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以读促写”方法摭谈

发表时间:2020/2/26   来源:《教育学》2020年3月总第208期   作者:李莉
[导读] 初步感知教材,预习中查找资料,弄懂字词意思,理清文章写作顺序、主要内容,自主勾画重点词句。
武汉市育才小学 湖北 武汉 430010
  古人云:“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一是说,“怎样写”大多是从阅读中悟到的。凭借课文例子,可以举一反三,以读促写。二是说,“厚积才能薄发”, 勤于读书,大量阅读,必能促进作文能力的提高。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关系。”从叶圣陶先生总结的作文教学经验来看:阅读和写作从来都不是两条平行线。提高写作能力,需要从阅读教学找突破口,在作文教学中以阅读教学作为依托,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
  一、阅读促发写作兴趣
  初步感知教材,预习中查找资料,弄懂字词意思,理清文章写作顺序、主要内容,自主勾画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并在初读中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准备课上交流、汇报。例如,在教《草船借箭》一课前,充分借助“易中天品三国”的效应,让学生先了解三国的形成、鼎立、衰败过程,了解曹操、诸葛亮、周瑜、鲁肃的为人特点。课上教师积极引导,同学们就会把诸葛亮神机妙算,曹操用兵多疑,鲁肃为人诚信,周瑜嫉贤妒能等人物性格特点揣摩得非常透彻。课后学生定会兴致盎然地捧起《三国演义》,掀起了继“易氏效应”之后的又一波“三国原著热”。在这有意识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是阅读的积极参与者,还是阅读的发现者和创造者。
  现实生活中,孩子的生活经历往往受现实条件限制,而广泛的阅读必将带给他们更多丰富的体验。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不时产生新的发现,进而感悟、联想到其他的事。对这些感悟和联想,他们往往会产生不吐不快的心理。此时。教师及时提供平台,组织一些读书班会或专题沙龙,引导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或以讲故事、开辩论会等形式来锻炼口才;鼓励学生在班级、年级跟帖交流,发表见解;通过办墙报、校园文学报等形式提高学生的书面作文水平;指导学生在各级各类期刊上公开发表阅读感受,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就感、获得满足感,这样就能极大程度地促发学生的写作热望。
  二、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阅读是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围绕教材,选择一些阅读文本让学生阅读积累,反复揣摩、领悟、消化,引导他们学会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运用,正所谓“善假于物”,才能在写作时“信手拈来”,为文章锦上添花。
  写作素材往往来源于阅读中的间接感受。结合语境的积累,结合情感的积累才易于被内化。阅读教学是促进语言材料内化的途径,尤其注意读书要做到“读进去”和“读出来”。“读进去”就是读中有思考,“读出来”就是读中有感悟。如教学《火烧云》中的一段:“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引导学生注意阅读的体验,指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这段中哪一个字用得好?为什么?学生间展开了激烈的争议,此时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这句话,最后大家一致认为是“烧”字。接着学生大胆发表了各自的意见:“烧”字让我们感觉颜色特别美;“烧”字让我们看出火烧云在变化;“烧”字让我们有天空的云从西到东移动的感觉……这种自悟自得的阅读体验,点亮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阅读的理解,增强了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创造精神,更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语言积累。
  课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片段,有感情朗读或背诵,释放情感,在读中明意、读中悟情、读中吸收,并把好词句、段或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积累下来。

在此基础上进行仿写、补白、续写等内化训练,如此的预测、推想,读写迁移,是练习写作的最好时机,如在教完《少年闰土》时仿写一篇《我的小伙伴》;学完《鲁滨逊漂流记》后选取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进行补白,可以写一篇《“我”与“星期五”》;学完《凡卡》和《穷人》后可展开合理而有创意的续写,进一步升华学习体验。总之,学一类,仿一类,让学生有样可照,仿得轻松练得愉快。继而从仿到创,写出自己的风格和特点。
