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实施中数学备课行为的转变

发表时间:2020/2/26   来源:《教育学》2020年3月总第208期   作者:李刚
[导读] 备课是学习、分析、研究、处理教材和运用教学艺术的综合过程,是教学全过程的基础。
陕西省宝鸡市眉县职业教育中心 722300 
  摘 要: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应如何转变观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强烈的互动联系,使其能从根本上改变一贯的思想观念,使备课行为能从根本上有所转变,以适应课程改革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满足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同时也是实践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
  关键词:备课 自主学习 丰富课堂内容 
  备课是学习、分析、研究、处理教材和运用教学艺术的综合过程,是教学全过程的基础,是上好课的前提,对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全面客观认识初高中教材的脱节点,做到有的放矢教与学
  作为高中教师,必须要熟悉初高中的全部教材,找到初高中教材哪些地方的要求有脱节。初高中教材要求有脱节嫌疑的地方有:立方和与差的公式初中已删去不讲,而高中的运算还在用;因式分解中十字相乘法初中一般只限于二次项且系数为“1”的分解,对系数不为“1”的未涉及,而且对三次或高次多项式因式分解几乎不作要求,但高中阶段如解方程、不等式等要经常用到;初中教材对二次函数要求较低,学生处于了解水平,但二次函数却是高中贯穿始终的重要内容。配方、作简图、求值域、解二次不等式、判断单调区间、求最大、最小值,研究闭区间上函数最值等是高中数学必须掌握的基本题型与常用方法;几何部分很多概念和定理(如射影定理等)初中生大都没有学习,而高中都要涉及……
  二、用现代前沿科学知识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数学
  数学是一门具有严谨逻辑性的科学,自身具有立论严谨、推理有据、系统严密的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意志品质,但同时也是中学和中专生失去学习数学兴趣的主要原因。再加之,数学课没有专业课那样有立竿见影的经济效益和应用成功的喜悦,以及大多数人认为数学很枯燥及现代娱乐软件工具的诱惑,进而使学生更加不重视数学课的学习,甚至有厌恶情绪,与数学教学形成对立的矛盾。然而学生们又对现代信息前沿知识又感兴趣,尤其是对前沿学科的应用所产生的令人喜悦的成果,非常着迷和神往。这时,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洞悉这每一个喜悦中数学的传神作用和贡献,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三、充分挖掘生活常识,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每个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家庭,社会阅历不同,所接触的环境各异,对于同一知识点,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想法和理解,在学习中会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而这些要求恰是创新教育过程中的重中之重,是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养成的基石和动力。

例如:学生在学习“函数的图像”时,学生可能会提及到以下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和用品:抛出物体运动的轨迹、对称美、心脏线、螺旋线、股市行情曲线、玫瑰线、轮船船体的流水线、飞机前翼的设计线、导弹飞行轨迹、神舟六号返回轨迹线等。这些(“时代性”)问题随时都有可能成为课堂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如果教师课前没有充分的准备,可能就会出现尴尬的局面。因此,教师在新课程标准下备课时,针对不同的教学基本点和知识节点要充分挖掘生活素材,灵活运用素材,使学生从常见的生活现象、日常生活中走进数学课堂,真正实现数学学科的课程理念。
  四、把自己当学生,与学生共同“跳动”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为学生的学而服务的。所以我们设计课堂教学时,要“稚化”自己,把自己当做学生,用一颗“童心”去探知学生的想法和情感。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设计课堂教学,这样在课堂上面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想法才不会感到奇怪,并能从“童心”的角度去引导他们去解决问题。
  五、转变思维理念,备“导法”而不备“教法”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在上课前要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设计有效的和创造性的活动,确保上课时能正确地引导学生走进课堂,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并确定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索和实践,引导学生分析和交流,形成自己新的认识。在这些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学习的效果取决于学生的情感和意志。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和意志,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不再是通过“教书”去传授知识,也不再是教学生如何去做。而是合理科学地引导,让他们从生活和身边的事去主动探究,乐于追求。因此,教师上课前要思考“如何引导”而不是“如何教”。只有确实地转变思维理念,才能导得自然舒畅,学生才能真真切切地学到应有的知识和能力。
  总之,在新课程的实施这个大的系统工程中,数学学科要走得更好、更稳,必须从备课行为的转变入手,才能确保教学目标能力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
  [2]李元中 中学数学教学概论[M].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3]关文信 问题学生教育指南:中学班主任办[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胡运权 运筹学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5]李尚志 陈发来 吴耀华 张韵华 数学实验.Mathematic3.0[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6]王道俊 王汉澜 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