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及养护方法的分析谢 伟

发表时间:2020/4/30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2月第4 期   作者:谢 伟
[导读] 近年来,我国的交通行业有了很大进展,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交通行业有了很大进展,公路工程建设越来越多。在当前公路施工数量和施工规模不断扩大的产业时代背景下,为切实保障公路建设效益的,提高公路施工技术管理质量、提升公路养护水平是极为必要的。文章主要针对公路养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以期为我国公路事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公路建设;技术管理;公路养护
        引言
公路工程施工技术与养护管理是保证工程质量、延缓使用寿命的重要保障,对于施工企业而言,在抢进度抓安全的同时,必须保证工程施工质量,通过实施精细化管理,将施工技术管理与养护工作做具体、做到位、做扎实,以树立工程质量标杆,为国家和人民贡献更多的优质工程与精品工程。
        1项目概况
        本次路面预防性养护工程涉及的高速公路有:杭瑞高速思遵线(上行和下行)、德习高速务正段(上行)、德习高速务川联络线(下行)、德习高速习水联络线(下行)、蓉遵高速仁赤段(上行)。杭瑞高速公路思南至遵义段全长约163.627公里,起于思南县鹦鹉溪镇双龙村,经思南县、到德江县、凤冈县、湄潭县、遵义县、红花岗区,止于遵义县龙坑镇,与杭瑞高速公路遵毕段相接。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思南至凤冈段长68.4公里,设计时速80公里/小时,路基宽24.5米;凤冈至遵义段长95.2公里,设计时速100公里/小时。本次以德习高速务正段(上行)、德习高速务川联络线(下行)路面预防性养护工程进行剖析。
        2分析公路工程养护方法存在的问题
        首先,我国公路在在开展养护工作时,管理模式存在老化现象,没有做好公路养护工作。由于没有及时更新养护管理工作模式,导致在公路投入使用后公路常常出现问题,增加了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几率。其次,采用传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模式,没有明确划分公路具体的养护类型,部分公路在开展养护管理工作时,会过度依赖我国公路管理部门,在养护管理过程中缺乏自主权。由于采用传统的公路养护管理模式,导致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出现僵化现象,管理模式混乱。同时,我国当前公路养护技术水平还处于较低水平,公路养护人员自身专业水平有待提高。在开展公路养护工作时,没有采用科学化的公路机械养护技术,只是进行常规的公路养护检查工作。在进行公路养护工作时,科学的公路养护设备以及养护技术存在一定局限性,直接降低了我国公路养护水平。
        3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内容分析
        3.1路基施工技术管理
        首先,依据路基作业施工现象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技术方案。其次,强化针对原材料质量的把控,严格控制填料的含水量,值得注意的是要严格控制路基碾压的质量。最后,强化把控填筑和碾压施工质量。在路基施工阶段中,可以运用分层填筑和碾压的方法,严格把控每一层的厚度,将厚度控制在20~30cm之间。直至填筑和碾压作业完成,随即要实施必要的质量检测与检查工作,以此来确保后续施工作业的质量。
        3.2路面施工技术要点
        路面施工技术的关键点在于沥青混凝土的摊铺与施工缝的处理。在摊铺作业时,摊铺厚度与宽度以满足设计标准要求,保证摊铺机熨平板的仰角准确无误,摊铺机行走速度要稳定匀速,摊铺前,必须对清除履带底部的杂物,摊铺时应保证连续作业,如果中间停止时间超过一小时,应设置横缝。为了提高路面的平整度,应对施工缝进行妥善处理,首先切除接缝处的接头,用3m长的直尺检查端部平整度,以摊铺层面直尺脱离点为界限,用切割机切缝挖除,然后利用压实机械对接缝处进行斜向碾压,也可以结合人工找平的方法,使前后两路段能够实现平稳过渡。
        3.3边坡施工技术管理
        在正式施工之前,工作人员要积极进行实地勘查工作,全范围掌控和熟悉边坡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施工组织方案,掌握边坡施工技术要点,保障边坡结构的安全稳固性。


