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竣工结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李锦容

发表时间:2020/5/9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2月5期   作者:李锦容
[导读] 工程竣工结算是工程项目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直接关系到基本建设投资经济效益指标的分配和实用。
        摘 要:工程竣工结算是工程项目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直接关系到基本建设投资经济效益指标的分配和实用。本文分析了建筑工程竣工结算常见纠纷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预控措施,以期减少竣工结算纠纷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工程结算;存在问题;对策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工程建设项目越来越多。工程竣工结算,是指工程承包单位按照合同约定的内容全部完成所承包的工程之后,根据工程承发包施工合同及竣工图纸、工程价款调整规定、工程设计变更、施工现场签证、索赔等依据所编制的建设工程结算成果文件。工程竣工结算审核是合理确定工程造价的必要程序和有效措施,由于工程竣工结算审核的结果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的利益,因此认真分析影响工程竣工结算的各种因素,对办好工程竣工结算、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具有重要意义。
1 建筑工程竣工结算常见问题
1.1 关于人材机调差的问题
        人机材价差是指实际建筑市场或当地造价信息上的人工单价、材料费、机械台班费与当地定额里的人、材、机单价对比的差额。由于工程建设具有周期性,因建设工期延长或各大主要材料暴涨而引起的价差调整,而主管部门发布的价格指导文件要么相对滞后,要么发布消息的平台影响力不大,导致发承包双方不一定在适当的时候及时获取信息,从而使人材机调差不明确,补充依据又有一定的困难。
1.2 关于复核工程量的问题
        承包人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趁结算之机虚报工程量现象普遍,导致结算审核工作量大。发包人依据竣工图纸、设计变更通知单、有效的现场签证及相关计算规则复核工程量,此阶段围绕工程量的确认,发承包双方对于依据文件的有效性和说服力往往各持己见。
1.3 关于清单描述不详及缺项漏项的问题
        清单项目特征描述的准确性是确定一个清单项目综合单价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也为准确履行合同打下基础。而发承包双方往往因为尺寸、材质、做法、规格、位置等描述不详,影响了施工正常实施,也诱发了不必要的纠纷。
        招标文件并不是一张纸,包括招标图纸、清单、补遗等各种材料。许多甲方要求的措施费或独立费就隐藏在其中。由于招标备标时间有限,投标单位往往没有充足的时间按招标图纸进行逐项复核计算业主提供的清单工程量,在录入清单项时出现错项漏项等情况,导致在中标后才发现工程量清单存在漏项或工程量偏差等问题。
1.4 关于变更签证效力的问题
        由于施工环节的不可预见性,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变更和现场签证在所难免。但是先变更后补签、变更通知单及签证描述欠规范或表述不清、盲目签证、现场签证程序不规范不严谨,从而导致结算时对变更签证的效力产生质疑。
1.5 关于合同约定不详的问题
        合同是发承包双方以完成约定的建筑工程实体为目标,明确规定各方权、责、利的协议。但条款约定不规范或存在缺口,对较重要的内容约定深度不够或用词不严谨,都容易在工程结算时造成无据可依,引发不必要的争议。
1.6 关于诚信道德缺失的问题
        诚信道德缺失这样一个急待改善的重大社会问题,在建筑工程领域显得尤为突出。以发包人的强势在订立合同之初就蓄意算计,以拖欠方式逼施工单位退让;或者,有些承包人也会借着工程结算之机,采取各种方式向发包人索要不合理或牵强附会的增加项目。
2 建筑工程竣工结算常见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客观原因
