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律动对听障儿童语言康复训练的效能——听障儿童音乐律动“4+3”教学模式的探索

发表时间:2020/3/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99期   作者:王渭娟
[导读] 在现代学前教育理念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影响下,我国的学前教育逐步改变传统教育模式,音乐教学便是其改革的焦点之一,这让学前听障儿童看到了“春天”。
西安市第二聋哑学校 陕西 西安 710004
        摘 要:在现代学前教育理念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影响下,我国的学前教育逐步改变传统教育模式,音乐教学便是其改革的焦点之一,这让学前听障儿童看到了“春天”。而作为一名学前听障儿童语言康复、音乐教师,教学中,音乐律动教学无样本可学,无模式可参照,不知如何对学前听障儿童进行音乐律动教学的问题,急需改善。本文从多年教学实践和学前听障儿童自身实际出发,找出学前听障儿童音乐律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探究音乐律动教学模式,以达到优化学前听障儿童语言康复的效果。
        关键词:学前听障儿童 音乐律动教学 音乐律动教学模式
        一、相关概念
        1.“学前听障儿童”:听力有障碍的学前儿童,是由一定原因导致听不见或者听不清声音,从而无法与人进行正常交流和进行社会交往活动。
        2.音乐律动教学:这里所指的“音乐律动教学”是康复教师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身心发展特点,根据音乐的性质、节拍、速度、力度、音乐的情绪起伏等,带领学前听听障儿童以身体各部的动态运动,有规律地、反复地做一个或一组韵律动作,来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诱导他们自编动作,肢体协调一致地“边歌边舞”的教学活动。
        二、问题的提出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听障儿童及时配戴适合的助听设备,进行了语言康复治疗,但还存许多问题,如:呼吸方式异常、呼吸与发声不协调、语言表达的节奏性、流畅性度不好……,需要借助音乐方面的教育解决听障儿童语言康复问题。音乐律动教育作为音乐教育中的一部分,它对促进学前听障儿童智力因素和情感因素、优化语言康复效果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但受到许多因素制约,具体如下:
        1.康复教育观念问题。很多教育康复机构领导、教师、家长对于听障儿童的音乐方面教育存在误区,使其发展受到制约。传统的观念认为听障儿童受生理条件影响,口语表达受限,连话都说不好,如何“边歌边舞”等诸多因素,让对学听障儿童的音乐律动教学处于一种边缘化位置。家长送孩子到康复机构目的明确:只要孩子说好、说清语言,能正常沟通,很快地毕业去正常学校就读;没有家长对老师说“老师,能让我的孩子像健听孩子一样在快乐的氛围中“边歌边舞”地学习语言……”更不用说对他们进行音乐方面的教育,激发学习音乐兴趣,进行美的音乐熏陶,及培养音乐才能了。
        2.没有针对听障儿童的音乐律动教材,教师儿歌教学频率低。据有关数据统计结果显示:31.8%教师每周进行1次以上儿歌教学,36.4%的教师每月进行1次儿歌教学,23.6%的教师每学期进行1次儿歌教学,8.2%的教师从不涉及儿歌教学;52.7%的教师认为听障儿童一学期掌握儿歌的数量不到3首;70.9的教师最近1个月儿歌教学2次以下,只有29.1%的教师组织儿歌教学3次以上。
        3.音乐律动教学无模式可循,无成熟范例可模仿。康复学校专门从事音乐教学的老师几乎没有,有音乐老师的也以舞蹈教学为主;由于长期的语言康复教学,个别音乐教师也没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才能,导致专业退化。一是在学前听障儿童语言康复教学中,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康复教师考虑如何“教”,远比考虑儿童如何“学”要多得多。二是教学中老师言语矫治多,学生肢体动作少,剥夺孩子在课堂中“动”的权利,扼杀了孩子好动的天性。三是学生说话节奏不好。学生说简单的儿歌可以,字数多一点,就嘴绕、漏字;四是语言与肢体协调性不好。学一首简单的儿歌,“顾此失彼”,更别说听音乐伴奏“边歌边舞”了。
