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行政管理的心理压力与调适 费文雯

发表时间:2020/5/6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期   作者:费文雯
[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竞争和压力也正在逐渐影响到政府或者公共事业的各个部门,各种层级的管理人员。
        江苏石油勘探局有限公司离退休管理处合肥管理科  230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竞争和压力也正在逐渐影响到政府或者公共事业的各个部门,各种层级的管理人员。我国基层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程度很高,如果对此没有合适的应对对策,对其个体和家庭,单位会产生很多不利的影响,危害极大。压力的普遍存在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如何应对压力成为了不容回避的问题。只有了解基层管理人员的现状与问题,知道他们的压力来源,明白这些压力的危害,并积极寻求合适的方法来调适缓解基层管理人员的压力,才能更好的激发基层管理人员干事创业的热情与能力,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关键词:心理压力;压力来源;压力管理;舒缓压力;职业倦怠
        引言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伴随着物质文明的长足进展,现代人正遇着空前巨大的压力,几乎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达尔文说过:“能够生存下来的,既不是最健壮的,也不是最聪明的,而是能够适应变化的物种。”这句话说明了压力管理在生存中的重要作用。干部作为“关键的少数”在各自岗位上承担着繁重工作任务和重要的社会责任,对经济社会发展进步有着重大影响。压力的普遍存在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如何应对压力成为了不容回避的问题。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干部的心理压力也不断增加,适度的心理压力有利于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与能力。当这种压力在超过干部自身承受力时,就会损害干部身心健康,成为影响干部日常工作的负面因素。
        一、基层行政管理者的心理健康
        (一)基层行政管理者的心理健康现状
        近年来,我国基层管理者因工作压力引发的心理健康问题的现象日益突出,国家、社会、人民对这一问题也越来越关注。在近年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网进行的调查研究中,有越来越多的在职工作人员都产生了职业倦怠现象,值得注意的是在基层行政管理队伍中职业倦怠的比例更是高达54.9%。
        基层管理者因在职场中的特殊性,使他们在工作生活中,特别容易受到压力,适应环境能力与缓解压力的能力弱,从而产生心理压力大、焦虑、不安、烦躁、困惑等现象,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制度环境的制约,他们大多不愿意真实的表达自己的心理及感受,在遇到心理问题时,愿意并能够接受专业咨询的人更是少之又少。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越来越多的管理者经受不起挫折,受点刺激就容易出现负面情绪,严重的话,还会出现极端的情绪。
        据美国最新的研究调查显示,每年因员工心理压抑而给美国公司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3050亿美元。超过500家大公司税后利润的5倍。
        2016年,中国某油田对上游外派到沙特等8个境外单位机关及90个基层队的1250名员工进行心理健康调查,共有623名境外员工存在不同程度心理压力,占所有参加调查员工总数的49.7%。
        某杂志曾对全国100多名管理者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调查,发现80%以上的管理者,特别是基层管理者普遍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疲劳“及”压抑心理“。
        通过以上几个调查,我们可以看出,无论从实现发展目标角度,还是从关心基层管理者工作生活的角度,研究基层管理心理及其调适的问题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二)基层行政管理者心理健康问题
