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浩
身份证号:37233019660914****
摘要:更为高效的节水灌溉项目建设能够适应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进程,也能够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同时也能够提升我国农业的整体水平,解决当前农业中水资源紧缺的重要问题,这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建设管理;
引言
灌溉是农业生产不可缺少的环节,随着农业事业不断发展,农业生产规模越来越大,对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农田灌溉消耗的水量逐渐增加,水资源紧缺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点问题。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可以提高农田灌溉效率,还可以改善农田缺水问题,优化农田灌溉途径,有效缓解农业用水需求,促进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前,很多农村地区都在积极开展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研究,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也会遇到诸多问题。为确保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满足要求,推进农村地区现代化发展,需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加强高效节水灌溉设计与规划,不断推广新型节水灌溉技术。
1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意义
1.1 水资源得到节约
从整体来看,我国拥有较大的水资源总量,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十分庞大,导致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处于较低的水平。同时,水资源分布的区域不均衡、季节不均衡特征较为明显。以甘肃省为例,常年降水量偏低,水资源较为匮乏。在这种形势下,全社会的节水意识显著增强。其中,农业用水在社会总用水量中占据了较大的比例,且农业用水领域也存在着严重的水资源浪费问题。一些地区所采用的漫灌、淹灌等技术,不具备较高的水资源利用率。为提升农业灌溉效率,节约农业用水,需大力建设节水灌溉工程,积极运用滴灌、喷灌等先进技术。
1.2促进我国农业发展
建设农田水利节水灌溉能够有效促进我国农业整体发展。当前,我国社会用水较为紧张,传统灌溉模式已经不符合当前发展的主要需求,运用传统灌溉技术会导致灌溉质量的降低,通过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以及我国未来发展的规划,将节水灌溉技术应用与推广在农业当中,能够缓解地区水资源不足的重要问题,除此以外,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也能够提升我国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实现整体增收,促进各个区域经济水平的有效提高。
2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管理中面临的问题
2.1群众的节水意识比较淡薄
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缓慢,部分农民节水意识淡薄,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有的农民没有充分意识到节水灌溉的重要性,只关注农田生产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大量用水,忽视了农田节水水利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导致水资源浪费严重,我国虽然大力推广农田节水灌溉,但收效甚微。
2.2节水灌溉工程的选型不够合理
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设施发挥着关键作用,而农业设施的重要类型则是节水灌溉工程。近些年来,随着节水型农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出现了较多类型的节水灌溉技术,如喷灌技术、微灌技术等。这些灌溉技术具有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只有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方可以充分发挥节水灌溉技术的优势。但一些地区在建设节水灌溉工程时,并没有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和农业生产需求,出现错误选型等不良现象。
2.3节水灌溉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农田节水灌溉方面尚未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例如,水权分配考虑不充分、水权交易平台的建立不够完善,无法对农作物的用水定额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等。节水灌溉管理机制的建立是一个需要协调权衡多方利益关系的过程,在实际落实过程中需要经过多方合作,但各个部门的分工不明确,节水灌溉的辅助管理机制不完善,最终影响工程质量。
3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管理的完善措施
3.1增强农户节水意识
建设节水灌溉工程是遏制农业用水浪费的关键举措,也是缓解水资源紧缺问题的重要路径。针对现阶段部分农户节水意识不足的问题,相关职能部门需切实发挥宣传引导职能,帮助农户正确认识到农业节水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主动参与到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活动当中。在宣传实践中,要将广播、电视、微信、微博等各类媒体充分利用起来,向农户直观讲解传统灌溉模式所造成的水资源浪费问题,清晰呈现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效益,促使农户的思想观念得到更新,节水意识得到增强。
3.2根据农田确定技术
为了不断提升高效高能节水农田灌溉管理技术的实际应用推广效果,需要依照各地规定农田灌溉土质、面积及其大小、农作物所栽种植物的种类、数量以及各地农作物长期水资源利用需求量等制定相关标准要求,科学合理准确控制各地农田灌溉的用水量。为此,农田灌溉水利技术工程师在应用高效多环节水资源灌溉管理技术时,应对正在种植中的地区农田进行实际情况调研,明确地区农田种植面积规模大小,了解情况掌握不同地区农作物,在不同时期生长发育阶段的灌溉需求,避免出现后期水作物资源灌溉浪费大的情况。
3.3建立更加完善的运行机制
节水灌溉工程长期发展,离不开相应的运行管理机制,秉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的总体要求,有助于促进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顺利推进。例如,在工程推进之前,对初始水权分配、水价形成、农业节水激励以及补贴标准等进行明确,同时还引入了更多社会资源参与到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完善运行机制,将社会力量、农村群众积极调动起来,不仅在建设过程中更有保障,而且后续使用过程中对水利工程的保护力度也更大。例如,引入社会资本,由于政府的拨款并不能完全满足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所需的资金,必然要引入社会资源,为工程建设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创建新型社会参与机制,一方面可以将社会资本引入到工程建设过程中,同时可以将企业管理理念、运营机制融入到节水灌溉工程的管理过程中,保证节水灌溉项目顺利推进。另外,建立更加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以政府为主导,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管理,摒弃了传统的节水灌溉管理模式,尝试将现代化市场运作模式与节水灌溉工程管理结合起来,加强对节水灌溉工程的质量监督、运行监督,提升工程质量,做好后续的保养维护,避免与农户产生纠纷。
3.4提升工作人员素质
在管理过程中,必须要加强管理人员、建设人员、技术人员等的综合素质,综合素质的培养能够最大程度的确保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后的运行工作。管理人员必须要结合当地的整体情况,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管理规定。另外,也要与当地的农民进行及时有效的交流,确保解决管理当中存在的基础问题。技术人员除了要具备专业技术以外,还需要加强自身的应急能力,对突发的设备状况能够进行及时处理并上报给相关部门,防止其出现更大的问题,也要对施工场地以及当地的地质条件进行有效分析,丰富其自身的专业能力,以此来应对施工当中存在的复杂问题。工作人员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够加强节水灌溉工程的使用,更能保证工程使用的质量。相关人员必须要在管理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身,以此来提高整体的管理水平。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建设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不仅可以遏制农业用水的浪费问题,还可以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步伐。为保证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稳定运行,切实发挥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效益,相关人员要严格管控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过程,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同时,做好后续的工程维护工作,降低各类故障的发生几率,延长工程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韩卫国.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运行管理[J].新农业,2021(11):84.
[2]金艳丽.刍议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与管理[J].现代农村科技,2020(07):55-56.
[3]金鹏宇.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家参谋,2020(02):2.
[4]孔德和.探究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与管理[J].居舍,2019(10):14.