        4.学生错过了最佳的学习期。据有关资料显示,音乐教学的最佳培育期是3到6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学习一年,至少相当于成人后学习五六年。人类的听力具有绝对音感和相对音感。绝对音感必须在4--6岁之间培养,过了6岁,听觉机能已经固定,就会出现听不懂声音。
        5.音乐律动教学设备不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好一点的康复学校有钢琴,但三、四年甚至更长时间不调律,音不准,弹出的旋律不成曲调;给班级配的电子琴很多是20多年前的,音色不清,节奏不适合学生用,为教学带来不便;配的打击乐器损坏、老化、量不足;更甚者有的康复机构、私人机构都没有这些设备。
        三、音乐律动教学模式
        1.音乐律动“4+3”教学模式。“4+3”教学模式,是针对一首歌曲,展开分层次教学,分主教学内容与次教学内容。“4”主教学内容是必须掌握的,“3”教学内容是选学的,教师可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自主选择;教师也可根据“4+3”音乐律动教学模式、学生情况,自由选取三到五首主题儿歌进行一周音乐律动教学。
        “4”主要教学要求:(1)学生通过“听”感受歌曲的曲调、旋律、风格等,并初步模仿唱歌曲,并做简单的律动动作。(2)提高教学难度。首先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拍打歌曲的重点节奏,并有节奏、清晰、连贯地说歌词、唱歌曲。其次学生在老师诱导下,语言与肢体动协调一致地“边歌边舞”。最后学生能独立地“边歌边舞”。(3)学生跟着伴奏,由慢到快,到易到难,尽量有曲调地跟着伴奏唱歌。(4)学生通过“听—看—听”等方法,能独立边听歌曲伴奏边做律动动作(音乐伴奏速度由慢到快,一般每分钟45——80拍。)。
        “3”次要教学要求:(1)学生认识、语言描述、辨识乐器(每节课选1-3个打击乐器)。(2)知道乐器音乐特征(长音、短音),辨识乐器的声音;为学过的乐曲重点节奏型编配打击伴奏。如:“节奏音”可选取双响筒、单响筒,“长音”可选取三角铁、钹等。

老师教学应注意的是,“锣、三角铁”等是发出高频音的乐器,应避免发出过大的声音,以免对学生的助听器造成损害。(3)进行“合唱指挥”活动。合唱教学时,一般选用“集体唱,二部轮唱”两种方法。指挥教学时,根据乐曲节奏关系,让学生学一些简单的合唱指挥知识。“麻雀虽小,五脏倶全”,此时教学与成人的“合唱指挥”形式无异,只是“简易版”。
        2.“4+3”音乐律动教学策略
        (1)选择适合学前听障学生的音乐律动教材。市场上没有专门适合学前听障学生的音乐律动教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于是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根据学前听障儿童年龄特点、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将音乐教学、语言康复教学、舞蹈教学进行整合,前期做问卷调查、问卷分析;中期将基于儿歌的音乐律动内容在教学中不断实践、修订;后期进行初期应用、完善,最后编写了这套《快乐音乐》音乐律动,并在教学中推广,受到家长一致好评。
        (2)教师前期准备不可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创新精神的老师一定要勇练音乐教学“基本功”,课前做好充分准备:一是要备学生(学生接受程度如何,如何应对教学中的突发问题); 二是要备学情(教学内容设置、取舍、各内容衔接等问题),通过一次次的音乐律动课,让大家看到,对学前听障儿童进行音乐律动教学的效果,引起大家的“共鸣”。三是准备适合音乐教具,如:有声响的打击乐器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根据不同的歌曲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老师可根据乐曲的难易程度,选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一是对于曲调单一、歌词少歌曲教学,老师可以直接从教授唱开始,如:《合拢放开/握拳放开》;对曲调稍复杂、歌词多的歌曲,老师先从听觉上刺激,让学生听歌曲,初步感受歌曲,然后让学生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以“听歌——仿唱——说歌词——学唱歌曲——学歌曲律动动作——边歌边舞——跟着音乐伴奏“边歌边舞”的顺序进行教学。
