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解析

发表时间:2021/8/27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11期   作者:辛雪松
[导读] 滨水是指江河湖海等水域濒临的陆地边缘地带

        辛雪松
        上海卧云城市规划设计中心  上海  200000
        摘要:滨水是指江河湖海等水域濒临的陆地边缘地带。滨水景观可以笼统地解释为城市中水与陆域相连接的区域,包括一定的水域空间和与水体相邻的城市陆地空间,是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建设系统相互交融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对于增强人与自然的亲密性、调节城市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
        引言
        城市滨水区对于城市居民来说是很重要的,滨水区作为一个公共空间给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可以增进居民之间的感情。因此吸引了很多城市居民前来,成为了城市中有特色的部分。滨水区由水域和陆地组成,是水域和陆地的交界地带,同时融合了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达到了人与环境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1城市滨水空间涵义、类别及特征
        1.1城市滨水空间的涵义
        城市滨水区连接着土地和水,滨水空间的范围一般是在200~300m。滨水空间要求水与土地之间保持1~2km的距离,步行距离为15~20min,城市滨水空间更加注重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之间保持和谐统一。河流、湖泊、海洋等水系属于自然景观,一些公开开放的区域,比如,滨水空间中的公共建筑就属于人工景观。通过对自然景观、人造景观的展现,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理念,让城市生态系统和人工建筑系统实现相互融合。
        1.2城市滨水空间的类别
        城市滨水空间的形状会受到水体的影响,根据水体的不同,滨水空间的形状主要有平面状、带状、网状3种类型;由于相邻的水体有差异,滨水空间据此可以分为4种类型,即滨湖区、滨河区、滨江区、滨海区;根据土地用途命名不同可以分为3种类型,即滨水工业区、滨水湿地、滨水文化区。
        1.3城市滨水空间的特征
        1.3.1自然生态性。城市滨水空间主要具有自然、社会、经济3种功能。自然功能主要是对城市生态环境实现进一步改善;社会功能体现在共享资源,并为人们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务,进而增强城市活力;经济功能体现在通过对自然景观及人工景观的开发利用,使城市的服务业、旅游业得到更好的发展,进而让城市经济实现长效发展。
        1.3.2开放性。对于一个城市,滨水区不但能让居民放松身心,还能吸引外来游客,推动经济发展。滨水区公众开放区域应具有便捷的交通设施,让人们能以更快的速度到达滨水空间区域,并满足人们的各种娱乐需要。城市滨水空间一般体现出水景和城市景观融合的景观特征,人们应更自觉地将水景和城市景观结合,并将其整合到对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上。
        2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方案
        2.1重视整体规划、科学分区
        城市滨水空间的景观设计需要从整体出发,权衡利弊。其设计思路应该以城市未来发展规划为基础,实事求是,根据城市的具体形态、结构特征和现阶段的基础状况进行设计,不能照搬其他城市的设计方案,避免发生与当地城市发展不协调的情况。城市滨水空间的景观规划应该有利于城市的长远发展,不能仅仅是因为美观,水域空间的规划和设计要能适应城市后期的拓建工作,不会影响城市的扩展,与此同时,又能提升城市的环境质量。例如,有些城市就会采用“一河两岸”的规划方案,根据城市水域不同阶段的场景进行人文活动、生态活动的改造。

如果城市内依然存在农田,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可以结合农田和城市主干道的绿化程度,打造出生态长廊,嵌入式的城市景观设计,有机配合整个城市,采用科学的分区设计的方法。水域的上游往往可以建造生态田园,由上游至下游铺设生态缓冲区域,减少下游水域的污染,保障居民的生活安全,可以采用生态滩涂的方式种植亲水植物园作为生态缓冲区。水域中游可能存在一些工业厂房,可以建设工业主题的公园和一些污水处理厂房,并以河道为主要景观,考虑到景观视觉因素,将居住区域与田园风貌区分开来。水域下游是城市居民区,这一区域可以主要展现城市的都市风貌,展现城市居民生活的美好图景。
        2.2保护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保护生态环境是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一个城市的水域孕育了一方水土,例如上海的黄浦江,所以保护好城市水域的生态环境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应该结合水域的实际情况和生态元素,对水域内的水资源进行大力保护,尽可能不破坏水域的原始生态,并在保留原始环境的前提下,构建生态网络系统,来保护植被和树林。构建一个较为完善的植物结构,进一步维持地方生态的稳定。此外,还需要保持地方原有的优良农田,形成更加丰富的生态景观。
        2.3传承地方特色,发扬地方文化
        城市滨水区作为城市的重要象征,是一个城市文化积淀的地方,因此融入地方特色文化就十分重要,可以充分展现一个城市的特色,弘扬该城市的中心理念。城市滨水空间的景观设计应该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设计,不应该盲目追求新潮,生搬硬套,而是要对一个城市的地理、气候、环境、人文等多种因素进行充分的了解,基于这些实际情况,再对滨水空间进行设计改造。例如,上海的黄浦江两岸,充分保留着上海这座国际化城市的面貌,其两岸的建筑都体现着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一路走来的历史和文化,其中标志性的东方明珠,更能体现上海这座城市的内涵。黄浦江两岸的民宅和一些现代化技术很好的体现出了这座城市与国际化、现代化的完美融合。对于还有一些保留着农田风光的城市,可以在继续延续本来的农田风光和田园肌理基础上,对两岸的农村进行保留和改造,打造生态型都市农村,对农村的田埂和水塘进行改造和治理,将田埂设计成交错的小路,变成可以供游人行走的通道,一方面可以增强美观性,另一方面可以吸引游客来旅游,促进城市旅游业的发展。
        2.4满足人性化需求,构建亲水空间
        水资源是滨水空间一个独特的资源,因此是进行滨水空间景观设计时的重点考虑因素。本着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亲水、用水、乐水的亲水理念,将城市居民生活、娱乐、运动等功能性需求融入水岸设计之中,打造一个自然的水域空间。可以考虑到水域空间的水岸线资源,根据河段不同,为居民带来不同河岸的空间体验。可以根据河岸线的实际情况,规划富有城市特色的主题活动,可以在河岸边设计体育馆等建筑,充分利用水资源进行一些水域活动,例如游轮参观等活动。还可以在水域边建造一些供人休闲娱乐的场所,建造一个和谐的人水关系。在充分保证城市居民和城市安全的情况下,可以改造利用城市已有的防洪岸堤来促进城市居民和水域空间的关系,对岸堤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造,为城市居民打造出多样化的滨水空间,营造丰富多彩的亲水活动,让城市居民有更加丰富的亲水体验。在水域较为平稳的区域,可以提供水上游玩项目,为人们提供游玩的船只,让城市居民更好的体会到水上风光和城市之美。除此之外,在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充分重视对水资源的保护,对污染的水系进行治理,对良好的水系进行保护,进一步保障城市环境的清洁工作。同时,还可以改造人工湿地,在湿地内培育水深动植物,修复生态环境,加强滨水空间的生物多样性。对水系进行治理和保护进一步保障了城市居民的用水安全,提升了城市的生态环境。
        结束语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和设计有着十分复杂的内容,对于城市的整体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每个城市都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充分尊重城市文化的前提下,将文化因素纳入滨水景观设计中,让城市滨水空间更具特色,进而提升城市魅力。
        参考文献
        [1]黄慧妍.生态理念在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设计中的渗透[J].花卉,2019(14):82-83.
        [2]成捷.城市滨水空间人文环境规划设计中的原则及要点[J].居舍,2018(36):112-1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