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雷
新泰市城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泰安市新泰市 271000
摘要:装配式建筑是当前建筑行业一种非常常见的建筑形式,拥有更为显著的应用优势,尤其是施工便捷和无污染,是建筑行业一种非常有发展潜力的建筑形式。考虑到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中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而务必积极做好应对工作,重点从创新管理理念与模式、引进先进技术、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这三个方面来着手,打造健全且系统的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体系,高质量落实工程管理工作。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影响因素;对策
引言
装配式建造方式在我国建筑行业中得到了有效应用,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方式比较落后,非常容易出现问题,所以需要加强对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和控制,提高管理质量,从而让装配式建筑工程在施工中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1装配式建筑工程的优势
①装配式建筑工程可以在提高建筑质量的同时,提高劳动的生产效率,主要是因为装配式建筑在生产的过程中,就对其中的构件进行了装配,进一步提高了安装的效果;②此工程还能够减少不必要的模板以及脚手架,可以起到节约成本的作用;③装配式建筑工程对之前的流程进行了优化,可以效缩短施工工期,避免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加强对其中资源的合理应用,减少能源、资源的浪费;④在装配式建筑工程中,可以实现对不同的资源的有效应用。
2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
2.1管理认识不足
在长期的发展中,一些施工企业存在重视经济效益、忽视管理的问题,这导致施工管理粗放。而装配式工程体现出特殊性,对于施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实施全方位、立体化的控制。但是许多施工企业仍然沿用原有的建筑工程管理方法,对于新的管理理念并没有理解。此外,部分施工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素养,对装配式建筑工程缺少了解,导致管理水平低下。例如,在装配预制构件时,没有对连接节点加以科学处理,影响到装配质量。
2.2管线预埋问题
如果在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中,管线和构件埋设没有得到有效处理,就会导致其中的构件的实际位置与设计位置出现偏离,不利于对装配式建筑的全面管理,并且影响了对施工进度以及质量的控制。这就要求相关的施工人员在固定具体构件位置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管线的排布情况,结合排设的图纸施工,预防其破坏机电管线。但是,由于没有对其管线进行有效管理,就会导致其出现偏移和堵塞等情况。
2.3管理制度不完善
制度是保证管理效果的基础,但是部分施工企业对装配式建筑工程缺少了解,因此,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例如,装配式建筑工程在施工之前,需要有充足的前期准备,如施工现场的规划、材料设备的购置、人员的安全交底与技术交底等,这些内容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基础。一些施工单位缺少完善的制度,因此不注重前期的准备,会存在漏洞,导致施工质量存在隐患。特别是由于交底不到位,导致施工人员存在违规操作问题。
2.4专业人才缺乏
当前建筑行业处于激烈的竞争状态,对于施工进度与质量有着严格要求。部分施工企业为减少开支,裁减管理人员,导致专业人才缺乏。部分施工企业存在身兼多职的情况,一些管理人员对于装配式建设工程缺少了解,导致管理低下。
2.5构件质量无法保证
装配式建筑使用预制构件完成施工,因此,构件的质量会影响到建筑的整体质量。工程管理要针对构件的各个环节进行管控,包括生产、运输、装配等,以保障构件的质量,避免装配质量受到影响。国内装配式建筑起步较晚,生产预制构件的企业良莠不齐。一些生产企业无法保证预制构件的尺寸以及质量。
另外,预制构件的运输也是特别关键的环节。对于预制构件如果缺少保护会造成其损坏,会影响到安装效果。
3强化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策略
3.1创新管理理念与模式
管理理念与模式的创新工作对落实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意义重大,必须始终给予高度的重视。在管理理念创新中,需要及时去转变管理理念,要彻底改变以往存在于传统现浇建筑的管理理念,需要做到及时转变管理理念,让技术前置和管理前移。具体来说,装配式结构的实施效率是项目效益的基本保障,在管理工作中要将设计、生产和施工等诸多环节紧密联系起来。以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为例来说,均要严格按照产业化要求来施工,转变以往的建设方式,注重设计规范化、标准化,尽可能地去形成一种一体化的建设模式。为确保各个生产工序可以与单位协调配合,可以结合生产加工周期、安装时间和工程工期等因素,通过倒排的方式来制定设备和材料的采购计划,并事先确定好重要构件的技术参数,提升对各方面因素的管控能力。在管理模式创新上,装配式建筑可以尝试使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和EPC(工程总承包)施工模式。以EPC施工模式为例来说,项目可以落实五位一体的管理方式,对设计、生产、施工、装修和BIM一体化加强管理,确保整个装配式建筑可以实现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通过应用这样的管理模式,势必可以保证和提升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管理水平。
3.2引进先进技术
就当前阶段装配式建筑在技术上的应用情况来说,最具应用优势和发展潜力丰富的技术当属BIM技术,有很多的施工单位会选择使用BIM技术,通过发挥好BIM技术的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和优化性优势,可以确保装配式建筑设计和管理工作的质量。具体来说,施工单位通过应用BIM技术,可以为工程的协同设计和管理提供技术支撑,施工单位可以此来进行各项信息的整合,构建BIM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人员可以凭借BIM软件的可视化和模拟化功能,来评估协同设计是否具有足够的可行性、科学性和经济性,以此来确定最佳的设计方案。除此之外,在工程管理过程中,BIM技术的共享特征可以将各个生产部门紧紧联系起来,建立一种动态、协同化的管理体系,这可以为设计部门、生产部门和施工部门的管理工作提供便利,对保证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效率与质量有十分大的裨益。
3.3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装配式建筑的施工与管理有着复杂性和专业性的特点,尤其是施工过程中对施工人员的专业能力有很高的要求,这要求施工单位必须做好员工的专业能力培训工作。具体来说,施工单位为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需要重点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要不断提升员工的责任意识,帮助员工认识到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明确自身职责,继而积极参与到施工与管理工作中去。二是要不断提升员工的专业能力,可以定期开展相关的技术培训活动,引导员工参与到技术知识的学习中去,以此掌握更多的装配式建筑施工知识和管理知识。
结束语
装配式建筑工程作为我国建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加大对施工的管理力度,通过对预制构件生产过程的管理以及对先进技术的应用,构建管理平台,实现不同业务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优化管理流程,提高装配式建设质量,从而避免在使用中出现安全、质量隐患。
参考文献
[1]丛亮.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J].居舍,2019(32):140.
[2]范力豪.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分析[J].河北农机,2019(11):52.
[3]原福森.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探究[J].建材与装饰,2018(46):181-182.
[4]代悟.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J].居舍,2020
:141-142.
[5]胡兵.浅析装配式建筑在工程管理中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现代物业(中旬刊),2020,487(3):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