施工工艺方面进行优化,加强捣实作业,避免方止水带出现气泡等其它不良现象,从而进一步优化排水功能。
         (三)加强材料、设备安全管理
         在开展桥、隧工程作业期间,相关单位需要从材料、设备等方面加强质量控制工作力度。从多个方面开展管理工作,从而为工程的规范性施工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首先,从采购环节加强质量管控。针对工程施工建设具体要求明确材料的类型、参数以及具体的性能标准。之后,积极参与到市场调研活动当中,了解当前材料市场的实际情况,并选择性价比较高的材料。在大规模采购之前做好系统的测试工作。通过抽样检测的方式对材料的承载性能等指标进行检测,在完全达标之后方可进行统一采购。同样地,在进行设备采购的过程中,也需要进行市场调研、性能检测。同时,做好材料、设备的管理环境优化建设。加强投入力度构建安全性的存储环境,对材料、设备进行统一管理,从而保证其性能符合工程作业指标。此外,在正式开展施工作业的过程中,需要提前进行质量和功能的测试,在确定达标之后方可投入使用,从而保障工程质量达标,避免后期变更风险发生。
         (四)加强现场环境作业监督
         在桥、隧工程施工期间,现场环境相对比较复杂,所存在的风险隐患也比较多样,给工程的质量控制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因此,相关单位需要全面加强现场环境管控工作[3]。首先,制定完善性的管控机制,针对现场施工作业流程,以及作业方法的开展形式和注意事项进行明确,严格要求施工人员按照规定标准开展作业施工,有效杜绝施工风险的发生。其次,加强现场环境风险因素深入发掘。根据工程所处的环境,并结合以往的施工作业经验全面分析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并利用专业的技术手段制定预防方案。以便施工人员可以有效地预防施工风险,全面提高工程的作业质量。同时,加强现场环境监督体系的规范建设。利用现代化的监控设备构建监控中心,对现场环境进行全面监控。以便管理人员能够通过远程监控及时发现潜藏在施工现场的风险隐患,并通过统筹调度组织施工人员有效做好风险预防和规避,最大限度降低成本损失以及风险的影响程度,保证工程进度顺利进行,全面提高工程作业质量。
         (五)加强工程验收管理与质量控制
         桥、隧工程体系中,验收环节所占据的地位十分突出,同时所具有的影响力也比较显著。因此,相关单位需要做好验收环节质量管理。首先,落实合同机制,根据合同内容对验收的重点要素进行明确,并针对验收人员的岗位职责以及具体的执行方法进行规范设置,从而保证验收工作规范、有序的开展。引导验收人员在BIM技术的支撑下通过建模、分析等操作,对工程体系中的工程量进行统计、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判断工程施工的合理性与规范性。找出存在的风险隐患,并及时与负责主体进行沟通,合理制定改造和补救方案,确保工程质量符合标准。通过验收各项参数和数据全面分析,也能够及时发现变更风险,并调整作业方案。此外,加强内外控制体系全面落实。通过内部全过程管理,以及外部监理机构有效干预,构建一个安全、稳定的施工作业环境。有效杜绝施工作业期间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在提高工程质量的同时也能够有效延长使用寿命。
         (六)加强人员素质全面建设
         在桥、隧工程作业领域,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作业质量。因此,在开展作业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立足实际情况考虑,加强培训活动的组织。首先,加强知识讲座积极宣传安全施工理念,以及国家在桥、隧工程施工方面所提出的安全施工作业要求,端正作业人员的施工态度。其次,加强施工技能的专业性培训。针对目前施工人员在作业期间的不专业表现进行重点分析,并提出科学、有效的作业方法。同时,加强人员的考核与管理。积极落实责任制机制,对员工队伍的具体工作职责进行明确,要求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全面提高整体工作水平,避免出现工程风险或者隐患。
         结论:在支撑交通运输功能有效发挥方面,桥梁隧道所呈现的地位和功能比较突出。随着国家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对交通事业发展提出了全新要求,隧道桥梁的工程规模也在不断的增加,同时也面临着高品质的施工要求。因此,相关单位需要明确具体的控制难点,并科学提出控制举措,提高工程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鲁林.试析桥梁隧道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难点及技术对策[J].价值工程,2019,38(25):181-182.
         [2]田磊.桥梁隧道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难点及技术对策研究[J].交通世界,2019(22):96-97.
         [3]苟敏.浅议桥梁隧道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难点及技术对策[J].四川水泥,2016(03):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