        招投标市场不完善。任何工程都必须是在法定的建设工程交易市场进行招投标,才合法有效。发包人选择承包人的权利会交给建设工程交易市场,招标公告一经发出,任何具备报名条件的投标人都可以报名参加投标。一些投标人串通一气违规围标、串标等现象时有发生。
        合同管理不严密。科学与规范的合同是施工企业良性市场竞争的基石。施工合同是发承包双方之间约定权利和义务的文件,需要承袭以往类似合同的经验,一经签定就会产生法律效力。现实中的工程快速上马,加之对合同管理重视不够,合同会签制度不能落到实处。
2.2 主观原因
(1)在投标报价前投标单位没有充分了解招标文件内容,没有详细复核招标的工程量的清单内容和数量,导致中标后出现扯皮现象。
        (2)对施工工艺不了解造成遗漏,理解图纸表达意图可能会存在偏差。关于对影响工程价款的风险范围,发承包双方认定不一,风险费用隐含在已标价工程量清单中,用于化解合同约定内容和范围内的一定的市场波动风险的费用。
        (3)开工准备不充分。现在的三通一平等,习惯上都是由发包人负责完成。而现实情况往往是发包人现场划个圈,口头表述一下要完成哪些工作内容,发生的施工费用也口头承诺竣工时一并结算;承包人为了能尽早开工,一力承担。结算时发包方和承包方各持己见,互不认账。
        (4)施工监管不严格。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要发生一些或大或小的设计变更,而财政投资项目须严格控制增加工程,其中设计变更在合同价10%以下需报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在10%以上需进行专家论证。若手续不齐全、程序不合法、签字不及时,结算时缺乏充分证据,待工程竣工结算时再补充,容易引起意见分歧。
3提高建筑工程竣工结算的策略
        通过对上述存在问题及原因的分析,结合实践,重点应围绕加强招投标管理、合同管理、施工管理、变更签证管理、收尾管理、竣工资料管理、遵守结算原则、合同后评价、业务学习等方面研究提出相应防范措施,以期增加结算的可预控性,牢牢掌握结算的主动权与话语权,减少竣工结算常见纠纷。


3.1 加强招标前期准备,严肃对待评标定标过程
        加强对项目前期工作力度,认真审核图纸、校对清单,做好开标前踏勘现场等准备工作,确保招标文件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减少招投标的漏洞。一是严肃对待评标定标过程,严格遵守“公开、公平、公正”的招投标原则,严格考察投标人,认真对投标人综合实力等进行考察,做好资格审查工作。二是严格落实清单预算控制价评审制度,为评标定标提供衡量杠杆,应将对控制价的评审作为招投标准备工作的重要一环。三是在评标、定标过程时,创造公平投标环境,对技术方案和投标报价做好认真客观的评审。
3.2 加强施工合同管理,严格执行合同条款约定
        应详尽地对合同中涉及工程结算的事项做出清楚、明了的约定,主要是:发生变更时价款的调整方法、结算方式、不可抗力、索赔方式、超出约定范围和幅度的调整办法、履约担保事项。在签订施工合同前,发承包双方应对重要条款认真斟酌,反复推敲,尽最大可能约定齐全、表达严谨、具体完整、措词严密,明确发承包双方权责利,使之成为真正约束各方行为的经济文件,确保以此来达到履行合同的目的。加强合同交底和合同履行中的监管,秉持约定在先的态度及时处理争议。
(1)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应严格控制项目工程的总预算,由于政府规划调整等不可预见和控制的原因造成单项工程项目投扩大,建设单位提出追加用款的,在不超过项目工程总预算内,经项目主管部门同意,并报原预算审批部门批准确认。
(2)因市场价格波动导致材料费用涨价,原合同约定不予调价的,由中标单位负责,不得追加工程款,原合同没有明确的须经原预算审批部门审批。
(3)单项工程合同变更追加工程用款金额在中标合同价10%以下且各各单项合同总额不超预算的,建设单位必须提出变更申请,报项目主管部门或项目产项审批部门审核同意后,方可签订补充合同和向财政局申请支付。
3.3 加强施工技术管理,沟通协调抓好工程收尾
        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制定合理的时间表,有序稳妥地推动各项工作的进度,避免赶工期带来诸多的不确定性,避免引发更多的争议。竣工验收是进入结算的前提,是质量和工期如约达标的标志之一。对发包人来讲,越到工程收尾阶段抓得越紧,期间会发生一些费用。一般来讲,最后工序要选配技术好、责任心强的人员负责工程收尾,属于合同范围的,要不折不扣完成;属于合同范围以外的,要及时合理签证,待工程竣工结算时提供认定依据。
