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0/4/30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1期期   作者:石琳
[导读] 目的探究健康管理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护理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究健康管理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76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组(38例)与干预组(38例),给予常规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干预组健康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率、发病情况。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心率水平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心绞痛发病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实施健康管理,减少了心绞痛的发病次数,促进患者的心率水平恢复正常,具有显著的护理效果。
关键词:健康管理;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心率水平;
        前言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多发于中年患者、糖尿病患者等,临床表现为心前区疼痛,具有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不断的增加[1]。冠心病极易引发心绞痛,临床在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时常采用药物治疗,同时配合科学护理干预可促进恢复。本文将以76例患者为对象,探究健康管理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护理中的应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76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为2018年1月-2019年1月,分为常规组(38例)与干预组(38例)。其中常规组患者,男女患者分别为21例与17例;年龄在49~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7.85±5.67)岁;病程为4~16年,平均病程为(7.54±1.68)年。干预组患者中,男女患者分别为22例与16例;年龄在47~8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7.08±5.53)岁;病程为3~17年,平均病程为(7.67±1.59)年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常规组
        给予常规组患者常规护理:
        指导患者正确的服药方式,并叮嘱患者按时服药,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并详细记录。
        1.2.2干预组
        给予干预组健康管理:
        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将疾病的有关知识讲述于患者,其中包括发生原因、治疗方式、注意事项等,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倾听患者的诉说,解答疑虑,缓解其负面情绪。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指导患者的饮食,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清淡食物为主,禁食高脂肪、辛辣等食物,睡眠要规律,减少熬夜现象。每天需要进行合理的有氧运动,比如游泳、慢跑等,根据自身的情况,保持30分钟-60分钟的运动强度,有助于患者的恢复。将冠心病的并发症、不良反应等情况向患者详细讲述,指导患者的日常注意事项,以及正确的服药方法,认识诱发疾病发作的原因,避免引起病症发作。对医生的指导应紧记,并严格的约束自己。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心率、发病情况,进行分析。
        发病情况:以心绞痛发病次数与住院时间为标准,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统计,并详细记录。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21.0的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患用(x±s)来表示,以(P<0.05)作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心率、血压指标对比
        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心率水平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如表1。
        表1:心率对比(x±s,kPa)

       
        2.2两组患者发病情况对比
        对比两组患者的发病情况,干预组患者的心绞痛发病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如表2。
        表2:发病率(n/n%)

       
        3 讨论
        冠心病作为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是冠状动脉出现粥样硬化而引起的疾病,其诱因较多,常见的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遗传、感染等,同时具有多种并发症,如炎症、栓塞等。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的供需不足而引起,表现为胸痛,其病程较长,且反复发作、治愈较难。随着人们居住环境的改变,冠心病的诱发因素不断增加,使得冠心病发病率提高,如何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冠心病患者伴随着社会活动范围的缩小,出现焦躁、抑郁等负面情绪与不安、紧张的心理[2],而负面情绪又往往加重患者的病情,使自我管理消极,降低治疗依从性,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因此在治疗冠心病患者的时候,也应了解其心理状态与疾病之间的相互影响,及早给予社会支持和心理疏导,较大程度地减轻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使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接受治疗。与此同时,同时冠心病患者的治疗受到生活习惯、健康知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良好的生活习惯对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良好的睡眠习惯,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心绞痛的发病率,调节患者的激素水平,增加身体的免疫力,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另一方面,加强健康知识宣教,使患者充分了解疾病,遵从医生的指导,使用正确的服药方式服药,减少不良行为,预防疾病的发作[3]。
        本次的研究表明,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心率水平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心绞痛发病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实施健康管理,减少了心绞痛的发病次数,促进患者的心率水平恢复正常,具有显著的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王菲,田月强,田春来, 等.健康管理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老年患者的预后影响[J].河北医药,2017,39(13):2049-2051.
        [2]李小花,王堃.延续性护理对老年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护理效果及不良事件预防[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2):5-7,11.
        [3]张丹,王芳.健康管理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10):177-1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