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金升
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文化和旅游局
摘要:对博物馆中文物的展览与陈列是拉近观众与历史文化之间距离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对于文物的展览与陈列不仅展现的是博物馆自身的历史文化底蕴更能展现出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文化大国风范。为了使观众深刻感受到我国深厚的历史积淀与文化底蕴,提升博物馆文物陈列展览的观赏性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一个观赏性强的博物馆才能够吸引到观众去了解文物,进而从文物上感受历史,与历史进行对话。这就需要对当前的博物馆格局进行改革,以增强观赏性,吸引力为目标,进而对博物馆的陈列展览进行改进。
关键词:博物馆/陈列展览/观赏性
前言:博物馆对于我国的文化传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集艺术性、教育性、知识性于一体的文化载体。但由于我国部分博物馆仍然采纳老旧的陈列方式,使其自身的观赏性大大降低,限制了博物馆的文化功能。因此,本文将从分析过我当下博物馆现状入手,就提升博物馆文物陈列展览观赏性的问题进行探究。
一、博物馆文物陈列展览的现状
(一)展品对观众的吸引不强
中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促进了我国考古界的发展,使我国出土的文物数不胜数。而这些文物大多数以在博物馆展览的形式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了解历史的途径越来越多,大家可以通过电视剧、自媒体账号、有声书等多种方式了解。但是能通过文物这种实物真真切切的感受历史的方式就只有参观博物馆了。而由于文物的历史价值使得其只能出现在展览柜里,或是以死板老套的顺序进行摆放。虽然这样以文物所在年代的时间为展览顺序,能够提高人们对于历史的尊敬,在讲解的时候也能对当代历史方便叙述,但这样的陈列方式无疑会给人们带来距离感。一方面人们进入博物馆首先注意到的是文物的外表,促使其感兴趣的本就是文物本身,而以年代为展览顺序的陈列方式则会大大减少观众的观赏兴趣;另一方面由于对部分文物的制作方法、作用不清楚,只是一味的介绍时代背景,这样则会使展览的作用大打折扣。
(二)观众的存在感不强
博物馆服务于大众也造福于大众,两者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一方面博物馆将我国历史文化的产物带到观众面前,满足公众对于历史文物的兴趣;另一方面博物馆把我国公众作为服务对象,尽可能的满足公众的需求。当代博物馆对于文物的陈列往往是通过玻璃柜隔绝的,这样的方式毫无疑问是对跨时代珍贵文化产物的保护,但其在很大程度上却拉远了与观众的身心距离。它的陈列方式往往只停留在观众的观赏之上,使参观文物永远只停留在参观上,让文物成为一件看得见摸不着的文化产物。而对于“文物只能参观”的信息早已让人们成为被动的一方,大大忽略了观众对于文物参观的互动参与效果。
二、博物馆文物陈列展览的观赏性提升措施
(一)加强对文物价值信息的探究
博物馆应该加强对于所展览文物的信息探究,使停留在在历史背景的文物介绍走向其真正意义上的价值介绍。这就要求博物馆工作人员加强与考古人员的合作,积极了解、探究相关文物作品的具体信息介绍,包括其实用价值、创造背景、制作方法、发明人、主要作用等。将真实的发明背景故事详细展示给观众,增加观众对文物的观赏兴趣。利用互联网时代的高科技为观众展示最真实的信息,将选择权交予观众手中,让其可以自由选择可以了解的内容,尽量满足观众各方面的需求,给观众一个良好的印象,提高其博物馆参观的观赏兴趣。
(二)增强展览趣味性,提高观众存在感。
博物馆的展览陈列对观众的吸引力是提高观众存在感的必要条件。因此提高博物馆文物展览观赏性时应该将严肃的历史文化与充满趣味性的高科技产物有效结合,实现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有力碰撞,满足观众的好奇心理,提高其参观文物的存在感。将现代科技下的3D影像技术、场景还原技术等应用于博物馆的陈列中,打破原有“看得见摸不着”的参观模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看得见摸的着”。让观众可以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中国历史文化的独有魅力,实现历史文化的文化传承。另外,可以突破原有只局限在以历史年代顺序为陈列标准的陈列方式,根据文物的“联系、材质、意义”等进行陈列,丰富文物的展览形式,创设主题展览活动区域,使死气沉沉的展览氛围活起来,大大拉进观众与历史文化的距离感。
结语: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于文化上以及精神上的追求越来越高,因此博物馆就逐渐成为了人们了解历史文化的一大途径。然而当今多数博物馆还是只停留在老旧的,缺少观赏性的文物展览陈列方式之上,从而导致观众与历史文化之间的距离感问题。因此就需要努力提升博物馆文物陈列展览的观赏性,利用高科技对现有的展览陈列方式进行优化,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文化作用,促进我国历史文化的文化传承得到传递。
参考文献:
[1]基层博物馆陈列展览工作探究[J]. 刘亚彬.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19)
[2]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的优化探究[J]. 吴迪珂. 大众文艺. 2020(24)
[3]博物馆展品陈列展览方式的改进分析[J]. 刘亚彬.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21)
[4]以荆州博物馆为例谈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的发展趋势[J]. 潘艾华.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23)
[5]博物馆陈列展览中通俗化与知识化的融合[J]. 李志宏.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06)
[6]基层博物馆陈列展览工作研究[J]. 董永梅.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23)
[7]如何利用地域特色资源讲述陈列展览故事——以运城博物馆“盬盐春秋”专题展览为例[J]. 朱识斌.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23)
[8]博物馆展览“窄播”与“广播”的双向转换——《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十讲》推介[J]. 黄洋. 东南文化. 2019(06)
[9]民国时期北平古物陈列所的陈列展览[J]. 阳烁,王子琪. 中国博物馆. 2019(03)
[10]试析博物馆陈列展览档案分类与管理[J]. 李红. 办公室业务.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