        对于基层行政管理者因工作压力引起的心理健康问题,通过综合调查与分析,得出他们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表现出一种担心、焦虑、紧张、敏感多疑的情绪。比如,刚进入管理者行列的基层管理者,由于经验不足,在面对突然事件时,就会不自觉地紧张、担心应对不好,产生焦虑。
        2、产生自卑、压抑、失落的情绪,在工作当中,发现单位里还有不少人比自己的能力要强时,就会失去信心,自卑不已,慢慢地会自我否定,觉得自己做什么都不如别人,从而会影响工作积极性,降低工作办事效率。
        3、还有些管理者会产生自我膨胀心理,在工作中,处处以自我为中心,自视过高,总感觉自己就是对的,瞧不起别人,也不听别人的建议。
        4、表现轻率、急躁、静不下心。由于日常工作单调乏味,长期压抑、紧张,在这种情况下,会特别烦躁,焦虑,紧张做事容易冒冒失失。
        二、基层行政管理者的压力成因(即压力来源)
        随着科技的发展、经济的全球一体化以及工作本质所发生的根本意义上的变化 ,基层行政管理者在工作场所中的压力和职业倦怠问题也是日益凸显。
        “stress(压力)”一词来源于拉丁文“stringere”,意思是困苦。在英文,压力(stress)一词还有另一种解释,即机体对有形或无形的刺激因子而做出的自然反应。换句话说,压力就是心理压力即精神压力,一般由社会,生活和竞争三个方面产生。现代生活每个人都有所体验。
        压力产生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我们把具有威胁性或伤害性并由此带来压力感受的事件或环境称为压力源。20世纪30年代,加拿大内分泌学家汉斯• 塞利首先在动物实验中发现了应激反应这一现象,并随后开创了这一领域的研究。生活中的压力源可能存在我们自身,也可能存在于环境当中。
        按照基层领导干部的实际情况,我们发现他们的压力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环境要求你作出个人选择或改变时的个人感受,即社会环境性压力源;二是对未知事件悲观解释的结果,即精神性压力源;三是持续不断的精力消耗或面临威胁时的本能反应,即生物性压力源。
        (一)社会环境性压力源
        工作内容繁杂,自主性偏弱。基层领导干部在基层一线,面对群众的办事需求和上级单位布置的繁重工作任务,以及各种考核压力,“上面一条线,下面一根针”,工作内容的复杂程度非常高,有时候甚至没有人、财、物的保障去完成一些工作任务。同时,基层领导干部在工作规范和纪律要求使得基层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倍感压力。
        生活环境的重大改变也是许多人产生压力的根源,不管这种改变是消极的(比如亲人离世、离婚),还是积极的(比如彩票中奖),都会破坏我们的常规,需要我们去适应新要求,而这种重新适应的过程就有可能带来压力。心理学家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究各种生活事件对随后的心理和生理健康的影响,发现压力会减轻人对疾病的自然抵抗能力,增加生病的可能性。但凡生活中出现大的变化后,人们需要重新适应,其生病或遭遇意外事故的可能性就会加大。
        酬劳不平衡,按照亚当斯的公平理论,个体仍会对自己的付出和所获得的报酬进行对等性评估,酬劳不平衡也会导致基层干部心理失衡。另外,基层领导干部在社会上易受其他群体关注,随着民主化进程的推进和中央反腐力度的加大,一些基层领导干部的负面形象被无形放大,出现晕轮效应,社会误解增多,认同度下降。
        (二)精神性压力源
        有些糟糕的事情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会一直困扰人的生活。如一些不可控制的无法预测的自然灾害(如洪水,地震,空气污染),持续的经济困难、等都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压力事件,给人带来慢性压力,对人的身心造成影响。1989年美国旧金山地震发生以后,一些心理学家立即开始研究人们是怎样应对灾难的,研究者从旧金山地区和远离旧金山地区的城市中随机选取了800人参加调研。他们在地震后一年内的不同时期各接受了一次采访。在旧金山大地震的幸存者中发现了三个明显的应激反应期。在最初的3周,焦虑和关于地震的强迫观念都有所上升。在3-8周典型特征是关于地震的谈论和想法突然减少,但间接的反应却有所增加,比如关于地震的梦境。在2个月后,灾难带来的影响在减弱,但仍有20%的幸存者还停留在地震带来的痛苦之中,长达1年之久。2008年发生“汶川特大地震”,有幸存者在后来的日子里因为无法摆脱地震带来的压力和痛苦而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日常生活琐事(如对体重的过分担心、丢失东西、物价上涨、工作条件变化等)或生活中经历的小挫折(如你赶着去上课,结果路上胎爆了、你穿了一件新衣服,却被别人弄破了、在天寒地冻的下雪天等不到车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大家都会遇到,这些也是导致压力的根源。这些轻微而持久的麻烦事发生得越频繁,我们所体验到的压力就越大,生理和精神上的健康状况也就越差。当许多挫折接踵而至时,其效应就会不断积累,最终会使人因为最后一个小小的挫折而无法承受,这就是寓言中说的“压死骆驼的是最后一根稻草。”
