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观察初产妇产褥期应用延续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及其对自我保健能力、产妇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取本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接诊的初产妇11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n=55)接受基础护理干预,观察组(n=55)实施延续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初产妇自我保健能力、产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初产妇自我保健能力与对照组比对,P<0.05;观察组初产妇产妇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对照组比对,P<0.05。结论:初产妇产褥期应用延续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较高,可有效降低初产妇并发症,提高初产妇自我管理及保健能力,改善预后效果,应积极推广。
【关键词】延续护理;初产妇;产褥期;作用
大部分初产妇均缺乏育儿及自我护理的经验及知识,导致初产妇产褥期无法得到有效的干预,导致初产妇极易出现并发症,影响产妇产后康复及[1-2]。因此,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提高初产妇安全而言是非常必要的。本文旨在观察初产妇产褥期应用延续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及其对自我保健能力、产妇并发症的影响。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临床资料
取本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接诊的初产妇11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n=55)接受基础护理干预,观察组(n=55)实施延续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比对中无意义(P>0.05)。
纳入标准:均为单胎妊娠初产妇;均处于足月分娩初产妇;自愿同意本次研究;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排除处于产褥期并发症或合并妊娠期的妇女;排除合并严重慢性疾病的患者;排除合并心肝肾脏器疾病的患者;排除精神及神志意识障碍的患者。
对照组:剖宫产16例,自然分娩39例;最大年龄为38岁,最小年龄为20岁,(29.5±1.0)岁;
观察组:剖宫产17例,自然分娩38例;最大年龄为39岁,最小年龄为20岁,(29.5±1.5)岁。
1.2方法
对照组(n=55)接受基础护理干预。
观察组(n=55)实施延续护理干预:
延续护理小组。由本院主治医师、护士长及责任护士构成延续护理小组,定期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考核培训内容,提高小组成员专业性,促使成员充分掌握延续性护理各项技巧及知识。各小组成员需整理并收集初产妇各项资料,例如微信号、QQ号、手机号码、住址等资料,之后建立微信群及公众号,告知初产妇或其家属关注公众号并加入微信群中。
通过微信公众号、电话随访等方式向患者开展健康教育,每日宣教2至3条产后保健内容,例如新生儿脐部护理、抚触知识、新生儿喂养、产后形体恢复训练、用药指导、乳房清洁、膳食营养指导、会阴部干预等内容,宣教方式采用视频、图片、文字等[3];护理人员每晚需评估并检查初产妇对当日宣教知识的掌握情况;小组成员需定期告知初产妇口服药物方法及服用时间,同时可设置服用打卡程序,以此了解初产妇服用情况;对于未积极开展服用打开的初产妇需合理提醒;小组成员需评估初产妇出院后饮食及运动情况,嘱咐初产妇科学饮食,不可过度运动,指导患者定期开展打太极、散步等有氧运动;小组成员需告知产妇情绪对产后康复的影响,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
小组成员需在产妇出院后每7d开展上门随访,持续4次,之后每15d随访一次,持续8次。随访时需观察产妇乳量、乳腺管通畅情况,及时纠正患者不良卫生习惯,观察产妇恶露及子宫复旧情况,评估母婴健康情况,提高产妇自我保健能力,及时解答患者存在疑问。
1.3 评定指标
对比两组初产妇自我保健能力、产妇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3.0软件,卡方检验,以%形式展开,t检验,以形式展开,两组患者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以P<0.05展开。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初产妇自我保健能力
观察组初产妇自我保健能力与对照组比对,P<0.05。
表1 对比两组初产妇自我保健能力(±s,分)
.png)
3 讨论
初产妇分娩后机体除乳腺外各项器官未恢复至孕前状态,一般情况下产褥期为48d,经研究初产妇缺少相关自我护理经验,使得产妇极易出现产后并发症,不利于产后康复[4-5]。因此,有效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康复而言是非常必要的。用延续护理干预可通过多种方式向产妇宣教,提高产妇自我护理能力,改善产妇并发症,促进预后。经本文数据分析比对:观察组初产妇自我保健能力与对照组比对,P<0.05;观察组初产妇产妇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对照组比对,P<0.05。
综上所述,初产妇产褥期应用延续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较高,可有效降低初产妇并发症,提高初产妇自我管理及保健能力,改善预后效果,应积极推广。
参考文献:
[1]许丽霞.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延续性护理对初产妇产后自我效能和母乳喂养率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9,28(22):4211-4212.
[2]涂静.延续性护理对初产妇产褥期身体与心理恢复的干预效果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18):88-90.
[3]刘茂荣.延续护理对初产妇产后心理及盆底康复的效果观察[J].黑龙江医药,2018,31(03):692-694.
[4]肖萍.延续性精细化护理干预模式对初产妇产后抑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33):4640-4641.
[5]周琼娜.健康教育双路径协同模式对初产妇产褥期健康管理行为与效果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24):66-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