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公交候车亭发展探讨 任德美

发表时间:2020/5/6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期   作者:任德美
[导读] 摘要:我国幅员辽阔,人口密度更为庞大,人们的日常出行工具也日益增加。

        上海帝邦智能化交通设施有限公司
        摘要:我国幅员辽阔,人口密度更为庞大,人们的日常出行工具也日益增加。公交车作为人们不可或缺的必要交通工具也占据了交通枢纽中的核心位置,而与之相辅相成的公交站台也逐渐成为人民群众关注的重点之一。从最初的一根杆的简便型站牌到如今款式多样,色彩丰富的转变中,更是体现了经济的高速发展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不断落实。随着科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于信息的敏捷度要求更加严格,除却基础的设施外,还要做到公交到站信息的实时更新,候车时间时事新闻的推送,真正做到人民绿色出行、智慧生活。
        关键词:智能化;人性化;综合化
        一、引言
        公交候车亭是城市街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逐渐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关注,除却基本遮雨防晒的人性化设计以外,对于候车亭的外观造型也进行了更多创造的可能性,“一根杆”的站台时代逐渐远去,城市街头涌现的更多的是与城市文化相结合的特有的“艺术品”,成为城市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但在保障了站台的美观性的同时,更多的需求也逐渐增加,现阶段较多城市的公交站台功能较为单一,无法满足科技社会的飞速发展所带给人们的便捷性需求,尤其如今快节奏的社会现状下,人们的时间成本尤为重要,尤其是当乘客等车时间过长,不知道车到站信息,无相应的配套设施,故而给乘客造成极大的不便。鉴于上述现有问题,公交候车亭以后要加入智能化,人性化,综合化,发展新型综合公交候车亭是非要有必要的。
        二、智能化数字公交候车亭
        传统候车亭,固定式交通标志牌、公交站牌等原始方式向出行者提供与公交出行有关的静态信息,为乘客遮阳避雨,功能单一。如(图一)
 
        图一  传统候车亭
        现在智能化的候车亭,大多是利用信息技术提供动态信息发布。
        1、实时公交报站
        智能化公交报站采用全球卫星定位导航技术(GPS)、4G无线网络通讯方式、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智能传感器的有机结合的应用。充分利用目前公交智能调度管理的公交车辆GPS到站数据。通过技术对接,建立公交车到站预报系统。发布所有经过线路公交车辆的实时到站信息,可以为候车乘客提供实时准确的车辆到站预报。乘客可以看到所需乘坐的客车距离本站还有多远距离,有几站地,需要多长时间。如(图二)
 
        图二  实时公交报站
        1、智能监控系统
        在候车亭亭体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对监控范围内的交通情况、流动人员、突发事情等状况进行实施监督,一是可以防止或减少对候车亭的破坏,方便给相关的监管部门提供有效的视频证据。如果候车亭监控系统与公安机关的监控系统进行联网,可加强对候车亭这种易发生“两抢”案件地点的监控,维护社会治安。
        智能化候车亭未来的发展,将不断将人性化落到实处,真正做到人与物之间产生联系与情感,完善使用者的用户体验。优秀的设计要做到以人为本,而公共候车亭更加需要考虑人的使用感,只有满足人民需求的产品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优秀设计。
        1、城市WIFI热点/手机ubs充电
        智能手机与现代人的生活已经形影不离,而与智能手机如影相随的则是WiFi网。网上流传一种说法来形容人们对WiFi的依赖:WiFi已经成为排在生理需求之前的最基本需求。现在很多人,到什么地方先问‘有没有WiFi’,到餐厅就餐,和服务员沟通的第一句话就是询问WiFi密码;外出旅游入住酒店,进房间后首先查找酒店无线网的连接方法;在商场、会场、广场等公共区域,我们也希望能通过免费的无线网络分享身边的消息而不是自己的手机流量……面对如此明显的刚性需求,我们可以把候车亭增加WiFi功能,有WiFi功能之后,就会有一个问题接踵而来,那就是手机玩一会儿就没有电了,在候车亭上面设置便民手机usb充电接口。如果说WiFi是“手机党”的灵魂,那么充电接口就是“手机党”的生命。这样一来,将可以轻松满足候车亭内乘客上网查询旅游服务、浏览微博微信、即使分享照片等“智能”需求,让大家枯燥乏味的候车时间变得轻松愉快。
        2、交互式信息查询
        触摸屏幕接入互联网、供乘客查阅新闻、空气质量、天气预报、生活服务等信息(图三)。可以依托百度地图,查阅附近范围内的商户信息和分部情况。(图四)


