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患者护理中的临床疗效

发表时间:2020/4/30   来源:《护理前沿》2019年第8期   作者:宋祥妹
[导读] 目的:观察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患者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观察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患者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于2017年4月-2018年5月来本院治疗的急诊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各30例。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焦虑、抑郁程度。结果:实验组护理满意明显高于参照组,实验组患者焦虑及抑郁程度明显低于参照组,组间存在明显差异,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方式,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升患者满意度,增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依赖,让患者与护士相互信任,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升护理质量,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急性患者;临床疗效
        近年来,各类疾病发生频繁,急诊患者较多,增加了急诊科的工作量,使急诊科面临较大压力,护士的护理工作也变得较为复杂和繁重,容易忽略病人和家属的感受。同时因患者病情较为紧急,患者家属易产生冲动、愤怒等情绪,导致医疗纠纷频发[1]。因此,必须不断改善临床护理模式,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不断加强护理,提供优质化服务,让患者和家属满意,提升护理工作的临床价值,具体报告如下[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60例于2017年4月-2018年5月来本院治疗的急诊患者,排除相关禁忌后,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男25例,女5例,患者年龄14~74岁之间,平均年龄(50.3±4.9)岁;参照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患者年龄在15~76岁之间,平均年龄(49.7±4.7)岁,根据两组各项资料显示,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参照组采取常规性护理方式,利用药物护理,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根据患者病情进行护理。实验组采取人性化护理,具体方式如下:
(1)环境护理
        保持就诊大厅的卫生,时常清扫就诊大厅,保证大厅的干净整洁,其次要勤通风,为患者及家属提供舒适的环境,调整室内温度与湿度,注重地板防滑,防止患者摔倒。并在就诊大厅配备书籍杂志等,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并为其提供一次性水杯,以及开水等,为患者提供优质化服务,给患者留下较好印象。
(2)心理护理
        急诊科人员一般都为急症或者重症患者,所以患者以及家属经常会出现焦躁或者紧张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及时与之沟通,让其对患者的病情有所了解,宽慰其心理,增强护患之间的信任,减少医疗纠纷。同时患者应依据患者的家庭背景以及文化程度,对患者及家属的心理进行评估,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了解患者心理,尽量采用温和的态度,多鼓励和夸赞患者,增强患者抵御疾病的信心,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解答患者的疑问,减少其焦虑心理。
(3)细节护理
        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配备好抢救器械,做好防范措施,及时应对突发情况,多与患者沟通,尊重患者权利,让其了解病情发展,尽早做出决断,方便医生采取治疗措施。输液时应观察针扎部位是否出现肿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适当调整输液速度。
1.3观察指标
        护理满意度评断标准: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一共发放30份问卷,回收30份,回收率为100%。总体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4数据处理
        本组研究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用平均数(±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用(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存在明显差异,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程度
护理后参照组焦虑、抑郁程度明显高于参照组,组间存在明显差异,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对比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程度

3讨论
        急诊患者病情都相对较重,一般都是急症,情况较为紧急,病情变化快,如果不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会加重病情甚至会威胁患者生命,患者容易出现紧张和焦虑心理,希望可以得到快速救治。如果护士沟通不及时,就会引发护患纠纷。因此,护士必须关照每位来医院就诊的患者,及时跟患者及家属沟通,解答患者的疑问,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宽慰其心理,让患者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减少不必要的护患纠纷[4]。同时医院应为患者提供相对干净的环境,减少细菌滋生,避免患者出现感染。采取人性化护理方式,不仅使患者感受到护士的用心,缓和医患关系,也使护士的护理经验更丰富,减少工作失误,提高护理质量,减轻患者病症,满足患者心理和生理上的需求,让患者感受到医院的温暖,减少患者的排斥心理,提升医院的整体形象,营造一个舒适的治疗环境[5]。
        根据研究表明,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且护理后实验组的焦虑、抑郁程度明显低于参照组组间存在明显差异,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人性化护理服务,能够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减少患者消极、悲观的情绪,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任阿兰. 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A]. 国际数字医学会.2017国际数字医学会数字中医药分会论文集[C].国际数字医学会:湖南中医药大学期刊杂志社,2017:2.
[2]王华.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患者护理工作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24):117+119.
[3]罗静,杨海妮,黄美娟,陈智萍,吴绮霞.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患者护理工作中的临床价值[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04):598-599.
[4]康欣欣.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患者护理工作中的临床价值[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14):2702-2703.
[5]刘建华.人性化护理在急诊科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体会[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4,20(02):129-1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