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政府合作新模式实践方案

发表时间:2021/9/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8月中   作者:徐泉、李叶青、周洋
[导读] 基于当下社会市场竞争激烈,现代建设所需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及技术技能型人才短缺,高校为了进行教育改革,需要探讨新的教学模式。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新能源与材料学院 徐泉、李叶青、周洋 北京 102249

摘 要:基于当下社会市场竞争激烈,现代建设所需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及技术技能型人才短缺,高校为了进行教育改革,需要探讨新的教学模式。而校—政府合作模式是一个重要的探讨教育改革的新方向,其结合高校育人政策,探索利用不同的方法、举措、通过多种培养方式的结合来实现全面的教育改革。本文探讨了当前环境下高等教育校—政府合作的实践方案,对本科生以及研究生培养极具教育意义。
关键词:校—政府合作;教学模式;教育改革
        1.引言
        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进步,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工作岗位对于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加深,教育体制改革也成为当务之急。校—政府模式是当下教育体制改革的一次重大的尝试,双方可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既可以承担国家相关的重大项目,也可以实现高质量人才的输送,真正实现人才的有效利用[1]。此外,校—政府合作新模式可以使学校和地方政府在技术、科研成果等方面进行共享,实现双方的共赢。
        2.校—政府合作模式
        自从党的十九大以来,随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深化教育改革,各大高校相继出席了一系列的政策来实现资源的配置[2]。其中,校—政府合作模式逐渐走入大众的视野。一方面,校—政府合作模式政府为高校提供资源,为高校人才提供人才政策的倾斜,开展多方面的政策支持,定向为高校人才提供就业机会。另一方面,高校为地方提供技术上的支持,人才的供给,为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3]。因此,校—政府合作模式是当下实现高校、政府互利共赢的双赢模式。
        3.实施方法
        3.1学校需要加强教学改革
        随着国家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大力扶持,当前教育体制也暴露了诸多弊端。当前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才培养多元化的需求,不能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很多高校做出了相应的教学改革。
        当前的课程安排多依赖于书本的理论知识,缺乏对真实生产工艺的探索,高校的学生也多缺乏动手能力与探索能力,与国家希望培养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理念相悖。因此,教育改革需要摒弃这些旧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首先,我们应当对已有的课程进行改革,更改已经落后的知识,添加适合当代经济发展的生产工艺[4]。除此之外,要保证课本上专业知识的时效性,及时对已取得最新进展的技术理论进行更新,保证所学知识与社会接轨。
        3.2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
        高校内部除了进行教学改革以外,教师内部也要做出相应的改变。改变现有的教师培养机制,做好师资队伍建设,推动“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积极引进新技术的培训,以此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实力[5]。


各高校还应制定一系列的科学考核机制,安排教师进行实地考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定期进行访学,不断培养教师自身的能力。其次,各高校教师团队还应当注重专业与社会的契合,立足于社会发展,对学生培养方案及时做出更改,培养更适合行业发展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形成专业、科学、高效的人才培养体系。
        3.3完善校—政府合作机制
        人才的培养不单单与教材、教师相关,更重要的是要与政府所需人才相适配。政府需要为培养适配性的人才提供相关的帮助。校—政府合作模式涉及不同部门以及不同行业之间的合作,其发展自然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需要建立一系列的帮扶政策,为高校提供资金的支持和行业规划,引导高校与地方企业进行合作,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对于高校的科技研发,可以通过政府主导、资源支持、市场牵引、开放运作的运行方式[6],促进高校人才的引进,鼓励高效技术研发,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4.我校校—政府合作情况概括
        近年来,为推动能源利用,我校与多地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早在2009年,我校便与濮阳市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在技术研发、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就,这为即将建立的濮阳政府—石油大学联合学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濮阳市地理位置优越,因中原油田勘探开发而闻名,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面临着城市转型的问题。这对我们来说既是新机遇,也是新挑战。通过双方合作,我们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平台,既推动了濮阳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也促进了濮阳市石化产业链重构,优化以化工为主的产业,推动化工产业向绿色化、节约资源的方向发展,促进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也促进了高校人才的利用,双方实现了互利共赢,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5.结束语
        总而言之,校—政府合作模式既是顺应国家政策的产物,也是当今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我们应当合理的利用校—政府合作模式,加强教学改革,完善教师培训体系与校—政府合作机制。在这种模式之下,高校可以利用地方政策的倾斜,整合有利资源,立足于当今社会发展趋势,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以此在提高学生市场竞争力的同时,为市场提供优秀的应用型技能人才。地方政府可以利用高校的科学技术,实现地方政府的科技进步,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校—政府合作模式可以实现双方的互利共赢,也是未来的长久之计。
参考文献
[1]张佳妮,李膺欣.产学研教学促进编导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究[J].新闻前哨,2021,(07):124-125.
[2]张桂玲,王林江 等.高校资源配置模式与科研产出——基于政府与高校关系的视角[J].会计之友,2020,(20):82-86.
[3]于慧玲.关于推进校地深度合作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建议[N].黑河日报,2021-02-08.002.
[4]教育部.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职业教育实用高效发展提升服务辽宁振兴能力的意见[J].辽宁省人民政府公报,2021,(08):8-23.
[5]王东卫.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校企合作机制的构建策略[J].现代盐化工,2021,48(03):153-154.
[6]谢建新,杨钋.政府与高校共建新型研发机构的创新成效提升路径[J].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2):94-99.
致谢:此次论文撰写,感谢“打破人才培养校企壁垒,探寻产学融合人才培养机制”(编号:201911414002)项目的支持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