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道德与法治教学更加生活化

发表时间:2020/1/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总第329期   作者:陈改霞
[导读] 为了适应新编教材的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落地核心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更新观念。
河北省涉县第四中学 056400
  摘 要:在教学中应当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道德与法治课“活”起来,让学生感兴趣,在轻松而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为了适应新编教材核心素养的需要,适应“活”起来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必须对道德与法治课堂进行优化。
  关键词:初中 道德与法治 途径
  为了适应新编教材的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落地核心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明确改革的内涵,积极投身于改革的浪潮中。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因此要最大限度地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性,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以形式多样的活动课,优化教学过程;二是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内容;三是让课堂走出教室,关注生活,结合实际,实现教学目标。
  一、形式多样的活动课,优化教学过程
  新编教材改变了以往大量空洞枯燥的理论展示,将理论知识用各种活动展示而得出结论。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实践和活动在提高学科教学质量以及增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中的重大作用。若能选择形式多样的活动课,便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散思维。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所选取的活动形式是可行的。针对初中学生好动、好强以及青春期的特征,在教学中一般采取讨论式、竞赛式、查阅式、演讲式、辩论式等,这样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并用所学到的知识去分析、解决具体实际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的整体教学质量。例如采用“辩论会”的形式,通过辩论让学生得出结论,效果会更好,因为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笔者在讲解“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一课时,采用了辩论的授课方式。事实证明,通过辩论,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又完成了政治理论的传授。通过课堂授课方式的调整,使政治理论生活化,学生变被动为主动,道德与法治课自然受欢迎了。
  二、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优化教学内容
  在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电视、录相、录音、电子网络等逐渐引入了课堂。

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直观、生动、情境性强等特点,能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机结合起来,尤其是地处偏远山区的农村中学校,信息相对匮乏,学生手中的课外资料不多,及时获取时事政治热点的途径也不多,因此在教学中充分运用网络资源不仅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开拓视野,还能将其联系到相关知识点中。如在讲授学生最难以理解的两会,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时,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两会召开时的各种图片,播放人大代表走访群众、听取群众意见的例子、政协委员监督执行的例子,然后根据例子设问:“人大代表是谁选出来的?选举的方式有哪些?代表反映的是谁的意见?政协委员又是怎样产生的,具有哪些职责?”学生通过从材料当中提取信息来回答问题,不仅直观认识到了两会,还能在这些材料中获取很多时事政治知识。如“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一带一路”建设决策、实现祖国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利用多媒体技术,代替了过去把黑板、粉笔作为教具的教学模式,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把动画、图像、立体声融合起来,优化了教学内容,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让课堂走出教室,优化教学效果
  正值青春期的初中学生、尤其是地处农村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知识面不广,生活阅历贫乏,面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他们难以用所学知识去处理。因此教师在授课时更应多搜集相关资料,让学生充分了解外面的世界,同时将时政热点融入其中也是十分必要的。因此,课内事例与课外时政二者,教师应两者兼顾,不偏不倚,且要将它们有机结合起来。如在讲授“战争与和平”时,笔者搜集了大量关于战争的图文资料,包括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时期、近现代的中东战争、阿以冲突等,同时也让学生们搜集了课外的战争图片、故事,甚至影像资料。然后我们以一种轻松、平等的聊天方式,谈论着各个战争,从而引发学生们的思考: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危害?既然带来的是危害,我们就应该热爱和平,反对战争。这种方式不但轻松地完成了教学目标,而且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
  让课堂走出教室,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出真知。传统的课堂教学仅仅局限在小小的教室里,新课程改革中,“活”起来的道德与法治,要求我们的教学不能停留在对知识的掌握上,而是要用所学的知识去观察、认识、分析、思考并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笔者的授课地点不仅仅在教室,可能在操场,可能在某个街道。如在讲授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时,笔者带领学生走出了教室,走出了学校,将学校周围的白色垃圾清理得干干净净,让学生自己感受身边环境的变化,学生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获得真知,自然而然就明白了保护环境的原因、重要性,然后思考保护环境的方法。
  总之,只要道德与法治教师善于钻研,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课堂,道德与法治课就能越来越受学生欢迎,就能越来越有生命力。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知识点对应的坐标,便于理解与识记,学以致用,何乐而不为呢?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