        (4)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提出不同的要求。正常人都有“五音不全”问题,对于学前听障儿童而言,因为配戴了助听设备,接受水平和知识水平不同,在曲调准确性方面对学生要求不能太高,对一个班的学生提出分层次的教学目标。如:音乐律动教学的第一课时,老师加入有旋律的歌曲,不要求学生将歌曲曲调唱得多准、唱得多好听,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唱出来,大胆表现自己。
        (5)完整的一节音乐律动课应有前测、实施、后测。举例说明:聋幼儿听力语言训练教材《学说话》四册第10课《找朋友》第2课时。①前测部分:学生听《找朋友》音频,回顾歌曲。(“听一听1”)A.师生谈话。师:上节课王老师教小朋友学了一首歌,小朋友还记得吗? 师:那我们来听一听。提示:如果此时学生反应出来,老师就表扬学生“小朋友真棒!”如果此时学生反应不来,老师就提示学生听《找朋友》音频。B.板书:找朋友。师:小朋友刚才听到的是哪首歌呢?生:《找朋友》 (老师板书)。C.老师叫两个学生试唱歌曲,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 师:现在王老师请一个小朋友来唱这首歌,谁来?问题如:a.语言节奏性不好。b.“唱歌”基本上是在说歌。c.语言与肢体不协调。②新授部分:A.学生听老师唱歌,初步感受歌曲。(“听一听2”)方法:老师边拍手边唱歌。(速度要慢)B.学生模仿老师拍手唱歌。(“唱一唱1”)提示:a.如果个别学生唱不好歌词时,老师可让学生看歌谱,并有节奏地说歌词。b.学生模仿老师一拍一次,拍手唱歌。c.根据歌曲的强弱节奏拍手唱歌。(“强拍”拍手,“弱拍”拍小臂或身体其他部位。)C.学生听老师弹电子琴,模仿老师拍手唱歌。(“唱一唱2”)师:现在小朋友伸出小手,跟着电子琴音乐学唱歌曲。 集体唱歌——分组唱歌——个别唱歌——教师指导。D.学生跟着老师听音乐伴奏边歌边舞。 (“唱一唱、跳一跳”)师:刚才我们唱了这首歌,现在我们要跳一跳,小朋友先看王老师跟着音乐怎么做。老师示范——个别表演——集体表演。E.巩固练习 (“玩一玩1”)方法一:大家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老师示范边歌边舞地游戏,学生轮流“找朋友”。方法二:学生坐在凳子上围成一个半圆形,老师示范,学生轮流“找朋友”。方法三:如果学生掌握得好,老师可增加难度,让学生听音乐伴奏边歌边舞做游戏。③后测部分:学生集体邀请其他班老师或小朋友“边歌边舞”。 A.在音乐律动教学中,可加入唱音练习和超语段练习。在《小猪吃得饱饱》音乐律动教学中,学生模仿唱“lu——”时,可进行如下教学:一是进行长短音节奏练习:lu——、lu——、lu、lu、lu、lu。二是老师可变换不同的语速、声调诱导学生说话。三是加入旋律进行唱音练习。B.一节课应重点突出。对于学前听障儿童的教学,重复是最重要的一种方法,音乐律动教学更是如此,一节课应重点突出,内容且不可多,可采用多种方法去解决一到两个教学问题即可。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对于学前听障儿童大班的音乐律动教学,教师可根据主题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选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对于初步进行音乐律动教学的教师,先模仿,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与他们共同探索、研究,在教学实践中看到好的效果,尝到“甜头”。总之,通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思考-实践-摸索-完善-应用-总结经验,音乐律动教学已经成了学校康复中心的教学“特色”、“亮点”,但还要继续钻研,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更好地优化学前听障儿童语言康复效果。
        参考文献
        [1]李阳 王元芬 《听障儿童儿歌教学现状调查与策略分析》.《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律动》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3]《特殊儿童舞动治疗》 《音乐疗法》.《听障儿童综合活动示范教学指导》。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