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厂电气设备安全运行及维护措施 矫正

发表时间:2020/5/9   来源:《电力设备》2020年第2期   作者:矫正
[导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对电能的需求不断增加,发电厂建设越来越多。如何保障发电厂电气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成为重要内容。

        (广州大学城华电新能源有限公司  广州番禺区  511442)
        摘要:近年来,我国对电能的需求不断增加,发电厂建设越来越多。如何保障发电厂电气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成为重要内容。发电厂电气设备在长时间运行中,不可避免的出现磨损和老化,导致电气系统埋下安全隐患,由于处理不及时会出现断电事故。故此,应该加强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管理和维护力度,调动人员工作积极性,可以严格遵循制度和要求及时有效处理电气设备故障问题。基于此,本文就发电厂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管理进行分析,提出合理的措施,降低电气设备故障几率,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电气设备;发电厂;安全运行;管理维护
        引言
        在电能需求不断增加的今天,电厂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可除了要从厂子数量上保障外,更需要生产质量方面的保障,而电气设备直接关乎到了企业的正产生产,其能发挥更大效能就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经济与社会价值,因此,做好电气设备管理工作就尤为重要。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电厂中的电气设备有着种类多、结构复杂等特点,所以必须开展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才能及时发现电气设备的问题所在,为电厂的发展提供助力。
        1发电厂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维护的重要性
        就发电厂运行的安全稳定与否及生产成本投入的高低而言,主要是由发电厂电气设备性能及工作状态决定的,能为设备提供高效率发挥的保障,同时也是发电厂具体经济效益的决定性因素。发电厂中的电气设备不但规模庞大,且数量众多,加之结构复杂的缘故,管理、维修难度都十分大,且各个发电厂都有着不一致的配置设备需求,要想安全使用电气设备,避免设备使用性能和精确度受损,就应当将水力发电厂电气设备运行管理工作落实,采取现代化生产方式,将生产期间能源消耗及成本投入费用降低。
        2发电厂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的管理及维护现状分析
        2.1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的管理体系不健全
        发电厂电气设备运行中,为了降低设备故障几率,应该立足实际情况构建完善的安全运行的管理体系,促使后续相关工作安全有序进行。在电气设备安全管理和维护中,部分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薄弱,未能严格遵循制度和规范要求开展工作,为电气系统运行安全带来不良影响,出现断电事故。部分发电厂的电气设备管理制度和机制不健全,管理人员权责模糊,对于管理内容和流程了解不充分;电气设备运行管理和维护工具不完备,一旦出现故障问题,缺少专业工具和设备来排除故障。此外,发电厂电气设备运行管理和维护中,采购环节作为一项重要环节,但是由于采购环节前瞻性不足,未能系统化进行电气设备管理和维护,过分关注故障设备采购,却忽视了设备性能和参数。在电气设备采购期间,缺少电器设备性能数据库,不同工序设备信息记录不全面。也正是由于信息数据的缺失,导致采购工作不规范,后期采购环节可能出现不同程度上的问题,增加费用采购成本。
        2.2缺乏专业的管理与维护工作人员
        在发电厂的实际工作当中,由于电气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工作未能引起高度重视,再加上资金等因素的限制,导致高质量的技能人才极为匮乏。一旦电气设备发生故障,往往会从其他部门借调人员或寻找兼职人员对电气设备进行维修维护,工作人员既无法及时查找故障发生原因,又耽误了故障维修时间,甚至还会导致电气设备的安全隐患大大增加。
        2.3电力设备质量因素的影响
        部分所安装电力设备自身质量存在问题,这也使得尽管施工人员严格遵循相关规范作业条例开展电力设备安装调试作业,但仍旧会时常出现各类电气设备运行故障问题。



        3发电厂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的管理及维护途径
        3.1建立完善的运行管理体制
        发电厂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管理和维护中,为了保证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及时发现和解决电气设备故障难问题,结合发电厂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运行管理体制是必然选择。建立完善的设备安全管理制度,选择合理的安全管理指标,注意检查电气设备安全性能,一旦出现故障问题停止运行,第一时间解决。其次,建立责任机制和监管机制,由专门监管小组负责各个岗位监管工作,并且强化部门和岗位职责,以便于出现问题时可以第一时间找到负责人。再次,建立合理的检修和维护机制,由专门电气设备检修和维护队伍负责,结合检修需要将电气设备区域合理划分,不同人员负责不同区域,在完善激励制度和奖惩制度下充分调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最后,建立巡检机制,了解电气设备运行参数,编制合理的检修和维护方案,制定合理预防措施来降低安全事故几率,为电气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奠定基础。
        3.2对电厂人员进行有效管理
        虽然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为新技术、新工艺的产生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但是现阶段电厂生产基本上不能做到全自动化,一般都会采用人工与机械设备相结合的方式,并且有很多设电气设备都需要人为操作,由此,我们也不难看出“人”在电厂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电力生产的都是“人”,目前我国对电厂电气设备管理更严格,相关法律法规的出现就要求企业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管理水平,因此电厂应更加重视人员管理工作,不断完善管理体系,组织技术人员与设备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与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组织专人形成高效率、高水平安全管理团队,以此更好的开展具有较高针对性的安全培训教育,尽最大可能降低安全事故问题的发生几率,保障电厂人员的生命安全与企业财产安全。电厂应组织专人去建立健全安全运行管理制度,完善管理系统,促进其实效性的提升。另外针对那些奋斗于电力生产一线的工作人员,必须要做好安全教育培训,逐渐提升其安全意识,能够清楚的认识到各类潜在危险,同时传授其自救技能,严格按照国家规范进行操作,从源头上降低安全事故问题的发生几率,创建良好的生产环境。
        3.3明确电力设备安装要点
        作业人员提前对电力设备接线图进行对照分析,最大程度避免电力设备误接线问题的出现;在制作保护屏、安装电力设备等作业环节中,需要避免对线路施加拉扯力、抑或是外力碰撞线路,避免线路出现受损、绝缘层破裂等问题;结合实际情况,对相关线缆进行分类接线,并将不同线缆之间的间隔距离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在电力设备安装前,要对设备内外结构开展全面性的清理作业,将设备中所附着灰尘、油污等杂质清除干净;充分保障屏蔽层接地的可靠性、安全性;由于绝大多数发电厂电力设备内部结构较为复杂精密,因此,在设备吊运、安装作业中需要严格遵循相关施工规范条例开展作业,避免电力设备造成外力碰撞而出现设备损坏问题。此外,严禁开展电力设备野蛮安装作业;按照设备出厂说明书中所记载的设备正确安装作业流程开展作业;确保所连接导线的铺设笔直性,避免导线在穿线环节中出现线路打结等问题;组织开展接地灯罩的接地处理作业。
        结语
        综上所述,发电厂电气设备在运行中,不可避免出现磨损、老化,影响到电气系统安全运行。这就需要相关人员提高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管理和维护认知,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和技术体系,引进现代化信息技术,优化电气设备运行环境和流程,降低设备故障几率,提升电气设备整体运行性能,推动发电厂生产活动顺利展开。
        参考文献:
        [1]郭增辉.火力发电厂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管理与维护措施探究[J].中国设备工程,2017,23(18):28-29.
        [2]王斌.发电厂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的实现与管理建议探索[J].山东工业技术,2017,11(12):210+287.
        [3]方国青.发电厂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的管理和维护[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7(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