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 王锦霞

发表时间:2021/9/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8月中   作者:王锦霞
[导读] 我国是一个具备文化底蕴的国家,我国的传统文化至今影响着我们生活和学习,而小学的德育管理更是如此,因此传统文化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来说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广西蒙山县黄村镇新开小学  王锦霞

摘要:我国是一个具备文化底蕴的国家,我国的传统文化至今影响着我们生活和学习,而小学的德育管理更是如此,因此传统文化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来说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德育管理的过程中,要将我国的传统文化思想传播给学生,以便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帮助他们更好的面对未来的生活和学习,为国家培养出优秀的综合性人才。因此,本文通过深入解析在小学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对在小学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实践策略研究。
关键词:小学德育;中国传统文化;作用;渗透;实践策略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历久弥新,是我国悠久历史进程中的文明积淀,为推动人类文明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小学教育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德育教育对培养学生优秀品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在引导学生接受良好的思想道德熏陶的同时,实现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基于此,小学德育管理者应当重视在德育教育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不断探索实践道路,从而提高小学德育教育水平,充分发挥中国传统文化对学生德育水平的促进作用,为小学生健康成长提供重要保障。
        一、小学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
        (一)提升小学生的道德修养水平
        良好的道德修养是一个人立足社会,并实现发展的基本前提。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将其融入小学德育管理中,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水平。学生在小学阶段建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为其未来发展成为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指明方向,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也是提高其自身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小学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对学生未来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二)提高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意愿
        在小学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是在德育教育全过程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融入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使学生充分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传统文化的内涵。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意愿大幅度提升,从而提高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水平。
        (三)凸显学生在德育管理中的主体地位
        深入渗透传统文化,要求小学德育管理过程中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更为主动的吸收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内容,使学生充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真正实现传统文化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引导,实现良好的道德发展。同时,学生在接受德育管理过程中,可以就传统文化与教师或同学进行交流,不仅有利于师生、生生关系的和谐,也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在德育管理中发挥自身主体作用。



        二、小学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实践策略
        (一)丰富教学内容
        就目前而言,小学德育教材内容的主要侧重点是在德育方面,较为明显的是传统文化内容融入不足。在小学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则需要教师深入研究小学德育教材,不断挖掘教材中的内容与传统文化的连接点,实现二者的有效融合,从而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在接受德育教育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确定教学方式过程中,教师需要综合考虑小学生的特征,选择适用于小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德育教育效果。
        例如,在小学德育教育中,教导学生感恩、孝敬父母是德育教育重要的教学内容。在教师对《温暖的家》一课进行教学时,可以将传统文化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孝,一直是我国优良传统。百善孝为先,在传统文化中,孝道文化更是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课前,可以为学生卧冰求鲤的故事动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观看过程中,感受古人以孝事亲的精神。然后在引入教学,“温暖的家”可以为父母分担理力所能及的家务,可以在父母劳累工作一天后给父母捶背洗脚,缓解一天的劳累,感受来自儿女的孝。
        (二)拓展课外阅读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是经过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的积淀,其文化内容历久弥新,仍旧是当前促使我国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和推动力。小学生是我国未来发展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担负着对我国传统优秀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任务。因此,在小学德育管理中应当渗透中国传统文化,使其尽早的接触传统文化。我国流传下来的优秀的古典文学著作,包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很多是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因此,在进行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开设古典文学作品阅读课,寻找具有德育教育内容的作品,在阅读过程中实现德育教育与传统文化渗透的双重目标。例如,在低年级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三字经》、《弟子规》等课外读物,带领学生一起阅读。这些古典文学作品适合低龄学生阅读,便于理解,教师在旁加强引导,便可以使学生真正理解其中的德育内容,并且实现对传统文化的学习。针对于高年级学生,其理解能力相对较高,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寓言故事集让学生阅读。故事阅读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实现德育教育与传统文化渗透传承的目的。
        (三)营造校园传统文化氛围,加强德育实践
        学校是学生活动的主场所,也是德育教学的主阵地。更好的在小学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可以为学生营造校园传统文化氛围。例如,利用传统节日营造氛围。端午节,学校可以通过海报等形式,展示端午节的由来,以及让学生了解屈原的生平,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同时,学校还应当加强德育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接受德育教育。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以尊敬师长为主题的校园活动,根据尊师重道的传统文化内容,效仿古人尊师重教的行为规范,让学生理解老师日常严格管理的良苦用心,真正尊敬老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总结:
        提高小学德育教育质量,实现德育教育目标,在德育管理中融入传统文化是非常必要的。传统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德育教材,也是实现传承与发展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因此,小学德育管理应当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从而促进学生道德水平的提升,成长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黄梅.小学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分析[J].中国新通信,2019,21(22):174.
[2]张世秀.小学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9(18):1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