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物课堂中问题意识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0/1/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总第329期   作者:吕会亭
[导读] 设问是激发学生思维的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每一个教学内容都包含了一些学生未知的内容。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莲河学校 271100
  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全面培养学生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今,学生课堂中发现和提出问题的积极性随着年级的升高变得越来越低,所以在中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得课堂气氛活起来,有助于塑造创新人才。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大纲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提炼主线知识,在有关知识点上设计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一环扣一环,循序渐进,既有启动点,又有发展方向,有些还有铺垫作用。
  一、教师创设问题,导入新课
  设问是激发学生思维的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每一个教学内容都包含了一些学生未知的内容,教师通过巧妙设问,激发学生通过积极思维去解决问题。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获得知识,远比教师平铺直叙地告知问题的答案要有效得多。教师根据讲授的内容,提出相关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无疑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从而调动各种感官共同参与教学活动。这种问题情境用在导入新课时效果最佳。
  二、学生学习过程中处处设疑
  我们的学生习惯于“回答”,而不习惯于“提问”。我们有必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而学生即使提出的问题没有大的价值,但是能够提出问题也是一种很大的进步。我们在设计教学时,就应该创造机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学习,从而达到较高的学习效率。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科学问题,利用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不仅仅有助于学生下一步的学习,也是实现现代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生物中和现实联系较大的问题有很多:酸雨的危害、加碘盐、肥胖、吸烟、吸毒、食品添加剂等;和环境有关的问题:噪音的污染、废旧电池的回收、温室效应、城市空气质量报告等;还有无籽果实的培育、克隆、人类基因组计划、纳米技术、生态农业等。这些问题都可以鼓励学生去发现,在发现的过程中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从“科学史”创设问题情境。生物科学史料既是对学生进行生物科学素养培养的良好载体,也是课堂中再现问题情境的极好材料。

如:在学习“光合作用”这一内容时,我首先提出了“光合作用一开始是怎么被发现的?是什么驱使科学家们开始研究光合作用的?”等问题,然后引出亚利斯多德的经验推测论—人和动物生长需摄取食物,植物生长也需食物,这个食物即来自土壤。然后很自然地可以提出:其他科学家对亚利斯多德有不同看法,因而提出了新的假设,并且他们试图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等等。这样只要学生的思路一打开,再通过做相关的实验验证,学习光合作用的难度就大大降低。学生在其中还可以体会到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体验到科学研究的艰辛历程。
  3.利用当代生物热点等素材创设问题情境。我们知道,学生对家长、老师所讲的很久前发生的事情似乎不感兴趣,但对发生在身边的一些事件总能表现出更浓厚的兴趣,如电视广告、时尚杂志、报刊上的内容等。所以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尽可能地收集这些教学素材,让学生走进一定的情境,让情境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学生最感兴趣的可能就是“克隆”、“人类基因组计划”等问题,但是学生在学习之前,对“基因”、“性状”等词语非常陌生,所以设计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一点,使学生站在疑问的起点上展开学习。
  4.挖掘实验教材,创设问题情境。生物学科本身就是一门实验性的科学。有些内容的教学可以利用实验来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在设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教学时,要注意只是提供仪器、药品,由学生分组后自己设计、自己准备实验,在上课时,学生派代表演示实验、讲解,在学生探究时,教师不做过多的干预、因为学生的思维是比较开放的,教师干预越多、他们的思维就越受束缚,通过小组协作学习,学生之间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来完善认知结构,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同时,我在课前准备了一些有关城市绿化的报道、绿色植物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的文章,某地农民下地窑不幸身亡的报道,给学生交流,小组交流时,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鼓励他们畅所欲言。结果,这节课精彩纷呈,学生的思考深度、纠辩能力都超过了教师的预期。要注意,学生在平时的实验中不仅要重视实验的基本操作,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验思想,培养观察能力和初步的实验设计能力,特别是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
  5.巧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创设问题情境。随着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广泛应用,它对教学的帮助越来越显著。计算机对多媒体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色彩呈现生动逼真的影象来加强教学效果,其灵活、便捷、生动形象的表现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
  三、结课时创造“承上启下”的问题
  知识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连续性,新知的产生往往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已有知识的前提下,适当地增强或减弱条件,让学生展开思维想象,引导学生思考、判断,从中得出新的结论或发现新的规律。这样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更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结课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在总结中为新课创设教学意境,埋下伏笔,使前后内容衔接严密、过渡自然。
  现行生物教材中栏目多、插图多,教师在备课时若能把教学内容活化成一系列能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的问题,就能在课堂上利用这些问题激活学生的认知水平。同时,不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的价值太在意,我们要引导学生:从敢于提出问题逐渐变成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