3.4 加强现场签证管理,严格规范签证认定程序
        进一步树立签证就会涉及工程费用的思想,对签证如何进行、签证的范围、参加人员资格、组织程序、效力等都应当在合同中加以明确。严格签证认定程序,签证内容要具体明确,符合法定及约定程序,确保签证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完善签证工作,固定结算证据。对隐蔽工程应及时进行签证,尽量具体化,在签证前做好签证项目费用的评估。如若签证未能成行,应当通过备忘录、会议纪要、往来函件、补充协议等文字形式及影像资料等予以明确。事后补签,签证内容表述不详细,特征描述不准确,签证时间不具体,都可能产生结算纠纷。
3.5 整理归档竣工资料,及时做好结算送审定审
        承包人完成合同约定的工程内容后,应在约定时间内及时向发包人提交完整的竣工资料,跟进做好竣工资料的整理、移交及归档工作。发承包双方要妥善保管全部的施工技术资料、往来函件、会议纪要等有关书面资料。承包人应在约定的期限内及时提交完整的竣工结算文件。送审结算报告时载明日期和总造价金额的报告移交发包人,同时及时加强沟通,跟踪做好校对与审核,这对于减少和防范竣工结算纠纷时限纠纷极为重要。
3.6 妥善处理结算纠纷,严格遵守各项结算原则
        针对结算常见纠纷,妥善处理结算纠纷,应把握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坚持合同条款。体现合同的严肃性,对于认定双方争议项目具有重要意义。二是重事实、讲证据。个别事项不可能在合同中完全预先约定且清楚完整,这就要求在结算时必须重事实、讲证据,结算时各方要深入现场,认真调查核实。事实和证据包括:补充协议、往来函件、设计变更、现场签证、隐蔽或关键重要部位的影像资料等。三是秉持公开、公正、客观。做到调查取证公开、公正,以理服人。四是注重事前控制。强化事前控制的重要性,规范地填写施工日志,做好签证记录、整理影像资料等,全面而准确地反映施工事实。
3.7 加强造价跟踪控制,重视合同后评价完善机制
        通过推进造价跟踪控制,深入施工现场掌握实际情况,通过现代影像手段真实记录施工现场真实情况,尤其是隐蔽、重大、易引起争议项目,对于日后竣工结算时存真去伪、公平合理、认定事实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减少建设工程结算纠纷的关键。对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的争议进行梳理、分析,查找导致纠纷争议的症结,有针对性地分析原因。在一个合同履行完毕后,及时对合同进行后评价,及时做好优劣缺失分析,总结经验与教训,持续完善今后的合同条款,减少不确定性和模糊性。为今后的合同条款制定提供参考,形成不断完善施工合同的循环机制,使施工合同的制定能与时俱进,越来越健全完善。
3.8 加强造价知识学习,提升处理结算纠纷技能
        应熟悉掌握工程造价知识,以便结算时找准切入点,提高效率。发包人可根据材料的使用情况分期分批做好价格调查,掌握市场实时行情,签证时应明确材料的规格、型号、品名、价格及数量等,规范经济行为,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材料消耗量应根据定额规定计算;材料价差应依照定额用量、单价和实际单价计算分析,既不能遗漏,也不能重复计算。结算审核工作仅仅依据竣工资料是不全面的,为提高竣工结算的效率,应从结算的深度入手,深入施工现场,了解隐蔽工程的真相、了解设计变更,掌握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加大施工过程的跟踪力度。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领域,由于建筑工程竣工结算纠纷案件越来越多,已经成为建筑工程项目中合同纠纷案件的主要类型。因此,要结合工作实践,对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竣工结算的常见纠纷进行剖析,探究其特点及产生的原因,提出防范对策,妥善解决建设工程结算纠纷不仅能切实维护当事各方的合法利益,而且对稳定社会大局也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帆.做好建筑施工企业的工程竣工结算的对策[J].门窗.2017(03)
[2]蒋攀.工程项目竣工结算审计问题及对策研究[D].云南大学.20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