        4公路养护方法及措施
        4.1规范公路工程养护方法
        为了顺应当前市场经济发展趋势,需要逐渐规范公路养护管理机制。管理人员需要严格的把控公路养护管理环节,做好公路分离养护管理工作,逐渐行程完善的公路养护公路,逐渐提高养护公路管理工作规范性以及养护水平。
        4.2预防性养护
        在针对公路实施养护管理的过程之中,依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来实施,对比分析技术检测操作方式,后续的养护管理,都是建立在养护机制基础上,针对其进行合理化地管理。在落实养护流程规范的过程中,不仅要掌握养护的时机,还要注重养护资金到位。
        4.3养护人员水平
        相关养护人员实际水平参差不齐,这也会导致实际管理控制的过程中管理力度较弱的现象出现,致使公路整体质量养护存在一定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实施养护管理不但需要提升养护工作人员自身的工作责任感,还要对养护人员自身的养护素质进行强化。相关企业在实施施工维护的时候应该采取承包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减轻养护资金不足的问题,更好的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推动作用。
        4.4开裂病害的养护措施
        开裂是公路路面较为常见的一种病害,施工企业应根据裂缝的宽度来选择维修方法,当路面裂缝的宽度小于10mm时,应采取热沥青灌注或者乳化沥青灌注的方法,在灌注之前,施工人员必须将裂缝中的空气排除,再进行灌注作业,这样能够防止沥青产生气泡,如果裂缝的宽度超过10mm,应选择粒径小于15mm的热拌沥青或者乳化沥青混合料,这样能够保证较好的填筑效果。
        4.5路面翻浆处理
        公路路基长期受到地下水的侵蚀,很容易发生路基翻浆的情况,导致路面发生十分严重的损坏,从而给交通运输造成诸多麻烦。针对该类问题最为常见的处治方式为:①局部出现翻浆的路段,可以运用打水泥稳定砂砾桩的办法来进行改善;②加深边沟,在沟底处来增设盲沟,在路肩上以交错的方式来开挖横沟;③将软土基挖除,并换填透水性优良的天然级配砂砾,在该阶段之中运用分层填筑夯实的方式,来确保路基夯实的质量。
        4.6沉陷与坑槽病害的养护措施
        沉陷与坑槽病害在公路工程中的发生概率较高,而且根据沉陷程度的不同,对交通通行状况的影响程度也各不相同,因此,施工企业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及时发现,及时补救,防止事态扩大。施工人员首先对破坏区域的面积进行准确测定,并勾画出修补的边缘线,如果需要开槽施工,在开槽时,槽壁应保护垂直状态,开凿施工一直挖掘到稳定部分,开槽结束后及时清理好基底,并根据开槽的深度选择单层或者双层铺筑。对于沉陷部位,填补的实际高度尽量高于原路面,具体高出数值以坑槽的深浅度来确定,然后对接缝处进行灌油以及烫平处理。如果公路基层发生破损,施工人员必须对破损部位进行填筑作业,然后利用压实机械对基层进行碾压后,方可进行修补。
        结语
        综上所述,做好公路施工技术管理和公路养护工作是极为必要的,可从某方面而言,虽然每年我国都将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进行公路的维修和养护工作,可当前在公路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无论是技术管理还是公路养护,其与预期发展目标之间仍存在一定差距,为此,革新公路施工过程中技术管理内容、加大对养护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以及建立健全完善的奖惩机制是是促进我国公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根本前提。
        参考文献
        [1]郑雷.公路施工技术管理及公路养护措施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7(2):241-242.
        [2]任占聪.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及养护措施分析[J].交通世界:建养,2017(16):148-149.
        [3]高江丽.公路施工技术管理及公路养护措施分析[J].山西建筑,2018,44(16):122-1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