        (一)生物性压力源
        持续不断的精力消耗或面临威胁时的本能反应,即生物性压力源。
        时间管理能力是有效利用时间,减少时间浪费,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既定目标的能力。由于基层领导干部整天忙于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容易过高估计时间流逝的速度,总是感觉很匆忙。有些基层领导干部反映,他们的工作常态是“五加二,白加黑”,根本没有时间去规划工作,以及对工作中的各种经验进行总结和凝练。因此 ,很多时候,基层领导干部极易出现短视行为,急功近利,缺乏对长期影响的考虑。
        四、基层行政管理者的压力危害
        (一)基层行政管理者的压力影响心理健康
        基层管理者的职业压力及心理健康是密切相关的,职业压力太大会影响到基层管理者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人民论坛》杂志曾对某职业群体进行了抽样心理健康调查,发现有80%以上的在职工作人员特别是基层管理人员大多都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多少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心里不平衡、心理疲惫及心理压抑,更有少数人因压力过大从而引起焦躁、烦闷、多疑、精神不佳等等问题,甚至有个别心理严重失调,导致精神崩溃,严重的,极有可能 做出消极的极端行为。有着极大的危害,基层管理员压力大产生许多消极负面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为缺乏安全感,总是疑神疑鬼,对工作领导、同事甚至是朋友、家人都不信任,怕自己被看穿。坐立不安,吃不好,睡不着整天提心吊胆,怕工作做不好,心烦意乱,静不下心,神经敏感。总是胡思乱想,不由自主地、习惯性地想一些毫无意义的、天马行空的,甚至违背自己意愿的想法。更有甚者对一切事物产生厌倦,对外界事物都提不起兴趣,感受不到工作的乐趣,提不起工作积极性,更无法从工作中体会到自己的价值,整日郁郁寡欢,提不起精神。


        (二)基层行政管理者职业压力影响其工作效率
        在复杂特殊的工作环境下,基层管理者容易产生职业压力,适度的压力能促进激励工作,但在高度紧张的情况下,过高的压力不但不会对其工作起到激励作用,相反,会阻碍他工作的进程,影响其工作效率。因为压力过大,管理者心情浮躁,惴惴不安,很难集中精力、一丝不苟的完成工作,往往会因瞻前顾后,从而极大的降低其工作效率。
        五、基层行政管理者压力管理的组织对策
        随着现代节奏的加快,我国形式的复杂多变,基层管理者心理压力的越来越大,必须寻找合适的调适方法,调适基层行政管理者的心理压力,才能使其更好地工作,服务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对此,行政机构和管理者自身都应该积极的寻找恰当的调适压力的方法,积极应对公务员因压力所造成的问题。
        (一)基层行政管理者的自我调节
        基层行政管理者心理压力自我调节关键还是得靠自己。
        压力=负载/自我功能(抗压能力),压力无处不在,是让压力成为动力还是健康杀手取决于对压力的认识水平和对待压力的态度。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不同的时期就会面对不同的心理发展冲突。因此,需要寻找积极的压力应对方法。而且舒缓压力方式各类的多少与基层领导干部压力状态成反比,缓解压力方式的种类越多,基层领导干部的压力越小,缓解压力方式的种类越少,基层领导干部的压力越大。压力的感知越是积极主动,所采取的方法就越灵活多样,达到舒缓压力的目的就越明显。领导干部是社会管理者阶层,他们的自我管理与广大群众的心理和谐有着密切关系。如果他们能够形成良好的自我认知,在工作中就会做到亲民、爱民、为民、才能对社会心态产生积极的引领、感召和凝聚作用,并进而带动和谐向上的社会风气。
        1、生物层面
        保持健康,适当的体育锻炼、饮食及休息是保持健康思维和体魄来应对压力的三要素。有规律的长时间连续的中量至重量级运动可以促使脑荷尔蒙—内啡肽的分泌,如跑步,游泳,越野滑雪,长距离划船,举重,有氧运动舞,骑自行车,以及球类运动,产生欣快感。促使身体健康,提高应对压力来源的体质,减低压力和焦虑,而且经常运动的人与他人接触的机会增多,有利于缓解压力;面临压力时,我们的身体要比平常支付更多的体力,不但肌肉紧张,身体某些部位也会因为持续的使用感到疲乏,均衡的饮食可以帮助我们保持正常的体重,避免耗尽抵抗压力的资源;充足的睡眠可以帮助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只有有了健康的思维和体魄,不断增强抵御压力的能力,才能帮助我们更好的应对压力。
