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0/1/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总第329期   作者:李能高
[导读]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育活动要立足于生活,立足于社会,立足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苇荡小学 224300
  摘 要: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堂,重在基础知识的学习。数学教师要多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使数学课堂走进生活,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为初高中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生活化 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育活动要立足于生活,立足于社会,立足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也在不断向前发展,“教育回归生活”这一理念,也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在素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把教学内容局限于课本,脱离生活实际的课堂教学现象,已经逐渐消失在小学课堂。但纵观实际教学,有的教师曲解了教学生活化的含义,无法做到教学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有的教师为了贯彻教学生活化的方针,把没有原本没有必要生活化的知识,生搬硬套地应用到生活中,给学生的理解带来困难,因而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使教学生活化成一句口号,得不到很好的实施。针对当前数学教学生活化中出现的问题,本文试从以下三方面展开,研究如何让小学生学到的数学知识更好地应用到生活中,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一、树立数学生活化的理念
  作为数学教师我们经常会很自豪地认为,中国学生对数学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做数学题的灵活度、正确率,都要比外国学生高很多。但是纵观多次国际上的数学大赛,到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环节,学生空有一身“本领”,知道很多计算公式,却不知如何用它们来解决问题。其实,这一现象是学生从小学阶段就开始表现出的,计算题正确率高于应用题。

教师在课堂上更注重对理论知识的讲解,更注重考察学习方法的掌握程度,到头来学生学到的都是书本上的“死知识”,并不会灵活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实践能力弱的现象并不在少数。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必须率先在实际教学中树立起生活化的理念,挖掘隐藏于生活中的教学资源,使自己的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学会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书本问题的方法。例如在学习“比较大小”这一内容时,教师必须向学生明确,比较的不单单是数字的大小,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不能只用比较数字的方法教学生进行比较。我会让学生在教室里寻找班级里物品的不同之处,然后进行比较。在课堂上,学生纷纷参与讨论之中,发现数学课本要比课堂练习本的长度长,教室里的讲桌比课桌的高度高,窗户的宽度要大于门的宽度……然后我会让学生合作,一起量一量它们的长度、宽度、高度,把量得的实际数字进行比较,学生就会明白比较大小到底是怎么回事,原来并不只是看着课本上两个数,画上大于小于号这么一回事,使数学生活化的理念深入学生心间,让学生树立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难题的意识。
  二、从生活中挖掘教学内容
  教材,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课本,是教师讲课的依据,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源泉。每一本教科书都是本学科的教研员,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发展特征、学习能力等因素无数次修改之后的研究成果,是教学的基本依据。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要“唯教材论”,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自身不同的成长因素决定了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是不同的,这也导致了所学的教材不可能完全适应于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为数学教师,要扮演好在课堂上传授知识的角色,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能够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针对教材中出现的不足,在生活中收集教学素材,完善课堂教学,使数学生活化的理念深入到小学数学课堂之中。
  很多适应能力差的小学生,因为对课堂环境陌生的原因,在刚进入学校的时候,无法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环境之中,导致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这给我们在数学课堂上进行生活化教学带来启示,教师的教学内容越接近学生本身的生活环境,越容易获得学生的认同感,越能够让学生自觉地进入到上课的氛围之中,获得知识。所以教师应该多发掘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教学素材,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兴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要单纯地依赖经验之谈,过于重视教学结果,只想着如何快速地让学生学会做题方法,更应该重视学习的过程,达到在教学过程中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让学生先产生“我要学”的念头,对数学课堂教学会产生更加理想的效果。
  三、运用生活化练习,联系生活实际
  不管教师在课堂上讲得有多精彩,学生在“题海战术”里学得有多好,如果最终不能学会在生活中学以致用,那学到的还是没有用的“死知识”。而生活化练习,并不是真的是让学生走出校园去实践,而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练习的时候,不要单纯依靠让学生做练习题的形式巩固知识,要设计多样的课堂练习,使学生熟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模式,以达到既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又完成课堂练习的双赢效果。
  例如在学习了“圆柱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公式”之后,我会把学生带到校园里,假设学校要给校园里的圆柱形花坛换新的瓷砖和花土,让学生自己测量计算到底要用多大面积的瓷砖,多少花土。学生刚刚接触几何知识,对底面积、高等概念不够熟悉,让学生亲自测量花坛的半径、直径、高等数据,使他们亲自接触到每一部分的结构,然后再进行计算,这样底面积、周长等数据不再是写在纸上的冷冰冰的数字,自己亲身参与之后,留下更深的印象,对圆柱各个部分有了更直观的了解,对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更加清楚明了,计算不再依靠死记硬背公式。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