  三、阅读提供写作方法
  每一篇文章都有它不同于其他文章的个性,通过概括特点不仅是对文章的整体回顾,更是为今后的写作做好充分的铺垫。通过阅读教学的过程,不但使学生了解内容,达到“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境界,而且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明白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的奥秘。总的来说,可在小学中高年段逐步渗透以下几个方面:
  1.分析主旨,看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否鲜明集中深刻。
  2.分析选材,看文章的选材是否围绕中心,是否具有典型性材料,是否新颖,取舍是否得当。
  3.分析结构,看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是否照应,层次和段落是否,清晰过度是否自然。
  4.可针对性地引导揣摩分析表达方式,主要有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这五种。
  5.还可在分析语言方面对学生展开分层引导。
  (1)从语言基本要求看是否朴素准确和精炼。
  (2)从修辞方法的角度看有什么特点。
  (3)语调是幽默讽刺还是庄严沉郁,是冷淡悲凉,还是欢乐喜悦。
  (4)分析人物语言是否个性化。
  经常渗透并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练习从以上五个方面去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学生可以用这些方法,凭借这些能力,自己去分析教材上,甚至报纸、杂志、书籍上许多文章的写作特点,逐步为写作插上翅膀。《庐山的云雾》一文以清新、流畅的语言描绘了庐山秀丽的景色,其中有很多打比方的句子,可引导学生用“犹如”“仿佛”“宛如”“像”说话,引导他们从修辞的角度去领会写作方法。《庐山的云雾》二、三自然段采用并列构段的方式,从几个不同方面写了庐山的美景,学生在阅读中领悟到介绍事物几个方面的时候,可采用并列结构段。《卢沟桥》《捞铁牛》等课文中都有典型的连续结构段,按照先后顺序一层接着一层写;《北大荒的秋天》描写原野时采用总分结构,先总写出原野的热闹非凡,后从大豆、高粱、榛树几个方面来具体写出这里的热闹。文本多样的结构给学生的写作提供了范例,此时再指导学生练写片断,给学生提供实践运用的机会,搭设展示才华的舞台。
  教材中在谋篇布局上很有特色的课文,要让学生深入体会其妙处,然后模仿写作。例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文章紧扣文题“背影”,抓住“背影”开篇点题,详尽刻画父亲过铁道买橘子时的“背影”,首尾呼应,再次点名主题“背影”。学生在阅读中学习这种紧扣文题,抓住人物的某一特征,并以此为线索详尽刻画,首尾呼应的结构形式。课后引导学生有意识模仿其结构,抓住自己熟知的人物最有代表性的特征,或语言、或动作、或习惯、或体态特征等展开刻画。
  四、阅读培养写作见识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一篇好文章,总能给人以审美的愉悦和思想的启迪。教材中所选的许多课文,读完后总给人一种言尽而意无穷的感觉,让人思索和回味。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读读、想想、画画、演演,运用多种感官体会语言含义,与课文情感产生共鸣,探究语言规律;可以引导学生品读含义深刻的、优美的句子或段落,从中思考作者写这篇文章赞扬了什么,批评了什么,向我们揭示了什么道理。学生读到能触动人心的字、词、句,读到能发人深省的语段,哪怕是一个标点的巧妙使用,都可以用简洁的文字批注在书的空白处。此时学生便能大胆发表个人看法,深入剖析思想内涵,寻求作品和生活中的真、善、美。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渐加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理解,所以读完一本课外读物或是一个故事,往往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时,教师要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把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所见、所思、所想用笔头倾泻出来。例如每周的“小练笔”和“周记”,在鼓励学生“贴近生活,本色写作”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结合课外阅读写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悟。这样一来,学生的写作空间扩展了许多,内容也变得丰富了。阅读严文井的《小溪流的歌》一文,学生从文中读出了执着精神,读出了执着坚持的可贵,更悟出了人生需要历练的道理,这样深层次的情感体验触动了学生的内心世界,于是一行行饱含情思的文字从学生的笔尖流泻出来。安徒生的童话名篇《丑小鸭》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陶冶。学生在深入分析丑小鸭的这一文学形象的基础上,抓住文章的主题词抒写内心的真实体验,联系生活实际写出对美好人生的执着追求……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