        2、精神层面
        打造自己的精良盔甲,自信,乐观,坚韧,激情。
        自信心是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目标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进行活动的一种强大动力,也是人们完成活动的有力保证,它是健康的心理状态。美国教育学家戴尔.卡耐尔在调查了很多名人的经历后指出:“一个人事业上成功的因素,其中学识专业技术只占15%,而良好的心理素质占85%。”自信是成功的保证,是克服困难,实现事实愿望的一种情感。有自信的人能够正确地实事求是地估价自己的知识、能力、能虚心接受他人的正确意见,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充满信心。自信、乐观,坚韧,激情是内在的精神力量,它能鼓舞人们去克服困难,不断进步。高尔基指出:“只有满怀信心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把自己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理想。”战胜逆境最重要的是树立坚定的信心,自信心可以使人藐视困难,战胜邪恶,集中全部智慧和精力去迎接各种挑战。
        打造自信有高能量的姿势,伸展双臂,而不是抱臂胸前;站直身体,双肩尽量向后伸展,不要弓背塌肩;尽量打开身体,让自己感觉到强壮有力,不受限制、胸襟开阔的姿势。有可视化练习,自信的人会经常回想自己曾经的光辉历程,他们可以“看见”在各种场合中成功的自己。可视化能帮助人们创建一个完美的心理模型,可视化能降低人们的焦虑感。创建微观成功能激发胜者效应,导致睾丸素和多巴胺分泌增多,进而帮助我们建立自信。利用微小的成功时刻开启体内的积极情绪感受。
        打造乐观,我们为事件寻找原因的方法叫做解读模式。解读模式是个人对过去失败和成功习惯性的解读模式。我们的这些解释源于我们对过去生活的观摩和理解,以及对其重要性的判断。解读模式有乐观和悲观两种。解读模式有持久性和普遍性两个因素。持久性是指你对一件事或者情况的稳定性的看法,如它会持续多久?它出现的频率怎样?它是持久的还是暂时的?普遍性指人们允许挫折对生活的其他方面所产生的影响。悲观解读模式的人认为挫折会影响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的情绪ABC理论:A表示诱发性事件;B代表信念,表示个体针对此诱发事件产生的一些信念,即对这件事的一些看法、解释;C代表情绪及行为,表示自己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通常人们认为,人的情绪是直接由诱发事件A引起的,即A—C,同样是进行高中会考,结果两个人的数学都没过,一个人无所谓,而另一个人却伤心欲绝。所以积极的心理训练法—ABCDE认知重构法,A激发性事件或导火索;B想法,信念;C感受;D反驳,质疑;E新方法激励自己。
        打造坚毅,确定有意义的目标点燃内在激情,培养专注力,调整并寻找其他路径,变阻力为机遇。
        打造激情,肯定目标的重要性,可以帮你变得更加激情。深入挖掘“ 为什么”是重新点燃激情和积极情绪的强大方法。这种方法能够挖掘激发我们最深层的动机联系,找出对我们来说真正重要的事情。
        3、社会层面
        人既是自然的人,也是社会的人,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的,个人无法离开社会而独立存在,社会也不能没有个人而存在。人需要与他人交往,更需要来自他人的支持,这就是社会支持。家人、朋友、同事、恩师等重要的人会在我们遭遇困难、精神低落时给予我们精神上的支持,鼓舞我们重新振作起来。他们就是我们的“后盾”,是抗压力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
        学会制作自己的“贵人“清单,为了培养抗压力,列出自己的”贵人“表,对我来说,哪些人最重要?过去我遇到问题时,是谁设身处地的和我探讨并解决问题?谁时常鞭策我,支持我?利用”五指原则“,选出五个人,当这5个人有要求时,你会放下手头的事,优先帮助处理他们的问题,当你遇到问题时,这5个人也能支持你。如果缺少了社会支持,人类个体总会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社会支持的目的在于使个体被照顾,拥有自信或价值感,感到自己是社会网络中的一员。当个人处于压力时,更需要强有力的社会支持,在自己处于压力时给予帮助,不论是心理上的还是物质上的,都有助于压力的缓解。
