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环境优化的关系研究

发表时间:2021/9/3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1年10期   作者:惠兴雁
[导读] 土地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是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种开发、保护和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
        惠兴雁
        37012619860826****
        摘要:土地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是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种开发、保护和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目前,在现行的规划体系中,体现了垂直和水平渗透的特点。内容上存在重复性和交叉性,标准中存在着许多复杂的问题,给总体规划带来了很大困难。在市县各级规划工作中,各类规划存在诸多矛盾,容易爆发,导致内容冲突、控制重叠、错位,降低规划实施效果。在此基础上,我国政府应建立土地空间规划法律制度,完善上下级法律法规,创新行政体制,协调土地空间规划发展,建立完善的土地空间规划体系。只有正确认识大方针的方向,才能实现土地空间规划的实用价值和科学性,适应新时代的发展特点,进而促进全国有序发展。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新时期
        引言:合理开发利用土地和空间,建设美好家园,是国家所有空间战略和政策的最高目标。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土地空间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急剧变化。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进入世界第二位,但长期以来国土空间开发缺乏顶层设计带来的空间矛盾和冲突也十分明显。在大数据时代,将大数据融入国土空间规划非常重要。改变国土空间规划方式。同时,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明确规划标准,科学实用。
        1国土空间规划的相关概述
        国土空间规划是中央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的重大部署。它不仅是统一我国国土空间利用和保护的纲领,也是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和专业人员的动员大会,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实践价值。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改革开放的第一个十年,体现了城市规划与区域规划的结合。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城市规划的恢复、区域空间规划的重要性和土地空间规划雏形的出现;第二阶段,我国已进入城乡一体化时期,规划重心进一步由城市空间向乡村空间发展;第三阶段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正逐步走向城市化时代,区域和空间规划得到全面提升。中国第二次国土空间规划、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战略区域空间(如国家新区、国家开发区、国家扶贫开发区、国家生态保护区)等多个跨区域空间规划,在21世纪初实现了全面快速发展,特别是2010年以后,据调查,我国大部分省区的专项规划已达50多个,特别是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已成为土地规划的领军人物。由于土地规划的缺位,一些地区开始应用空间规划来填补这一缺位,这大大加快了城乡规划、区域规划等工作的快速发展。
        2新时期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发展步伐越来越快,对土地和空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特别是在一些大中型城市,城市空间不断扩大,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调整频繁。虽然我国的土地空间非常广阔,但适合发展和居住的空间不大,而人们可以开发的居住空间更是少了。由于缺乏适合城市化发展的土地空间,我国城市化可用的区域空间有限,这表明我国土地和空间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发展规划设计,造成土地和空间资源严重浪费,而不科学配置土地和空间资源的问题也十分严重。此外,我国土地空间规划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系统性和协调性,土地空间规划的总体控制不够合理、科学,将影响土地空间资源的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除上述问题外,我国土地空间规划中也存在土地集中问题。
        3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保护修复的重点方向
        3.1以空间结构调整优化国土空间功能
        针对土地空间利用不合理以及生态空间、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之间的矛盾,空间结构调整应充分发挥土地空间的有利作用,优化土地空间功能。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解决土地空间结构布局矛盾,二是土地空间结构要素配置。在对整治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确定整治规划,划分重点整治区域,明确整治目标,分配自然和非自然要素在空间中的比例,进行生产空间布局,该地区的生活和生态得到了调整。有针对性地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耕地占补平衡;实施退耕还林、退草还湿、退耕还海;实施低效建设用地再开发,处置城中村、棚户区,搬迁低效工业用地;调整杂乱的居住区布局。最后,优化土地空间功能,提高土地空间的适宜性,满足人们生产生活舒适和生态环境优美的需求。


        3.2以资源高效利用提升国土空间质量
        资源的有效利用是针对耕地、建设用地、矿山等自然资源和非自然资源利用的不合理和低效的问题。可对闲置建设用地进行处置,激活城市化地区的低效建设用地,促进高度城市化地区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农村地区,空心村、旧房子改造、农村居民点调整、农村建设区空间利用效率提高、破田整理形成粮食生产合力,生态脆弱的低档耕地如坡耕地,调整荒地、旱涝洼地,提高耕地产量和效益;在矿山资源开发集中区,矿山废弃地进行回收利用,土地再利用,土地还林;沿海地区应调整海陆衔接区土地利用结构,充分利用存量码头港口等闲置土地,提高空间利用效率。
        3.3以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打造美丽生态国土
        生态系统保护是针对受到轻微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主要通过封山育林、沙草种植、补水保墒等措施,封山育林,发挥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恢复力。生态系统恢复是指区域流域内遭受严重破坏、退化和崩溃的生态系统,包括矿产资源、水流、森林、山地、草地、荒地、海域、滩涂等自然资源系统。生态系统恢复可概括为五个部分:
        3.3.1景观重建,包括防治地面沉降和塌陷,改善坡耕地适宜耕作条件,治理侵蚀沟渠,连接水源涵养区江河湖泊等,生态脆弱地区石漠化治理和海岸线、岛屿侵蚀治理;
        3.3.2土壤重建,旨在修复污染土地、盐碱地、沙地等生态脆弱土地以及沿海滩涂垦区土壤;
        3.3.3植被重建,通过生物技术种植绿色林草,扩大城区绿化面积,在重要生态功能区种植防护林,防止风沙侵蚀,恢复沿海海岛退化的红树林等植被生态系统;
        3.3.4景观再现、改善或重建,形成“美丽乡村、绿色城市、绿色矿山、蓝湾”的景观格局;
        3.3.5对生物多样性进行重组,改善生态系统的地形、土壤质量、植被和景观,创造适合生物生存和繁殖的生境,增强区域生物多样性。
        3.4以整治保护修复制度体系建设筑牢美丽国土根基
        3.4.1统一国土空间整治规划实施体系,以下一轮土地整治规划为指导,以土地整治恢复功能区为基础,以开发、整理、复垦、恢复为手段;
        3.4.2多元资金投资保障体系,统筹财政、金融、社保资金来源,整合涉农资金,鼓励政府、银行、企业设立生态基金,发行绿色债券;
        3.4.3统筹协调的组织管理体制,在全区、全流域的背景下,建立多部门主导的调控协调组织和统筹推进机制;
        3.4.4权责分明的监督管理体制,建立工程进度台帐和责任制,开展定期或专项监督,创新监督管理机制;
        3.4.5奖励与补偿相结合的生态补偿制度,可以对土地整治与恢复工程过程中个人或组织的积极性和外部性进行补偿,并通过法律予以明确;
        3.4.6公平、严格的整治修复绩效评价体系,以新形势下整治修复效果指标体系为基础,创新监测手段,衡量自然资源资产整治效率。
        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在当前新的发展时期,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性逐渐凸显。规划的科学合理性将直接影响我国未来社会的发展和国土资源的有效利用,必须充分认识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性,进一步探索发展过程中的共性问题,明确各部门在规划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树立准确创新的空间规划理念,通过分析和解决规划问题,促进整个规划工作的科学合理性,进而促进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海革.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砖瓦世界,2020(8):10.
        [2]高婉莹.浅析国土空间规划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智能城市,2020,6(8):147-1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更多>>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