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教育创新

发表时间:2020/1/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5期3批   作者:赵耀琴
[导读] 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其日后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其日后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信息技术课程是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载体之一,通过合理开展信息技术教学,能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增强其学习兴趣,使其在学习中获得良好的体验感。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在社会之中的不断普及,信息技术在教学之中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广泛。信息技术在教学之中体现出来的优点是无可非议的,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使用,也是让我们看到了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一些缺陷,所以在本文之中我们将要对其应用进行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教学;应用
1 引言
        任何事物都是有着两面性的,在现在的这个信息发展的时代,在小学的教学之中运用信息技术是大势所趋。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也是非常的便利灵活,可以达到视听结合、声像并茂、动静皆宜的效果,能够更好的辅助教师完成教学目的。但是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也是有着一定的弊端,比如限制了学生的真实感受、增加了教师的备课压力等等。所以如何正确的使用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怎么将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相结合也就成为了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了。
2 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缺点
        2.1 信息内容太多
        老师在运用了信息技术之后,很多时候会从头到尾都使用多媒体,或者说全程都在念多媒体课件,有些像是讲座或者是学术报告。一股脑的把所有的信息灌输给了学生,会让学生有些消化不良,难以一时之间完全消化接受。在使用信息技术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明白,这只是一种辅助手段,真正的课堂依然是要靠教师的引导。更何况,我们现在面对的还是一群心智不够成熟的小学生,这就更需要教师在讲解课堂的时候多注意一些引导和讲解。
        2.2 信息技术呈现单一化问题
        老师从头到尾都是以信息技术来呈现图片、视频、声音等信息,近乎每一次都是使用多媒体,而没有采取多媒体和传统的板书进行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授课,而是单纯的把课本上面的内容给搬到了多媒体上面来进行呈现。这样不仅仅是让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变了味道,更是让学生在上课的时候会产生疲乏的感觉。
3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教育创新策略
        3.1 基于小组合理分工的信息技术课合作学习
        在一些教师开展的合作学习活动中,合作学习的效果不佳,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学生的小组分工不够合理,又或者没有进行合作分工,只是聚在一起讨论。在这样的情况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并不高,也很难切实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或者很难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效果。因此,在新时期的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小组成员和小组任务进行相应的合理分工。比如,在“制作电子小报”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合理地分解这一学习任务,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个人需要完成的任务。比如,有的学生负责构思,有的学生负责搜索图片,有的学生负责寻找资料,有的学生则负责美工,等等。在这样有条不紊的合作学习过程中,彼此之间可以独立解决一些问题,又可以相互配合解决一些问题,让学生都能够提高自身的学习效果,并且促进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提升,推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有效开展。
        3.2 引入竞赛的模式,提高课堂学习的趣味性
        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胜心理,在比赛中他们会表现得更加主动,也会从这样的比赛式学习中得到更多的收获和快乐。竞赛是激起学生学习动机,调动主观能动性,并增强学习效果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学生天生有一种“竞争”心理,且好胜心强,教师可以利用他们这一心理特征,结合教学内容,组织课堂竞赛活动,给予他们更多的表现机会,让他们能够收获更多的成就感。竞赛的开展形式可以更加多种多样,将单人比赛与团队比赛等组合起来,丰富的竞赛形式,让竞争更广泛地存在于班级信息技术的学习中,提高所有人的参与积极性。竞赛活动不能只是图个热闹,重点还是在于让学生能够带着勇于创新的意识参与竞赛。

竞赛的主题要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要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前提之下,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能够从竞赛中发挥出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创造作用,体现出信息技术课程学习中的活力、小学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快乐,他们对这门课程的兴趣也会更加浓厚。从学生未来发展来看,能够在信息技术的领域一展宏图,也是很多小学生从小的梦想。所以,我们要从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上给学生更多锻炼的机会,给学生更多的启发和引导。教师要发挥榜样带头作用,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用创新给学生带去更多新鲜的学习感受,也用自己的创新行动给学生更多的激励。
        3.3 运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全面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是时代进步的主要推动力。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将语言学习、知识积累、知识感悟、知识理解与知识应用作为教学重点,加大阅读、写作、口语等基础技能训练力度,夯实学生语文学习基础。但是在夯实基础过程中,也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想象能力的培养。小学生的思维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面对一些理解难度较高的抽象事物,学生很难理解、分析事物背后蕴含的真理。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知外,还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手段的实际作用,将课本上枯燥无味的文字知识制作成有趣形象的教学课件,利用图片、文字、音频等多种辅助手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进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剖析文章背后蕴含的理性知识,启发学生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比如在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教学过程中,即便教师再怎么详细地讲解称象过程,二年级的学生都没办法完全理解。因此,在本节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将称象的几个步骤按顺序列出来。而后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事先准备好的教学课件,将整个称象过程进行再次演示,让学生感受曹冲称象办法的奇妙之处。观看完成后,让学生自由结组,讨论曹冲称象的这个办法好不好?好在哪儿?通过观看教学课件和教师的有效引导,学生不仅理解了教材内容,感受到了称象方式的巧妙,而且还通过曹冲称象这一故事受到了启发,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3.4 营造和谐的信息技术课堂氛围
        现代教育学家指出,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在约束和相对呆滞的环境下,往往会阻碍学生的思维发展。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为切实提高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应当结合教学需求及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积极营造和谐的信息技术课堂环境,这就需要教师积极转变落后的教学理念,增强信息技术课堂的民主性,尊重学生的想法,以真诚的心去包容学生、理解学生,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确保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处于身心放松的状态,增强学生参与信息技术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为学生思维拓展及想象力的发挥预留空间。
        3.5 创新教育理念、提高创新本领
        自觉提高教师自身教育创新的本领,直面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大胆参与创新探索,勇于进行教育实践,不断创新自身教育理念、改革教育教学方式方法。
4 结束语
        采取信息技术教学,是为了促进教学的进行,是为了提高教学的质量。我们应该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教学的模式,让教学课堂变得轻松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减轻学生学习的压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构建出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课堂,让教学变得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 王荣.浅谈如何创新开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J].学周刊,2019(03):55-56.
[2] 王建格.探究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8,5(51):372-373.
[3] 林倩.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3):127.
[4] 王彬.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微课应用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34):165.
[5] 韦彦杰.浅析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8(34):1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