        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可以使我们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增强我们承受压力的能力,不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可以形成更严重的压力源,使个体压力感徒增,因此,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是缓解压力的重要途径。
        (二)相关行政部门建立健全心理疏导机制
        为了缓解基层管理者的压力,相关行政部门应积极寻找对基层管理人员心理压力的调适有效的方式方法。在具体管理过程中,通过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对基层公务员的心理压力进行关注、疏导和调适。
        1、丰富基层管理人员的业余生活
        通过丰富基层管理人员的业余生活,开展各式各样的单位活动,如举办文化学习、读书交流、乒乓球赛、运动会,短期郊游等等活动,不仅丰富了基层管理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促进了基层管理人员之间的感情交流,使基层管理人员个体都能更好的融入到这个大家庭里。也能增强工作中基层管理人员之间的默契,形成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友好合作的团队精神、平等竞争的良好工作氛围。
        2、完善基层管理人员的考核机制
        为了应对基层管理者的压力,相关行政部门在对基层管理人员进行选拔、考核的过程中,应从工龄、职称等方面进行考核转变成对基层行政管理人员心理素质以及抗压能力方面进行考核。将考核心理因素加入到录取基层管理者考核机制中,从基础做起,从源头抓起,使现基层管理者明白心理素质、抗压能力对基层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这样不权使基层管理人员积极主动的加强自身心理素质及抗压能力的锻炼,又增强了政府部门对心理素质教育的投入,做到釜底抽薪,既切断了源头,又缓解了现象,大大降低了基层管理人员压力的产生,也提高了他们自身的心理适应能力。
        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管理压力,掌控生活的技巧,将成为一个人最为重要的能力之一。压力管理将有助于我们在事业、人际、家庭、健康和个人的理想追求之间找到一个黄金分割点。以你的平静,接受不能改变的;以你的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以你的智慧,区别以上两者。有人将压力当作甜点,因为压力的英文是Stressed,人若能将压力用逆向来思考,则是Desserts.(甜点)
        参考文献
        [1]胡月星,袁书杰.基层领导干部压力状况与应对策略.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7.6.
        [2]秦莉红.压力的成因及其有效管理.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12.
        [3]朱胜香.熊主武.孝感市干部心理压力及其主调适研究.清江论坛2017.10.
        [4]官菊梅,王贝,陆昌勤.基于压力分类视角的社会支持调节作用探讨.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
        [5]郭素然,伍新春.反刍思维与心理健康(综述).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25(4):314-318.
        [6]霍团英.中青年处级干部心理健康及人格特征调查分析.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16(12):303-305.
        [7]潘莉,佘双好,李怀军,等.武汉市青山区公务员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10):917-920.
        [8]陈永华,梁小玲,吴晓燕,等.公务员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出类拔萃;2010年27期.
        [9]吴剑峰.青年公务员心理压力及其调适探究[D];复旦大学;2009年.
        [10]林宝荣.压力对公务员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调适心理健康纵横谈[J];2012年06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