        三、人性化设计理念
        所谓人性化设计,就是指在设计中首先考虑“人的因素”,满足人类自身需求的特点的要求。好的设计都应该充分考虑使用者的需求和诉求,用合理有效的方法为之服务。很多城市的候车亭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设置,而没有考虑到其使用功能和乘客的感受。如一些候车亭由于顶棚宽度不合理,让原本该具有遮阳避雨的功能根本没有实现。公交站牌和公交候车亭分离,在雨雪天乘客在查看换成信息,需要顶风冒雪。人性化设计不仅应该满足使用者在物质功能方面的需求,还应该提供给他们非物质的精神享受。
        1、人性化设计在公交候车亭上功能的展现
        优秀的候车亭往往在于其是否满足了人民的基本需求,也就是是否能够真正做到基本功能的富足,在设计中最先要考虑到功能性,候车亭亦是如此,在无法满足功能性的前提下进行的美得创造,也只能成为华而不实的“城市花瓶”。
        公交候车亭的主要功能在于是否能够准确的反映线路信息,作为人群集散点,即时有效的信息回馈是主要的核心任务,而有效信息的传达则体现在方方面面,如智能化系统后台运转的稳定性与准确性、线路信息字体的颜色是否醒目、字号是否是人可视范围内,线路牌的高度是否符合人机工程的理论数据,是否清楚准确的交代首末班车次的时间,是否及时更换车次变动的信息更改。在所有的功能设计中,必须要严格的按照人机工程的理论依据,以人为本。在做好候车亭基本功能的稳定下,才进行针对性的完善与优化。
        公交候车亭的发展逐渐将人的需求放在首位,为候车者提供尽可能舒适的候车环境及便捷性。比如为老人和孩子设置高出地面的塌台,方便他们安全乘车。
        而在等候区座椅的设置更为重要,座椅的设定较多的是为腿脚不便的老人、身怀六甲的孕妇提供便利。因此在座位的高度以及安置位置,都应严格遵循人机工程的理论依据,提供一个安全的休息区域。而在满足这一条件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休息区域过大从而引起流浪者的注意,在合理的范围内缩减座椅的宽度,从而避免流浪者对于公共资源的占用。
        公交候车亭在户外空间,受季节以及不同气候的影响,候车亭往往也随之存在特定的问题,于是在设计制作候车亭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将这些因素扼杀,比如冬天天气寒冷的城市,像中国的东北地区,气候干燥又十分寒冷,坐凳可以采用木质材料。木质材料具有良好的隔热隔冷的效果,使用者在候车过程中可随意使用座凳而不必担心座凳过凉而造成的身体不适感。在比如迪拜现在已经有这种用玻璃封闭带空调的候车亭。乘客不用在炎热的夏天在太阳底下等车。
        (1)灯光照明
        公交候车亭既要满足人性化的设计,必不可少的要考虑到夜间用户的使用情况,而照明系统的合理规划要与城市的道路照明规划相结合。在满足自身照明条件的同时,在将灯光合理布置分配,体现候车亭的自身特色,保障夜间候车亭整体的视觉需求。而在设计分配中要做到主次分明,在确保夜间行车的的安全以及候车的照度情况下,在进行视觉效果的设计美化。
        (2)卫生设施
        2019年垃圾分类条例正式实施,人民的综合素质与环保意识也随之不断增强,为响应国家号召,公交候车亭也必不可少的配备了可回收与不可回收的垃圾处理箱,更有甚者专门为吸烟爱好者配备烟灰收集区域。都大大的提升了候车亭的便民度。但在增设辅助功能的同时,也首先要考虑到候车亭垃圾箱的摆放位置是否阻碍车辆与行人的通行、是否易投递及收取、是否便于后期的维护与清理。其次是优化垃圾箱的外观设计,在保障使用性的前提下进行美化,做到与公交候车亭以及周边环境风格的和谐统一。
        2、人性化设计在公交候车亭上形式的展现
        公交候车亭的造型设计,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城市的形象与审美,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使得每个城市都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化,而今社会多元化的发展,公交候车亭逐渐成为一种城市文化的载体,更多的城市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加以传承,从而赋予了公交候车亭新的情感与生命力,彰显城市的独特韵味。对候车亭及其附加功能而言,它们发挥作用的过程就是人与环境、人与设施、设施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对话的过程。[1]
        在实现公交候车亭外观造型的设计优化中,色彩的选择也显得尤为重要,不同的色彩往往代表不同的心境与性格,在城市建设中更是代表了一座城市的风格与朝气。而在设计过程中,要做到候车亭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就要充分的了解城市的文化与习俗以及城市道路的规划、绿化的构成、因地制宜,做到候车亭与周边环境的和谐统一,从而赋予候车亭独特的色彩,
