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及其管理策略 苏宝奎

发表时间:2020/5/6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期   作者:苏宝奎 杜玲
[导读] 摘要:在新时代下,建筑企业倘若单纯地追求更多经济利益,不把工程的质量放在首位,最后不仅会在市场的大潮中所淘汰,还会对产生的质量问题负有法律责任。
        保利山东置业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 250000
        摘要:在新时代下,建筑企业倘若单纯地追求更多经济利益,不把工程的质量放在首位,最后不仅会在市场的大潮中所淘汰,还会对产生的质量问题负有法律责任。建筑企业要能够充分地认识到工程管理的重要性,并能够结合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系统完备的管理制度体系,让项目管理朝着更加科学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提高企业在建筑行业中的竞争优势。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影响因素
        1建筑施工管理的主要内容
        1.1施工流程管理
        建筑工程管理者应全面掌握整个工程的施工流程,在保障总体施工进度的前提下,做好人员的调配工作,使建筑施工管理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同时,管理者应不断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和监督管理体系,对建筑工程的各个施工环节及人员进行科学协调和严格监管,明确在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责任与义务,进而保证整体施工质量[1]。
        1.2施工预算管理
        做好建筑施工的成本控制是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为了做好成本管理工作,首先应明确企业的市场定位,再制定相应的施工计划,然后根据市场需求来控制成本,尽可能的避免预算不足的情况发生。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在保障施工质量的同时,还应严格控制施工进度,避免工程因延期而影响成本预算。
        1.3施工质量管理
        在进行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对施工质量应进行严格控制,对专业人员应加强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整体能力。在施工过程中,应对各个环节的责任人员明确相关责任与义务,对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把关,从而保障各个环节的施工质量。在采购施工所需要的材料时,应对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监控,材料进入施工现场时,必须附带产品说明书、出厂合格证以及质量检测证明等文件,同时应对相应材料进行抽样检验,以确保质量,从施工原材料方面保障建筑施工的质量。
        2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
        2.1没有有效的工程成本预算
        工程成本预算包括对施工设计中建筑材料成本的核算,施工人员费用的计算等内容。成本预算一般都是根据施工设计中的设计方案进行费用计算得来的,是建筑工程管理之中最重要的一项。然而我国目前很多建筑工地在施工设计进行时没有有效的工程成本预算措施,更没有针对工程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采购方案,使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缺乏科学的工程成本预算。这种情况将会造成工程实际造价与工程预算严重偏离,工程物料费用严重失控的现象,从而导致工程造价不断升高,严重的影响了建筑工程建设的质量[2]。
        2.2工程管理模式相对单一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科学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使得建筑工程管理更加的准确与开放。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建筑工程管理模式越来越趋向多样化。实际上,现阶段,在开展工程管理中,传统的相对单一的工程管理模式仍未得到切实改变,如此会极大地影响到建筑工程管理的质量及其效果。
        2.3配套管理制度不健全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建筑领域的高新技术和新的施工工艺新的施工方法不断被引入工程施工中,而相关操作规范、标准的更新跟不上技术引进的速度,导致对应的操作管理制度落后,使管理者在履行职责过程中缺乏依据,降低了管理工作的效果,难以为工程建设质量提供保障。此外,在管理制度中的奖惩机制目前多用于重大事件,在日常施工中的参与度不高,弱化了其约束作用,造成了管理制度有向边缘化发展的趋势,这样容易引发管理上的混乱,不利于工程建设工作的正常开展,与此同时,绩效考核制度的不完善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施工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为工程项目的建设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3建筑工程管理的有效对策
        3.1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进行施工质量控制,可以建立工程项目评估小组,及时评估建筑质量问题,从而高效开展质量管理工作。施工人员还要确保规范施工,做好现场的勘察作业,结合现场情况编制合理的施工方案,在对图纸进行熟悉、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现场作业。需要注意的是,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涉及技术、材料、人员等多方面因素,为了保证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还需要加强材料检查、技术指导、人员培训的力度,保证在材料质量与技术先进的基础上,提高现场施工的整体水平。工程即将竣工时,还应加强工程质量验收,一旦出现安全风险,应即刻返工处理。
        3.2完善配套管理制度
        配套管理制度是管理工作运行的主要支撑框架,为了改善当前制度不完善的现状,施工企业应当构建全面、明确、详细的操作规范、标准,并针对各项标准,制定健全的操作管理制度,使管理者能够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实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增强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与此同时,企业还要根据日常施工中的重点操作,明确划分权责,并构建详细的奖惩制度,增强其在日常操作中的参与度,精细化工程管理工作,促进建设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此外,在完善配套制度方面,建筑企业还需要设置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并采用抽查、日常检查、定期检查等方式,检测施工操作状态,然后将评估结果记入到对应职工的绩效中,提高其的工作积极性和自觉性,优化管理工作效果,提高建筑工程建设质量。
        3.3提升人员素质
        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具有较大的覆盖面,与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和建筑工程的功能性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为了进一步保障建筑工程的整体效果,我国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现代化科技进行支持。考虑到当前我国的建设水平,人力仍旧是建筑工程施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因此提升人员素质至关重要。以下对其提出相关建议。第一,在建筑工程整体管理过程中,为了切实保障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在不同施工部位施工时,应该召开技术交流会议,在会议中重点强调建筑工程的施工重点和施工要求,帮助施工人员建立施工基础,明确施工工序[3]。第二,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建筑工程施工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在重点、难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为了进一步保证施工质量,可以邀请建筑行业内的专家对建筑工程的相关人员进行精细化培训,帮助其建立安全施工基础。
        3.4加强工程造价控制
        为了缓解当前工程管理中造价控制不到位的问题,增强管理工作效果,企业应当加强对工程造价编制的重视,提高编制工作的准确度以及精细程度,确保工程造价能够在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规避企业施工中的成分控制风险,而在此过程中,企业还要注意不能盲目的将造价编制重心放在获得项目方面,应当在保证建设质量的基础上,合理压缩造价结果,这样不仅能够增强造价控制工作的有效性,而且还可以维护自身的形象口碑,优化工程管理效果。此外,企业应当使造价的编制覆盖所有的施工环节,并在施工过程中全面贯彻工程造价分析,确定每个分部分项工程的人材机的消耗范围和标准,控制每个分部分项工程的人材机的投入,确保施工中的各项投入都能在控制范围之内,增强工程建设运作的有序性,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建设施工效益。
        结束语
        当前我国正处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时期,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全面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和整体稳定性是至关重要的,可通过优化前期准备、加强材料管理、提升人员素质、强化安全教育,进一步提升建筑工程管理的有效性,使建筑工程拥有高质量建设基础。
        参考文献:
        [1]谢建树.浅谈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分析[J].江西建材,2016(24):265.
        [2]巩利永.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探究[J].江西建材,2016(24):266.
        [3]敖杰,吴荻.解析建筑工程管理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J].江西建材,2016(24):273-2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