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理念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运用分析江智

发表时间:2020/5/9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2月6期   作者:江智
[导读] 为保证道路设计的科学合理性,必须遵循既定原则。纵观道路建设行业发展现状
         摘要:将生态理念和生态技术融合到道路设计中,不仅可以有效指导道路工程施工作业,还可以改善道路工程周围生态环境。本文论述了道路生态化设计的基本原则,并围绕道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和生态技术展开系统探究,旨在为业内人士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生态理念;市政道路设计;运用
         将生态理念和生态技术融合到道路设计中,可以在满足道路基本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减轻对周围生态环境的损害,维护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以此推动区域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进步。
         1、城市道路生态化设计的基本原则
         为保证道路设计的科学合理性,必须遵循既定原则。纵观道路建设行业发展现状,道路生态化设计应当遵循如下三方面原则:
         1.1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原则
         道路生态化设计,是指在最大限度减轻自然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污染的前提条件下,开展道路工程设计。在道路设计过程中,除节约自然资源以外,还要注重节约土地资源和材料资源。设计人员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完整可行的建设方案,尽可能的使用最少的资源建设质量最优的道路工程,兼顾道路工程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1.2低损耗、轻污染原则
         无论是何种类型、何种规模的工程项目,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问题。若这些环境污染问题持续恶化,必然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损害,导致生态系统失衡。为此,在道路工程设计过程中,必须遵循低损耗、轻污染的基本原则,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控制废弃物、污水、废气排放,将工程建设对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控制在最低水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使用可循环利用材料替代高损耗率、重污染型材料,以此增大材料综合利用率。
         1.3以人为本原则
         结合上文内容可知,城市道路既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还能够保障公共交通运输安全。在道路生态化设计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满足公众对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的需求。在此基础上,确保道路工程、沿线景观与周围生态环境的协调性,改善交通运输环境品质和人居环境。
         2、城市道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
         2.1节能环保理念
         首先,尽管道路是人为建筑,不属于生态系统元素,但道路工程却对生态系统具有极大的影响。为此,设计人员必须根据工程现场环境进行设计,最大限度的减轻道路工程对区域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其次,道路工程不可避免的会对区域生态系统造成损害。为此,相关人员要编制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在道路工程交付竣工后,对遭受损害的生态环境予以修复。此外,部分道路工程周边区域设有人文景观,设计人员应注重保护人文景观,采取科学合理的技术工艺,减轻对人文景观的损害。
         2.2功能性与经济性理念
         以往的道路工程的功能性仅需满足城市经济发展需求和公众交通运输需求即可,而在生态设计理念下,道路工程还要注重节约资源损耗、减轻生态环境污染。另外,促进道路建设资金与环境保护的有机整合,可优化资金分配,增大资源利用效率,以此实现道路工程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2.3可持续发展理念
         当前,全面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在道路设计中,融合可持续发展理念,核心目标是提高道路工程质量,延长道路使用寿命。首先,在道路设计中,应综合探究城市现阶段发展需求和未来发展需求。其次,在道路设计中,既要节约施工材料,减轻环境污染,还需秉承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增大现有资源利用率。在此基础上,客观考量区域生态环境系统的承受能力,避免道路工程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损害,制约区域生态文明建设。


         3、城市道路设计中的生态技术
         3.1路面节能环保技术
         当前,路面节能环保技术主要包括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排水降噪沥青路面技术、彩色沥青路面技术三类。具体内容如下所述。
         1)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
         温拌沥青混合料是通过沥青发泡或添加适量的降粘剂、活性添加剂等,降低混合料加热温度与摊铺温度,减少供热燃料使用量,从而起到节能减排的作用。温拌技术的适用范围较广,应用效果良好。温拌剂的属性特征与操作工艺不同,降温幅度也存在较大差异。通常情况下,大多数温拌剂的降温幅度都在20°—30°C。结合以往积累的实践经验可知,温拌剂的节能指标最高可达30%左右。
         2)排水降噪沥青路面技术
         排水降噪沥青路面又称为开级配抗滑磨耗层,是由高粘度沥青与开级配矿料组成的沥青混凝土。排水降噪沥青路面的空隙率达到20%。基于排水降噪沥青路面的空隙率较大,使其具备透水、排水、吸音、降噪等特性。在城市道路设计中,合理应用排水降噪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可以有效减小地表径流,减轻机动车噪音。一方面,削弱地表积水对道路工程质量的影响,另一方面,减轻噪音污染对道路工程周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
         3)彩色沥青路面技术
         彩色沥青路面是由彩色沥青混凝土、彩色陶瓷颗粒集料组成的沥青混凝土。彩色沥青路面不仅可以增强道路工程的视觉观赏性,还能够有效提高路面的抗热辐射能力,降低持续高温天气状况下的路面温度,而这也可以间接维护交通运输安全。
         3.2路面再生技术
         路面再生技术是指将路面原有材料与新材料相互混合进行路面铺设,形成新的路面结构。道路都有既定的使用年限,而且不可预见性和不可控性意外事故也会缩短道路使用寿命。在道路维修过程中,合理应用路面再生技术,不仅可以保证新路面的完整性和平整性,延长道路使用寿命,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控制资源损耗。
         按照新旧料配制比例和技术流程差异,可将路面再生技术划分为热再生技术和冷再生技术两类。其中,热再生技术的旧料比例约为15%—50%,而冷再生技术的旧料比例接近100%。尽管冷再生技术充分利用了原有的材料,但由于材料性能弱化,故而对新路面的强度和耐久度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为此,相关人员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路面再生技术,调整混合料配制比例,确保道路路面修复效果达到预期标准。
         3.3高效利用废弃橡胶材料
         1)废橡胶或废橡塑沥青混合料
         橡胶沥青混合料是由沥青、粗细集料、废旧轮胎及适量添加剂按照一定比例混合配制而成的。当前,国内橡胶沥青混合料以湿性生产工艺为主。橡胶沥青混合料具有抗低温开裂、抗老化、抗水损害及吸音降噪等性能。
         2)废玻璃沥青混合料
         废玻璃沥青混合料,是指将废弃的玻璃及玻璃制品集中加工成玻璃砂。在配制沥青混合料时,玻璃砂可以替代一部分石材集料和沥青料。但相关人员要格外注重玻璃砂级配与沥青料级配的合理性。经筛滤处理的玻璃砂与河砂的物理性能极为接近,将其按照一定比例投放到沥青混合料中,可以用于填筑道路基层和面层。相较而言,国内的废玻璃沥青混合料的应用年限较短,实践经验匮乏。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生态理念与生态技术融合到城市道路设计中,可以有效提高施工质量,发挥出资源的最大效用,进而维护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促进生态建设的持续深入。
         参考文献:
[1]刘琦.生态理念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运用分析[J].居舍,2019(19)
[2]陈启学.浅析城市道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与技术措施[J].城市建筑,2019(12)
[3]何丽娟. 生态城市规划以及设计中的绿化问题分析[J]. 环球人文地理,2016,(6):241.
[4]刘德松.基于生态道路设计相关问题的思考[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3,33(06).
[5]李巍,王坚.城市生态道路设计初探[J].江西建材,2014(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