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郑晓
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城东实验小学(323900)
摘要:在小学阶段,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方法要根据学生平时阅读的习惯和兴趣因材施教。本文基于动态调适的方向,针对小学生课外发展型阅读指导进行优化,为教师在课外阅读指导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对策,希望能够为教师提供一些有关课外阅读指导方面的帮助。
关键词:课外阅读;小学生;阅读兴趣
引言:动态调适是指教师在给学生推荐课外读物的过程中,既要遵守学生的阅读发展规律,把适合当前学段阅读的书刊推荐给学生,又不能忽略学生存在的个别差异性,要做到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推荐适合学生课外阅读发展的相关书籍,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一、找到兴趣点,推荐合适书籍
(一)找到学生阅读的兴趣点
阅读兴趣是学习课外阅读过程中最直接地(的)影响因素,从动态调适的角度去看,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对学生“想读”的课外读物进行一定的了解和统计,才能根据学生的整体性和个体差异性推荐出适合他们的课外读物目录。首先,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课外阅读的书刊来源数据进行统计。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书刊主要来源有书店直接购买、图书馆或同学之间的借阅和网络电子书三个(种)方式,通过教师对学生的进一步观察发现,一到三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书刊主要来源是家长从书店直接购买,四年级孩子的课外阅读书刊主要来源除了家长直接购买外,在班级里已经出现了同学之间相互借阅的情况,五年级及以上年级的课外阅读书刊来源又添加了阅览网络电子书这一方式,随着年级段的增高,阅读的学生也从最开始的独立阅读转变成几个兴趣爱好相同的学生相互借阅,组建成一个个的阅读小组,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对课外读物来源的方式进行统计分析,找出最适合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的方式。其次,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对课外读物的兴趣点进行研究,通过“畅销书”排行榜切入分析,可以发现,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不同年级段对于课外读物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不同,这意味着教师调适的方向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教材推荐的合适篇目以及推荐读物内容上的教育价值和书刊的销售评价数量来进行统计分析,找出最适合推荐给各个年级学生的课外读物。最后,教师的课外发展性阅读指导内容经过动态调适后要重新运用回学生当中去,将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态度从初感新鲜到引起质疑、产生思考最后激发阅读兴趣,对读物中的知识产生渴望,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1]。
二) 推荐适合的书籍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指导老师,学生只有对读物产生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读物中的知识产生渴望。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针对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年级段,推荐给学生合适的课外阅读书刊,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级特点对学校每个不同学段的学生进行制定统一的阅读目录,例如,对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课外阅读的目录可以是《儿童十万个为什么》《格林童话》《西游记》等注音版的读书(图书),因为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正是识字的初期,识字量不高但是头脑中的童话色彩丰富,拼音版可以提高一、二年级小学生的认字量,童话类的图书也可以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从而达到增加课外阅读量的目的。
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教师可以推荐的课外书单目录有《伊索寓言》《中国寓言故事精选》《木偶奇遇记》等重点标注拼音版的图书,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可以适当减少带有拼音的课外读物,以免学生对课外阅读过度依赖拼音的标注,在读物中也要适当引入一些带有教育意义的国内外经典童话名著,在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同时也要对其产生相应的教育意义。针对四年级、五年级及以上年级的学生,教师要开始推荐《三国演义》《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国内外名著的书籍,这个学段的学生识字量达到一定的标准,独立阅读的能力基本形成,对待课外读物的兴趣点也逐渐改变,教师应当对其加以引导,增加有关名著类、科普类和现代文学类作品的阅读量。
二、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拓宽阅读方式
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文化素质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对课本教材的进一步拓展和补充,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课外延伸。教师为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就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阅读方法。
(一)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为了形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加深学生对课外阅读书刊内容的理解和认识,标注和记笔记是个好办法。标注笔记不可以一成不变,学生要根据对课外读物的了解程度对重点内容进行标注和摘录。例如,摘抄文章当中的精彩段落、句子和词语,为语文作文丰富内容、积累词汇。总结文章内容,记录写作方式,学习写作手法,有助于提高学生以后的阅读理解和分析写作的能力。标注的重点内容,在学生进行二次翻阅时有助于学生对文章更深层次的理解。标注笔记的形式很多,但是针对一篇文章,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突出重点方面的指导,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甚至是一段话,都只需要标注重点内容就可以,不需要标注的(?)面面俱到。
(二)创建图书角
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家庭情况创办阅读条件,为了让每位同学都可以读到课外读物,教师可以创建一个图书角,组织学生将课外书刊放到图书角,再指定同学对图书角进行看管,做好借阅记录。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图书的借阅和归还,为班级学生创立更好的课外阅读条件。
(三) 摘抄手抄报
教师可以根据近期的读书内容、社会重点话题创办手抄报展览,组织学生阅读大量有关手抄报主题相关的文章和资料,对文章的内容进行编写摘抄,针对手抄报版面精美、素材丰富的同学进行奖励。让学生在相互比较中学习到更多丰富的知识。再将优秀的手抄报放在展示墙上进行展示,对没上榜的同学进行鼓励,这样能够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更深一步的兴趣和喜爱。
(四)组织课外阅读活动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各种课外阅读活动,针对学生近期的阅读情况组织创办各种个人阅读竞赛和小组阅读竞赛,教师可以开展一些朗诵比赛、讲故事、精彩段落朗读等一系列竞赛,在竞赛中获胜的同学不仅得到了老师给予的奖励还能够得到家长的赞许,让学生从阅读中得到满足感。对于竞赛中失败的同学,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帮助学生总结失败原因,及时改正错误,丰富阅读知识,防止学生因为失败而产生自卑的情绪。组织创办多种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热情和自身的信心,还能够增强同学之间的团结意识和竞争意识,让学生能够在愉快的过程中进行课外知识的拓展[2]。
结论:基于动态调适的课外发展型阅读是指教师将学生阅读的指导书籍从教材的固定篇目拓展到了针对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名著知识积累的阅读篇目。根据教师制定的阅读书单可以发现,不同年级段学生的阅读兴趣逐渐成为教师指导内容的主要影响因素,动态调适更是进一步为发展性阅读提供了相关的内容体系和方法。
参考文献:
[1]黄晓迪.动态调适:小学生课外发展性阅读指导策略[J].语文建设,2020(14):38-42.
[2]刘兴菊.怎样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J].中国新通信,2020,22(18):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