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教育教学方法改革

发表时间:2020/2/26   来源:《教育学》2020年3月总第208期   作者:逯权民
[导读] 学生是发展的人,可塑性很大,需要正确引导。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甘肃省老年科学工作者协会 甘肃 兰州 730000
  摘 要:高中阶段的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关键,是决定一个人将来成功与否的必由之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减轻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负担,如何更好地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需要学生更多的学习主动性和更加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本文在总结过去改革经验,汲取了改革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中教育 教学方法 改革 
  新课标是指《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我国沿用已久的教学大纲改为新课标,反映了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各门课程标准的研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工作,新课标的启用,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
  一、新课标背景下的教育改革
  1.学生观念的改变
  学生是发展的人,可塑性很大,需要正确引导。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帮助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一旦开发出来,将会得到长足的发展;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具备了完整性和独特性,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责权的主体。
  2.教师观念的改变
  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导师和促进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新课标要求教师教学行为有四个转变,即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和赞赏;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和引导;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
  二、新课标下的教材改革
  教材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主要材料,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教师讲授的内容;同时也便于学生预习、复习和做作业。教材是进一步扩大知识领域的基础,所以要教会学生如何有效地使用教材,发挥教材的最大作用。教材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它为教师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提供了基本材料。新课标反映了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要求,受一定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文化发展水平以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新教材在文本结构、内容及实施要求等方面进行了改进和完善。主要增加了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部分,内容更全面,结构也更加完整,标准从整体上有较大提升。课标内容方面凸显时代性和整体性等。

更加关注学科内在联系及学科间的相互配合,克服碎片化及彼此间的脱节等现象。实施需求强化指导性、可操作性。学科核心素养是明确学生学习该学科课程后应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主要是避免教育教学只关注具体的知识学习,要求关注学科思想、思维方式。
  学科核心素养各个学科的要求不同,比如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这些数学核心素养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交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文化意识是核心价值取向,是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
  三、新课标下的学业质量考核
  课程评价(CSE)首先由被称为当代课程评价之父的美国课程评价专家泰勒提出,以目标为中心而展开,是在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目的游离评价模式由美国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斯克里文提出。他认为:评价者应该注意到的是课程计划的实际效应,而不是其预期的效应。CIPP评价模式是指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的缩写。CSE评价模式是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的核心是课程改革基础。学业质量水平就是学生的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刻画。新课改明确了学业质量是对学生多方面发展状况的综合衡量,改变了过去单纯看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也是为了改善长期以来存在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引导教学更加关注教育本身。
  四、新课标下的传统文化教育
  新课标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各门学科结合自身特点,丰富充实相关内容。语文最明显,不仅增加了经典文化作品的内容,提高了中国古代优秀作品的篇目占比,同时对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提高了学习要求。此外,美术、音乐、体育与健康、数学等课都增加了有关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如美术课增设中国书画,内容涉及中国传统绘画、书法、篆刻等经典作品欣赏及传统画论。
  成功教学改革告诉我们,教和学是不可分割的,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需要教师和学生很好地配合。特别是综合课程需要教师掌握相关学科的知识,如果教师缺乏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技能,就不可能将这些知识技能成功地整合起来,这样就很可能导致综合课程形同虚设。另外,教师必须从专业知识和教学实践相结合,不断地使用新的教学理念才能得到更好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尤小平 崔允漷 学历案与深度学习[M].华东师范大学,2017,10。
  [2]拉尔夫泰勒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4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