        趣味性,当人们对一个设施的功能要求得到满足时,这并不是设计的终点。人是感情动物,生理上的满足并不代表心理的舒畅。这时候人会期望一种赏心悦目,期望一种新奇感受,[2]在城市空间中往往会存在一些市民喜欢使用的公共设施,研究发现他们有一个共性,就是都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趣味表现的形式虽然不同,但都包含功能性兼具趣味性。位于英国伦敦的候车亭,把传统的座凳改成秋千。给忙碌的人们提供片刻的悠闲,回味一下同年的乐趣,为乘客带来候车时候的乐趣。当然要考虑秋千的摆动幅度不能过大,要考虑其安全性。
        四、综合性候车亭应用
        公交候车亭遍布城市各个街道之中,逐渐成为人民需求度最高的公共场所之一,作为人流聚集集散点,人们对于候车亭的要求也逐渐提高,由最初只是提供候车区域的基本功能也逐渐满足不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出行需求,而候车亭作为常见的开放性公共空间,也逐渐不在仅仅是为候车者提供服务,越来越多的行人也对候车亭产生了依赖与期望,使得当下的候车亭跟上时代的步伐,逐渐趋于多元化发展,例如部分地区候车亭增设的无人售货机的安置充分的考虑到人的需求,可随时满足人们最基本的需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候车停除却基本的功能外,也可增加求救系统、饮水机、卫生间等衍生功能,真正做到人民的出行生活绿色化、智慧化。实现候车亭的人性化发展。
        厕所与候车亭结合。在如今的候车亭设计中,较少会出现公共卫生间的安置,但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显得尤为重要,城市的街头随处大小便的行为也颇为常见,不仅影响了环境卫生,更是损害了城市的形象。而事实上,不少人在关键时刻,想痛痛快快的“方便”一下而难以如愿。特别是老人,“找到厕所心中不慌”。有的人因“内急”找不到厕所而尿裤子。特别是出租车司机,因为着急到处找厕所而闯红灯,对自己与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威胁,更是影响了市容市貌,但也侧面所暴露出城市建设中所忽略的问题——对于公共卫生间的投放安置较少。现如今城市公交车线路四通八达,每个街区都有候车亭,候车亭边侧也都有足够的空间可供兴建厕所,合适设置就可以实现有效覆盖。每个街区都有厕所,一般情况下不致出现路人难堪的局面,也不至于出现随处便溺的情况,城市卫生状况就会得到真正的好转。厕所的有效覆盖也是真正意义的人性关怀,让人体会到实实在在的温情。
        自行车与候车亭结合。随着智能化社会的不断发展与推进,城市的交通建设也逐渐实现智能化网格化发展。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公交站点的设定并无法满足每个人的出行需求,偏僻地区的人们出行至公交站点仍需要耗费过多的时间,相对于早九晚五的上班族而言既损耗时间又浪费精力,而之后推出的公共自行车的方案很好的解决了者一大难题,逐渐成为城市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还有最近很火的共享单车。城市公共自行车有指定地点取车和还车。有时候找还车的地方要找很长时间,本来想着图方便结果是真不方便,共享单车秉承便捷化、即时化的原则,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普遍认可,摆脱了原始锁桩的束缚,一部手机即可完成随停随走的需求。正所谓科技是把双刃剑,在享受共享单车所带来的便捷化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潜在的问题,如城市中专门的自行车停放点很少,乱停、乱放、扰乱公共秩序妨碍他人出行。针对这些问题,可以在候车亭周边设置自行车停放点或者自行车停车棚,方便骑行乘客换乘公交,还能提升城市整洁度和便捷度。
        五、总结
        城市的建设离不开每一个城市建设者的努力,而候车亭作为城市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更应紧随时代的脚步,将人性化设计做到实处。从方便乘客的角度说,盛夏季节可以为候车的人提供一块小小的阴凉,下雨时可以遮挡雨水的侵袭,这都是显而易见的好处。发展智能化候车亭,方便公交乘客候车时查看线路的站点、车的进行方向、进站时间,公交信息清晰明显,便于乘客辨识、避免乘客搭错车。真正做到以人民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到人们的生理需求以及精神需求,力求人性化智能化便捷化相结合,做到城市与候车亭风格的和谐统一,给居民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城市增加一道亮丽的风景,提升城市的整体品味。
        参考文献
        [1]陈维信编著,《环境设施设计方案》第92页,江苏美术出版社,1998.
        [2]唐纳德.A.诺曼 著,《设计心理学》第63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