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地大物博,有着较为丰富的土地资源。随着城市化速度的不断加快以及城市规划工作的逐步开展,科学有效地运用土地资源显得尤为关键。城市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不可避免会受到土地规划的影响。众所周知,土地资源配置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且二者间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为有效协调二者的关系,必然针对其展开深入分析与系统解读,以指导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供给理论,构成两个相得益彰的调和局面。
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协调
1明确城市规划与土地规划的有效关系
1.1分工不同,目标统一
土地规划的主要目标是保护总体土地资源,对土地资源合理划分和控制,城市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城市内土地和空间资源的合理建设,分别发挥着自我作用,但是目标却是一致的,城市规划与土地规划的目的都是为了使土地资源得以合理利用,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环境相互协调、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
1.2蓝图构造相似
城市规划与土地规划本质上是大体相同的,城市规划包含着城市区内土地的合理划分,以及城市建设比如乡镇体系规划,城市环境规划,空间布局等内容。而土地规划可以概括为是合理划分城市与其他土地的区别,土地规划也是借鉴城市规划方式进行规划内容的。所以二者之间相似又存有不同之处,发挥着各自的作用。
1.3两者之间互相协调和衔接
城市规划与土地规划之间存在着相互协调和制约的紧密关系,共同遵循合理用地和节约用地原则,起着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和空间协调发展的功能等等。
2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现状及问题
2.1不可调和的用地矛盾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地之间的矛盾逐渐扩大,对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造成了较为显著的影响。为推动城市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就需要合理规划土地资源,应当先计算城市人口数量,然后在此基础上实现城市土地规划。
2.2现实问题客观存在
在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中,要加强对项目选址和土地预审的管理,将其作为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标准。城市规划部门还应进一步强化和土地规划部门之间的交流及互动,进而有效提升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并最大限度地满足项目建设要求[1]。
2.3土地保护工作不到位
为制定出更科学有效的土地使用规划方案,就必须要优化规划,例如在项目建设中保护犁地资源,防止此类资源浪费。城市规划的最终目的是推动城市实现平稳健康持续的发展。因此,在逐步开展城市规划工作的过程中,需要针对土地需求予以深入研究与解读,努力提升土地资源综合利用率。在具体实施土地资源规划的过程中,城市规划和土地使用规划存在不同的问题,例如城市人口的增加将对城市建设用地规划和土地使用规划产生影响。城市建设需要使用土地资源,而土地使用规划的方针是保护土地资源[2],因此两者之间的矛盾较大,影响了土地资源的保护。
3城市规划与土地规划协调发展策略
城市规划主要是要根据城市的空间合理性进行结构设计安排,还要进一步树立正确的集约用地,保护耕地等概念。所以说,城市规划建设用地的标准和数量一定要和土地规划协商裁定。土地规划为城市发展提供有利的发展空间,进而提高城市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速率,以促进城市与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还应为合理选择城市建设用地,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供灵活性。
3.1要注重行政区域发展理念
明确作出土地使用规定,结合多个城市土地发展的策略,合理划分城市土地与其他土地范围。
探索城市各个区域的发展特色,沿袭特色建立行政区域,不可出现城市土地闲置的现象再次发生。制定有关土地使用空间的整合方法,组织城市每个部门的先决条件,以此提升城市发展的总体实力。
3.2老城区改革,新城区创建
城市很多老化城区严重影响着市容市貌,因此城市规划内容可以增加老城区改造,建立新城区。这种改造大大促进城市土地的利用率,有效的提高了城市生活水平,老城区资源得到重新利用[3]。此外,我们应该多加利用地下土地资源,比如开发地铁和地下商场等,提升城市的服务质量以及人民群众的幸福度。
3.3出台创新制度
国家应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出台保障土地的相关规划制度,防止土地漏下,没有登记信息的情况出现。政府将城市规划与土地规划相关的部门合二为一,以此促进两个规划执行力度和经济效益的提升。创新环境,改变传统的以行政为主,市场为辅的管理模式,提倡以市场运行为主。
3.4有关的组织单位政策和资金筹集执行
从空间,产业和交通发展等方面,实施相关的土地规划法,提升城市土地使用规划的可行性。把过去单一的规划调整转变为互相联系的战略团队,通过从各个方面进行探究城市化策略。
3.5用地类型进行协调
土地资源的使用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各方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存在不同。在用地规划协调中,应当根据用地类型的不同进行协调。在实际的用地规划协调工作中,经常会出现用地类型偏差,导致土地规划协调的质量下滑的现象,容易造成对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虽然在空间规划中,对土地资源类型还没有非常详细的区分,但是在城市建设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方面已经具有土地资源类型和用法规定。目前土地资源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农业用地、建设工地以及未开发用地。通过对土地资源规划利用内容的不断更新和优化,土地规划与城市用地建设的契合度已经较高。在土地用地类型上,可以依据市场产业进行划分,例如将农业用地与第一产业相结合,将建设用地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相结合,在具体的规划协调过程中,还可以根据产业类型和用地类型进行更加明确的细分[4]。这样能够体现土地资源利用的规范性,确保对现有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和利用。
3.6用地布局进行协调
在空间规划体系下,用地布局协调与用地规划协调存在密切的联系。用地布局是土地资源规划的变量,不同区域和城市的用地布局都存在差异性。以用地布局为基础的区域规划方式更加合理,同时也能提升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率。土地资源规划协调需要以区域内的土地资源使用情况为基础,例如在一些乡镇的土地资源利用规划中,对土地资源进行布局,能够明确乡镇未来的发展目标、主导产业、乡镇未来的经济发展重心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布局,这样能够提升乡镇未来发展的可操控性,明确乡镇的未来发展走向。乡镇一级的用地规划中,经常会涉及一些农业耕地或自然环境保护区,在规划过程中要根据土地资源的使用类型做好规划协调工作。需要注意的是,在用地协调过程中,需要合理处理规划周期问题,防止出现规划周期不相符的问题。
4 结语
总而言之,为了确保土地的可持续使用,需要一个辅导方针来协调和缓解工作开展过程中的抵触情况。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如果不协调好城市规划和土地使用规划,就会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和损坏。城市规划和土地使用规划的协调开展,要求有关部门完善相关机制和法律法规,以提高土地规划的合理性,提供一个安全、安稳的生活环境,为城市发展奠定坚实根基,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兵,臧玲,张香玲.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研究述评[J].开发研究,2018(01):151-155.
[2]田学文.城乡规划实施与土地规划管理关系的探讨[J].智能城市,2018,4(03):4-6.
[3]赵丹桂.农村社区建设中政府责任的实现途径[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02):205-206.
[4]郭志远,李斌.城乡边缘地带土地资源的利用与管理[J].河南农业,2018(02):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