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亚
34262219770704****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对电能的需求越来越大,电力工程的建设规模也越来越大。电力工程本身是一项周期长、技术强、工程范围广的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地存在安全隐患,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目前,电力工程项目的监理越来越严格。电力工程监理工作难度大,社会责任重大,监理工作面临诸多风险因素。监理人员应充分认识电力工程监理风险,并对其进行有效控制。
关键词:电力工程;安全监理;风险识别
引言: 我国电力工程建设规模较大,建设周期长,建设过程复杂;施工条件相对恶劣,增加了电力工程安全监理的难度。电力工程企业应认识到安全监理的重要性,通过有效的安全监理,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安全监管是电力工程取得经营效益的有效保障。因此,电力工程企业应当对监理工作进行风险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策略。安全监管风险主要包括监管人员因自身原因判断错误、监管不力等,导致企业损失。企业要准确识别监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从而做出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从而提高安全监管水平。
1 电力工程安全监理中存在的问题
1.1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管理方式单一
在我国,电力工程建设大多采用“建管结合”的方式,即投资方自办公司。这种管理模式不利于建立激励约束体系,难以充分发挥相关人员的管理能力,影响电力工程的工作进度。另外,我国电力工业项目管理采用的是三方管理,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即业主分别与设计单位、承包商和供应商签订合同,并聘请监理单位进行监督管理,但在实践中,由于诸多因素,安全监管只停留在施工期,无法参与电力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导致电力工程安全监管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1.2电力工程安全监理风险意识淡薄
中国电力行业的垄断性很强,不像其他行业竞争压力很大。与其他建设项目相比,电力工程建设周期长、任务量大、规模大、参与主体多,风险率较高。在电力工程建设的实际过程中,电力工程建设的领导没有意识到风险问题的重要性,因此风险管理只是表面的。当风险问题发生时,可归结为偶然因素或不确定因素。在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过程中,严重缺乏风险管理意识的领导不能对电力工程施工过程进行管理,更容易保证分配任务的科学合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风险问题的发生。
1.3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
由于我国电力工程建设处于起步阶段,风险管理经验不丰富,风险管理机制不完善。由于电力工程建设中缺乏科学合理的监理管理体系,风险事故时有发生,不仅威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而且给国家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在电力工程项目建设中,必须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体系,既能识别风险等级,同时也运用风险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提高电力工程项目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从源头上杜绝风险问题的发生。
2电力工程安全监理的风险意识培养策略
2.1 实施标准化安全监理流程
在电力工程项目安全监理中,监理人员的风险意识需要以电力工程项目的现状为出发点,避免监理与工程实践脱节。因此,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认真落实安全监管工作流程,以安全监管规章制度为出发点,在形成完整的监管工作模式后,优化安全监管路径。为实现这一目标,在施工安全监理期间,可以制定规范的安全监理流程,遵循“零差错、实效、严格执法”的原则,落实安全监理工作,使监理人员充分参与电力工程项目的安全监理工作,避免监理流于形式,建立完整的工作路径,才能顺利进行施工。
2.2 构建安全监理风险制度
在施工安全监理管理中,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监理机构,明确监理管理的相关细节,使施工安全分配、工程安全质量评价等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因此,在监理管理中,监理人员应按照现行安全管理规定和地区电力工程施工安全规范开展工作,加强对整个工程的动态监理,充分了解整个工程的施工情况,对重要环节进行总结评价,对可能产生安全风险的各类工程进行监控,包括施工速度、关键施工技术等,实现电力工程项目的文明施工和安全施工。
2.3 重视安全监理培训
在电力工程项目中,安全管理本身是复杂的,为了不断深化监理人员的安全风险意识,相关人员还需要进行安全监理培训和学习,提高安全监理水平,掌握风险分析的方法,熟悉隐患排查治理,确保单位时间培训次数;定期召开安全监督会,研究分析电力工程项目中常见的安全问题和事故案例。
在电力工程监理安全培训中,应确保培训内容涵盖安全监理的方方面面,包括建设监理安全管理规定、相关法律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安全教育知识等,培训中要讨论各种安全隐患,如结合电力工程项目的施工情况,分析各种可能发生的安全事件,如受限空间作业、一级动火作业、高空作业、交叉作业等高风险作业引起的安全事件,通过头脑风暴法寻找安全隐患的处理方法,使风险意识深入人心。
对于电力工程项目中可能引发风险的各类作业项目,监理人员需要加强人因管理。如在特殊岗位或从事危险作业人员的管理中,要制定完善的培训考核制度,持证上岗后不断提高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专业技能水平,把各类安全隐患控制在萌芽状态。针对电力工程项目的特殊情况,安全监督员在对高风险作业进行安全监督前,可考虑召开风险评估交底会,通过头脑风暴法总结安全事件的诱因和防范措施,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确保施工安全顺利进行。
2.4 强化对施工过程的安全风险预控
电力工程项目存在着各种施工安全风险。为充分培养监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必须结合电力工程项目的施工要求,提高监理标准,跟踪分析各种安全隐患,提出安全措施要求。因此,要实现这一目标,监理人员需要能够深入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的第一线,提高对各种安全风险的防范。如在重大工程施工管理中,要求监理人员随时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积极预见各种安全隐患的发生,如作业人员未正确穿戴安全防护用品、作业现场安全措施不到位等,且工器具不符合现场要求,会增加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针对电力工程项目中难以控制的风险隐患,可考虑采取作业前应急演练和安全技术交底的方法,使每个作业人员提高安全主动性,评估安全风险的产生,完成安全风险控制,实现安全施工。
2.5 优化施工安全检查机制
在电力工程建设中,要全面落实安全监督管理制度,不断优化安全监督管理模式。因此,为了不断提高监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彻底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监理人员需要制定科学有效的安全监理制度。重点包括:
2.5.1施工前,监理人员应认真核对电力工程项目的设计方案、资质、建筑材料和设备,按照有关规定,安全管理规范可逐一执行,任何不合格现象都需要及时整改,避免安全风险因素进入现场;
2.5.2在电力工程现场施工中,要加强现场检查,对每个施工环节进行安全专项检查,特别是对安全事故高发的工程,落实安全风险工作;
2.5.3在安全因素调查过程中,监理人员应形成详细、全面的记录,确保发现安全风险后,第一时间了解和确定安全风险的控制要求,形成完整的安全监管体系,实施安全管理。
结语
目前,我国电力工业发展迅速,电力工程规模不断扩大。电力工程单位要健康稳定发展,安全监察工作是企业发展的重点。由于电力工程的施工特点,安全管理相对薄弱,实施安全监管难度很大。因此,企业要提高监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不断优化安全检查体系,通过多种手段全面提高安全监理水平,为工程安全建设提供保障,提高电力企业和安监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安全监理工作中,要结合工程实际,做好施工安全控制和数据采集工作,在确保工程安全质量的前提下,促进电力行业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黄韧彬.电力工程安全监理的风险识别及预控策略[J].通讯世界,2019(04):25.
[2]王晓佳.探究水利水电工程中安全施工监理工作[J].珠江水运,2019(03):15.
[3]曹灿.电力自动化工程施工问题及监理安全控制技术[J].通讯世界,2019(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