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在急诊患者抢救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在2019年2月~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急救患者中随机抽取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1:1的形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则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抢救成功率比对照组高,且抢救时间也明显比对照组短,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患者抢救中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不仅能缩短抢救时间,还能提高成功率。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急诊患者;抢救成功率
急诊科室患者发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不仅要求医护人员争分夺秒节约时间,对于医护配合度、预见性也具有较高标准[1]。在常规护理中,因抢救流程不规范,医护人员之间配合度较差,易使抢救工作混乱无序,从而降低疾病抢救率。因此,本此研究将在急诊患者抢救中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9年2月~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急救患者中随机抽取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1:1的形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0:19,年龄最小为60岁,最大为75岁,平均年龄则为(62.34±3.16)岁;实验组男女比例为18:21,年龄最小为59岁,最大为74岁,平均年龄则为(62.18±3.21)岁。比较两组临床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配合医师操作,密切监测心率、血压等体征。实验组则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
(1)建立抢救团队,建立高效率、高配合度的医疗抢救团队,明确分工,落实职责,合理安排白班、夜班人员配置,防止工作繁忙引起差错,确保护理质量。
(2)制定抢救流程,因急诊患者病情相对危急,护理人员工作繁琐、流程多,针对经验不足护理人员而言容易出现差错。因此,要细致划分抢救流程,加强人员知识培训,要求护士要熟练了解、掌握不同疾病抢救流程,提高医护之间配合度。
(3)备置抢救用品,急救前,护理人员要根据家属病情描述,备好所需抢救药品、工具,并预测抢救中易引起的不良反应症状,做好应对措施,不仅能节约抢救时间,还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抢救时间和抢救成功率进行比较。
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意识清晰、症状缓解,无生命危险;有效标准:意识清晰,症状有所缓解,未完全脱离生命危险;无效标准:病情无变化。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1.0分析,计量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检验标准p<0.05。
2结果
2.1两组抢救时间对比
实验组抢救时间(15.88±9.72)min;对照组抢救时间为(29.78±9.48)min。两组比较结果为(t=6.393,p=0.000)。
2.2两组抢救成功率对比
实验组39例患者中,20例显效,16例有效,3例无效,成功率为92.31;对照组39例中,15例显效,14例有效,10例无效,抢救有效率为74.36。两组比较结果为(x2=11.600,p=0.001)。
3讨论
急诊科抢救工作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措施之一,相对于医院其他科室而言,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大、操作繁琐。而在抢救中未知因素较多,再加之抢救风险较大,若医护间工作衔接性较差,会对抢救疗效造成严重影响[2]。因此,需严格规范操作流程,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知识,规避风险,确保工作质量。
预见性护理主要是针对护理风险给予事前评估、控制,便于规范抢救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从而为患者建立安全、稳定、舒适的抢救环境[3]。首先建立抢救团队,加强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培训,提高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确保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优质、有效的干预措施。其次是制定抢救流程,严格规范流程、避免慌乱中出现差错,合理安排排班制度,减轻护理人员压力,提高业务水平、工作效率[4]。最后是根据患者情况,提前备好急救药品、医疗器械,能够有效缩短抢抢救时间,提高抢救率。本次研究显示,实验组抢救时间比对照组短,而抢救成功率则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急诊患者抢救中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节约抢救时间,减少疾病风险,提高成功率。
参考文献
[1]杨秀英. 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压疮的预防效果探讨[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 13(19):227-229.
[2]刘慧慧. 预见性创伤护理对急诊创伤性骨折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8, 37(23):3248-3251.
[3]陆文炜, 吕林娟, 叶和军. 预见性复温护理对急诊创伤患者自发性低体温的影响[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8, 24(30):3670-3673.
[4]钱金芳, 张浩, 郭治宇,等.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预防动静脉内瘘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J]. 浙江医学, 2017, 39(19):1709-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